• <object id="xzspn"></object>
  • <track id="xzspn"></track>
    1. <table id="xzspn"><option id="xzspn"></option></table>
      收藏  |  設為首頁
      首頁  -  新聞資訊:
                            西彭至永川天然氣管線工程環保驗收調查報告
      項目基本情況
      建設項目名稱 西彭至永川天然氣輸氣管線工程
      業主單位名稱 重慶燃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王頌秋 聯系人 羅先智
      通信地址 重慶市江北區小苑一村30號
      聯系電話 023-67967512 傳真 / 郵編 400020
      建設地點 重慶市九龍坡區、江津區、壁山縣、永川區
      建設項目性質 新建 □改擴建 □技改 行業類別 交通運輸
      項目設立部門 重慶市經濟委員會 文號 渝經環資[2009]7號 時間 2009.2
      環評報告審批部門 重慶市環境保護局 文號 渝(市)環準[2009]143號 時間 2009.8
      環評報告表編制單位 重慶市環境科學研究院
      開工建設時間 2009.8 投入試生產時間 2013.12
      環保設施設計單位 中煤科工集團重慶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環保設施施工單位 重慶燃氣安裝工程有限公司
      概算總投資 9500萬元 其中環保投資 70萬元 比例 0.74%
      實際總投資 9500萬元 其中環保投資 278萬元 比例 2.9%
      環評核準生產能力 新建西彭至永川輸氣線路總長46.7km,輸氣量4.95×m3/a。新建站場2座(西彭首站、大安末站)、閥室1座(璧山三合)、清管站1個(江津雙福)、大安閥井1個。
      實際建成生產能力 實際西彭至永川輸氣線路總長45.5km(九龍坡段長7.3km、江津段長6.2km、壁山長段16.78km、永川段長15.18km。)其中干線路長40.77km。壓力定4.0Mpa,輸氣量4.39-4.95×m3/a。江津清管站、壁山閥室、大安閥井;西彭首站暫時未建,僅通過中石油輸氣站現有閥門控制;大安末站建成,但工藝裝置暫時未使用。
      項目建設過程簡述(項目立項~試運行) (1)2009年2月,重慶市經濟委員會以渝經環資[2009]7號對本項目立項批復(附件1),批復的建設內容為:
      ①建設調壓計量設施
      ②新建西彭西配氣站和永川大安配氣站,工藝設計進出站壓力均為4.0Mpa,新建配氣站內儀表間,值班房等建筑物。
      ③新建永川大安控制閥室一座
      ④新建西彭至永川天然氣管道,全長51公里,設計壓力為4.0Mpa,管材均采用三層PE防腐直縫鋼管。其中西彭西配氣站至梓槐灣管線長為6.5Km,管徑為D426;梓槐灣至永川大安配氣站管線長為44.5Km,管徑為D323.9。
      (2)2009年1月,重慶市環保局對于重慶燃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達了《重慶市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要求通知書》(渝(市)環評通[2009]010號),要求按期辦理環評手續。(附件2)
      (3)2009年8月,項目開工;2013年12月,本項目建設完成投入運行。
      (4)2009年8月,重慶市環境保護局以渝(市)環準[2009]143號批復了重慶市環境科學研究院編制的《西彭~永川天然氣輸氣管線工程》。(附件3)
       
                                 
       

      調查范圍、因子、目標、重點
      調查
      范圍
      (1)生態環境:管線開挖、臨時占地、站場及綠化工程等實施區域。
      (2)聲環境:管線兩側及站場周邊200m范圍內主要聲環境敏感點。
      (3)環境空氣:管線兩側及站場周邊200m范圍內。
      (4)風險:風險防護措施落實情況。
      本次調查施工期主要以管線敷設對生態影響為主,運營期側重于風險影響和西彭至永川天然氣輸氣管線工程站場噪聲、大氣影響。
      調查
      因子
      (1)大氣環境:調查因子為江津清管站、壁山閥室、大安末站廠界非甲烷總烴。
      (2)聲環境:調查江津清管站、壁山閥室廠界噪聲、大安末站廠界及周邊敏感點環境噪聲。
      (3)生態環境:調查站場及管道施工中植被遭到破壞和恢復的情況、土地占用的實際情況、臨時占地的恢復情況。調查因子為擾動土地整治、水土流失治理、土壤流失控制、植被恢復等。
      (4)環境風險:環境風險事故預防措施以及應急預案。
      環境
      保護
      目標
      根據本工程環評報告、工程初步設計資料,并結合現場勘察結果,本工程涉及的環境保護目標主要環境保護目標分布見表2-1、2-2。
      表2-1   各個井站周邊主要環境敏感點和環境保護目標一覽表
      序號 名稱 工程位置簡況 分布情況 影響
      時段
      環境影響要素 備注
      一、管線位置
      1 梅江河 璧山縣三合鎮雙河村。(A99-A100樁號之間),穿越水面寬度約49m。 采用定向鉆方式穿越,主河槽底部兩曲線之間以直線過度,穿越管段總實長為180m。 施工期 地表水、
      生態
       
      2
      璧山縣廣普鎮白鶴村。(A147-A148)樁號之間),穿越水面寬度約56m。 采用定向鉆方式穿越,主河槽底部兩曲線之間以直線過度,穿越管段總實長為380m。 施工期 地表水、
      生態
       
      二、站場位置
      1 江津淸管站周圍的農戶
      (2戶)
      地處一農地,標高297.9m,背靠津馬線路緣約450m.。 S,相距100m,2戶。標高297.7m 施工期、運營期 環境
      空氣、
      噪聲
       
      與環評一致
      2 壁山閥室(2戶) 地處一農地
      標高307.50m,距丁家至三合公路路緣約8m.。
      S,相距20m丁家至三合公路相隔,2戶。標高304.8m 施工期、運營期 環境
      空氣、
      噪聲
      公路相隔距閥室廠界45米處新建46戶。
      3 大安末站(5戶) 地處園區,標高379.5m,距公路路緣約8m.。 N,相距100m,5戶。標高380.5m 施工期 環境
      空氣、
      噪聲
      園區拆遷完成
       
       
      根據現場調查,結合環評情況,本次驗收調查對江津清管站、璧山閥室、大安末站周邊敏感點進行了調查。通過現場調查,壁山閥室公路相隔距閥室廠界45米處新建46戶,經調查該住宅為村集資房,修建于2012年6月,在本項目璧山閥室完工后建設,且并未履行相關手續(情況說明見附件)。
      調查
      重點
      本次竣工驗收調查確定的調查重點如下:
      (1)核查實際工程內容及方案設計變更情況,以及因為變更導致的環境影響變化情況。
      (2)環境敏感保護目標基本情況及變更情況。
      (3)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及環境影響審批文件中提出的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及其效果。
      (4)環保規章制度執行情況,包括應急預案的制定、完善、上報備案情況。
      (5)施工期和試運營期實際存在的以及公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
      (6)該工程環保投資分配落實情況。
       
      驗收執行標準
      環境質量標準 按環評時標準進行驗收,按修訂和新頒布的環境質量標準和排放標準進行校對。
      環境質量標準
      ① 按《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二級標準、《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TJ36-79)進行驗收,并采用《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進行校核。
      ②《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3類、4a類標準。
       
      污染物排放標準 污染物排放標準
      ① 按《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二級標準進行驗收,并采用《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DB50/418-2016)其他區域標準進行校核。
      ②《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3類、4a類標準。
      總量控制指標 本工程無總量控制指標。
       
       

      工程概況
      項目名稱 西彭至永川天然氣輸氣管線工程
      項目地理位置
      (附圖1地理位置圖)
      (附圖2-4項目區域現狀圖)
      本項目位于九龍坡區西彭鎮、江津區雙福、壁山縣三合、永川區。
      4.1主要工程內容及規模:
      1、站場工程
      (1)江津清管站
      江津清管站占地586m2,其中裝置區390m2,放空區196m2。站內主要設PN4.0MPa(DN400)清管接收裝置和PN4.0MPa(DN300)清管發送裝置各一套,主要承擔西彭至永川輸氣管線的收發球功能。1.2m2污水收集池一座及混凝土對污水池加蓋。(平面布置圖附圖5)
      (2)璧山閥室
      璧山閥室占地1396m2,裝置區60m2、陰保及材料房35m2、綠化110m2、放空區256m2。收發球裝置一套。(平面布置圖附圖6)
      (3)大安末站
      大安末站占地1670m2,裝置區286 m2,放空區256 m2。配套過濾、調壓計量裝置。工程占地及平面布置。(平面布置圖附圖7)
      2、輸氣管線規模
      西彭至永川輸氣線路總長45.5km(九龍坡段長7.3km、江津段長6.2km、壁山長段16.78km、永川段長15.18km。)其中干線路長40.77km。壓力定4.0Mpa,輸氣量4.39-4.95×m3/a。西彭首站暫時未建;大安末站建成,但工藝裝置暫時未使用。
      根據《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 生態影響類》中有關驗收調查運行工況要求,調查認為,本工程運行工況達到了驗收調查要求。
       
       
      4.2實際工程量及工程建設變化情況,說明工程變化原因
      根據現場調查,本工程建設內容及變化情況統計見表4-1。
      表4-1   工程主要工程建設內容變化對比一覽表
      類別 工程名稱 單位 環評及批復內容 實際建設情況
      數量 內容
      主體
      工程
      輸氣管道 km 45.5 設計壓力定為4.0Mpa,輸氣量4.39-4.95×m3/a。輸氣干線管道選用L290Φ323.9、Ø406.4不擴徑直縫電阻焊鋼管;輸氣支線選用L290Φ273.1不擴徑直縫電阻焊鋼管。 輸氣管道線路長度因施工誤差減少1.2km,其他與環評一
       
      清管站(江津雙福) 1 放空裝置(DN400,PN4.0Mpa) 與環評一致
      閥室(璧山三合) 1 清管器接收裝置、放空裝置(DN300,PN6.4Mpa) 與環評一致
      閥井(永川大安
       
      1 放空裝置、分輸 與環評一致
      大安末站 1 放空裝置、過濾裝置、調壓裝置 與環評一致
      穿越
      工程
      公路(
      機耕道)
      m/處 620/73 620/73 與環評一致
      魚塘、水庫穿越 m/處 50/2 50/2 與環評一致
      小溪、溝渠穿越 m/處 54/17 54/17 與環評一致
      中型河流穿越 m/處 560/2 560/2 與環評一致
      輔助
      工程
      標志樁 415 轉角樁、穿越樁 與環評一致
      警示牌 20 安全警
      與環評一致
      環保
      工程
      水工保護 護坡堡坎5850 m3、擋土墻3510 m3、現澆混凝土650m3 與環評一致
      生產廢水 保潔、設備維修、清管廢水儲存在經防滲處理的污水收集池后自然蒸發或定期用罐車送污水處理廠處理,不外排。設置不小于1.2m3的污水儲存池一座。 建設情況與環評一致,并與主
      工程同時投用,
      生活污水 站場內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用于綠化或農用,不外排。 西彭首站未建,大安末站裝置
      使用,暫時無生活污水
       
       
      根據實際調查,西彭首站因征地問題暫緩建設,不納入本次驗收。大安末站建成,但因支線計劃為渝虎玻璃廠供氣,但支線建成后渝虎玻璃廠已通過其他途徑購氣,故大安末站裝置暫時未使用,因考慮到支線后期可能有其他供氣計劃,故納入本次驗收范圍。
      除此之外,工程實際內容與環評一致,沒有新增的環境影響,滿足竣工驗收要求。
       
       
       
      4.3施工期生產工藝流程(附流程圖)
      1、工程施工期工藝流程
      本工程管道施工工藝流程見圖4-1

       
       


      圖4-1 工程管道施工工藝流程及產污環節示意圖
      工程施工期建設可分為管線工程和站場工程,其過程概述如下:
      (1)在管線施工時,首先清理施工現場,完成管溝開挖、公路穿越、水溝穿越等基礎工作后,按照施工規范,將管道進行加套管、接口防腐等,然后下到管溝內。工程管溝開挖和管道敷設主要依托沿線當地農民。
      (2)江津清管站占地586m2,其中裝置區390m2,防空區196m2。站內主要設PN4.0MPa(DN400)清管接收裝置和PN4.0MPa(DN300)清管發送裝置各一套,主要承擔西彭至永川輸氣管線的收發球功能。1.2m2污水收集池一座及混凝土對污水池加蓋;璧山閥室占地1396m2,裝置區60m2、陰保及材料房35m2、綠化110m2、放空區256m2。除放空區,其余建設內容均在原站場內完成;大安末站占地1670 m2,其中裝置區286m2,放空區256m2。
      (3)以上建設完成后,對管道進行試壓、清掃,各段管道設計輸送壓力和試壓壓力設計如下:
      試壓壓力為4.0Mpa試壓介質為空氣。然后覆土回填,清理作業現場,恢復地貌、恢復地表植被;對站場進行綠化等。



       
       
       
       
      根據實地調查及建設單位提供的資料,項目施工期工藝與環評一致,未產生環境遺留問題。
       
       
       
       
       
       
       
       
       
       
       
       
       

       
       
      圖4-2 工程管道施工圖
       
       

      4.4污染物排放分析
      1、建設期主要污染工序及環節
      (1)生態影響
      施工期間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包括:施工活動中施工機械、車輛、人員踩踏等對土壤的擾動和植被的破壞;工程占地對土地利用功能的改變;施工作業過程中因土石方的開挖造成土壤層松軟、覆土回填、臨時堆土方放置不當等作業遇雨水沖刷而造成水土流失。根據本次竣工驗收現場踏勘和調查,本工程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影響不大,采取的生態保護及生態恢復措施有效。
      (2)廢氣
      施工廢氣主要來自運輸車輛、場站建設、管道敷設等過程中產生的揚塵和燃油機械施工作業排放的少量廢氣。施工期間環境空氣污染物主要為TSP、NO2和CO。根據本次竣工驗收現場踏勘與調查,管線鋪設過程中未發生大氣污染事故及相關環保投訴,未遺留環境問題。
      (3)廢水
      本項目施工期廢水主要來自施工人員生活污水。根據重慶燃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管道施工特點,管道施工現場未設施工營地,施工人員多數為當地農民工,員工飲食和住宿均依托當地農民家,產生的少量生活污水進入沿線農戶旱廁,并用于農田施肥。管線穿越溪溝過程中會對溪溝的水質、水文、功能等情況造成擾動,使穿越段的SS濃度增加,從而對地表水產生一定的影響。根據本次竣工驗收現場踏勘和公眾參與調查,本工程施工期未發生水污染事故及相關環保投訴,現場未遺留水污染問題。
      (4)噪聲
      管溝主要是人工開挖,施工噪聲主要為柴油發電機作業時產生,噪聲級約85分貝。在井場建設中施工噪聲主要來自于運輸車輛產生的噪聲。施工期間未出現噪聲擾民事件及相關環保投訴。
      (5)固體廢棄物
      管道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包括廢焊條、廢包裝材料、生活垃圾等。廢焊條和廢包裝材料回收利用;生活垃圾通過設置在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點收集后,送城鎮垃圾處置場處置。
      2、運營期產排污分析
      (1)廢氣
      正常工況時,本項目江津清管站、壁山閥室、大安末站無廢氣排放源。
      非正常工況時,檢修及清管作業時的污染源主要是少量天然氣通過火炬放空系統燃燒排放煙氣、站內系統超壓放空燃燒產生煙氣或直接放散天然氣。站內超壓、檢修放空情況發生頻率很低,一般為1~2次/年,每次持續時間2~5min;清管作業周期為1~3次/年,每次清管作業排放天然氣不超過10Nm3。未燃燒時的主要物質為甲烷,H2S含量不超過20mg/m3,H2S排放量不超過200mg。由于排放量小、持續時間短,且各閥室、站場地勢開闊、擴散條件好,不會對環境空氣和敏感點產生明顯不利影響。
      (2)廢水
      保潔、設備維修、清管廢水儲存在經防滲處理的污水收集池后自然蒸發或定期用罐車送污水處理廠處理,不外排;站場設置不小于1.2m3的污水儲存池一座。西彭首站未建,大安末站建成,但裝置未使用,暫無生活污水產生。
      (3)噪聲
      工程營運期間,正常生產時,站場、閥室噪聲源主要有閥門、過濾器、調壓器、安全放散閥、放空管等,選用噪聲低、振動小、能耗小的先進設備采取相應的減振、隔聲、消聲、吸聲、合理布局等降噪措施;放空選擇在白天。根據監測,其場界噪聲晝、夜間均達標,對環境噪聲無明顯不利影響。
      事故和檢修放空時(一般為白天)的高度不低于20m。
      (4)固體廢物
      清管每年進行1-3次,每次廢渣產生量0.5kg,其主要成分為硫化亞鐵及硫化鐵,送鋼鐵廠利用。
      實地調查發現,工程施工期及試運行期污染物排放情況與環評一致。
      4.5工程占地及平面布置
      管線起于中石油西彭站,出站后沿西彭規劃區已建西銅一路向西敷設至擬建西彭首站,經西彭首站后穿越重慶外環(繞城)高速出西彭規劃區,向西經健龍、廣普、三合、大安到達永川城東配氣站。線路干線長度40.77km,另支線從大安向北穿越渝隆路后,經圍子屋基、小灣、院子堡至成渝高速,穿越成渝高速后,經袁家橋、斑竹院至大安工業園區大安末站,支線長度4.73km。擬建項目線路總長度45.5km。
      管線所經地區為《輸氣管道工程設計規范》(GB 50251-2003)中劃分的二級、三級、四級地區。沿線共穿越季節性沖溝19次,穿越穿越公路及機耕道73次,穿越河流2次。
      經現場調查,線路走向與環評階段一致。線路走向參見附圖1。
      實地調查發現,除西彭首站未建、大安末站建成但裝置未使用,其余實際工程與設計相符,達到竣工驗收要求。
       
      4.6工程環境保護投資明細:
      根據環評及環評批復,工程總投資9500萬元,環保投資為70萬元。
      根據實地調查,工程實際總投資與原環評相符,實際環保投資278萬元。
      環保投資明細如下:
      表4-2 環保投資明細  萬元
      廢氣
      治理
      廢水
      治理
      噪聲
      治理
      固廢
      治理
      綠化及
      生態
      環境
      風險
      環境監測與管理 合計
      20 5 10 3 160 50 30 278
       
       
       
      4.7與項目有關的生態破壞和污染物排放、主要環境問題及環境保護措施
      根據現場走訪調查,該項目所在區域多為農村地區,無其他影響明顯的污染源。
       
       
       

      環境影響評價回顧
      結論及建議
      一、建設的必要性
      隨著永川經濟的增長和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天然氣用量增長迅速,根據有關規劃,預測2010永川主城區居民和商業用氣量將達到0.33×108m3/a,中山組團用氣量將達到1.03×108m3/a,大安組團用氣量將達到1.10×108m3/a,其它用氣量0.27×108m3/a,合計為3.16×108m3/a;2012年及以后用氣量將達到3.42×108m3/a。
      為適應永川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實施西彭至永川輸氣管線工程,近期可以滿足渝虎玻璃生產線項目用氣需求,中長期可以滿足永川中東部地區用氣量增長需求,對保障永川地區經濟發展,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著積極意義。
      二、環境質量現狀
      環境空氣:擬建項目沿線代表監測點SO2、NO2、PM10(或TSP)日均濃度無超標現象發生,單項質量指數Ii值均小于1,總烴、非甲烷總烴一次、日均濃度亦無超標現象,Ii值均小于1??傮w上看,環境空氣質量較好。隨著擬建工程的建成投運,清潔能源實施的空間范圍將越來越大,環境空氣質量將越來越好。
      地表水:工程經過的壁山縣壁南河兩河口段水體中除BOD5超標率16.67%外,其余指標pH、COD、石油類、NH3-N均無超標現象發生,Sij值均小于或等于1;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標準的要求,總體而言,壁南河兩河口段水質良好,BOD5超標的原因是由于受流域農業面源污染所致。
      噪聲:西彭首站噪聲晝間為40.0-41.6dB、夜間為40.0-39.0dB,江津淸管站噪聲晝間為49.4-48.0dB、夜間為41.5-42.2dB,壁山閥室噪聲晝間為37.4-37.9dB、夜間為36.4-36.1dB,永川大安末站噪聲晝間為47.9-48.3dB、夜間為42.8-42.2dB,工程區環境噪聲晝間、夜間無超標,其余均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3、4類標準要求,聲環境質量良好。
      三、環境影響及防治措施
      施工期
      環境空氣:施工期管溝開挖、下管、覆土等過程為分段施工,并且地面開挖時生、熟土分層堆放,管道入土后即恢復原狀,從開挖到恢復一般需要20天左右,由于重慶氣候濕潤,再加上土壤本身的濕潤性,管溝開挖時產生的揚塵很少。
      閥室、站場工程量小,采取必要的灑水抑塵后其影響可以忽略。此外,施工機械尾
      氣排放具有量小、間斷性、短期性和流動性的特點,對大氣環境影響輕微。
      保護措施:
      (1)采取灑水或者噴淋等降塵措施,嚴禁在施工現場排放有毒煙塵和氣體。
      (2)施工期生活就近依托當地社會配套,嚴禁焚燒垃圾和有害物質。
      (3)施工場區不宜使用油耗高、效率低、廢氣排放嚴重的施工機械,對燃油設備要合理配置,加強管理,對工程運輸車輛要求尾氣達標排放。
      地表水:管道采用清潔水為試壓介質,選擇城鎮自來水管網就近接入。試壓水主要污染物含泥沙,沉淀后盡可能回用于下一管段的清管補水,不能利用時則選擇合理地點(如利用施工時的沉淀池、自然溪溝、租賃農作物收割后的閑置田地)排放,對環境影響小。
      管道在河流穿越施工時,可能對相應河段及其下游水質造成短時影響。
      對于河流,采取定向鉆或圍堰按兩側分階段施工,可避免水中施工,不會對水體造成直接影響。
      保護措施
      施工人員生活依托沿線社會設施,糞便農用;管道試壓水沉淀后盡可能回用于下一管段的清管補水,不能利用時則選擇合理地點(如利用施工時的沉淀池、自然溪溝、租賃農作物收割后的閑置田地)排放,對環境影響小。
      規范施工隊伍管理,臨時堆方及時回填和運輸;河流開挖穿越實施定向鉆或圍堰施工;加強施工機械管理,防止油的跑、冒、滴、漏;河流開挖穿越段、站場設置隔油沉淀池,處理后的廢水盡量重復利用。
      聲環境:場地上通常有多臺不同種類的施工機械同時作業,其輻射聲級將疊加,其強度增量視噪聲源種類、數量、相對分布的距離等因素而不同,主要施工設備聲源強度而不同。根據重慶市環境監測中心多年對各類建筑施工工地場界外5m噪聲監測結果統計,噪聲聲級峰值約為87dB,一般情況聲級為78dB。
      由預測結果表明,擬建項目施工期夜間噪聲可能對周圍200m范圍內人們的生活、工作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
      管道沿線周圍25m、站場周圍50m范圍內均無居民、學校、醫院等,沿線環境不太敏感。因而,只要加強工程施工管理,嚴格控制夜間施工時間,就不會對沿途聲環境造成污染影響。確因工藝要求24小時連續施工時,必須提前3天到當地環保部門辦理夜間施工手續。
      保護措施
      (1)施工單位在開工15日前向當地環保管理部門申報,說明工程項目、場所及可能排放的噪聲強度和所采取的噪聲防治措施等。
      (2)場外運輸作業盡量安排在白天進行,車輛實行限速、禁鳴。
      (3)在滿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盡可能選取噪聲低、振動小、能耗小的先進設備;注意機械保養,使機械保持最低聲級水平。
      (4)加強施工區內動力機械設備管理,使較強聲源盡可能遠離居民。
      (5)高、中考期間15日內嚴禁夜間施工。
      (6)嚴格控制夜間施工時間,最大限度地避免夜間施工對環境的不利影響,確因工藝要求必須連續24小時作業時,必須在連續施工4日前向當地環保管理部門辦理夜間施工手續,待其同意批準后,由施工單位認真實施降噪措施,并將環保部門審批的夜間施工手續懸掛在工地顯
      眼處,同時在居民出入地張貼寫有施工原因及時間的告示,作好宣傳解釋工作,盡量取得公眾的諒解,并接受公眾和環保執法人員的監督。
      (7)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環境宣傳和教育,使他們認真落實各項降噪措施,做到文明施工。
      (8)加快施工進度,盡量縮短工期。
      固體廢棄物:全線管溝開挖、穿越工程和站場建設累計挖方量為5.8萬m3,填方量為6.0萬m3,由于西彭首站緊鄰已有公路,地勢起伏較大,需要大量的土石方填方,主要來源附近開發的棄方。其余地方充分利用山區的低洼處進行回填,棄方就近回填于低凹地帶。棄渣的主要環境影響表現在:
      ①土石方和棄渣堆放,易產生揚塵污染附近空氣,易形成水土流失源加劇水土流失,易影響車輛和行人通行,與周圍自然景觀不協調。
      ②堆放在河流、排水設施附近的土石方,一旦進入河流和排水系統,影響水流暢通,造成危害。
      ③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就近送當地垃圾處理場統一處置,不會產生二次污染。
      處置措施:
      施工一段、恢復一段;工程土石方主要采用就地平衡方式;施工人員生活垃圾就近送鄰近城市生活垃圾處置場處置。
      水土流失及生態保護:站場施工中需大面積清理植被、剝離表土,松散、裸露地表易在降雨和地表徑流的沖刷下造成流失;場地開挖改變原有地形地貌,容易引起水土流失;臨時堆放的土石方處置不當也易流失。
      在管道鋪設施工中需開挖硬化路面、地面,松散、裸露的土壤易流失;開挖過程中造成挖方和填方等破損地面,如不采取措施,遇雨易形成水土流失;沿溝槽堆放開挖出的土石方,易被降雨和地表徑流沖刷流失,淤塞排水系統。
      水土保持及生態恢復措施
      (1)管作業帶及影響區治理措施工程施工中,嚴格控制施工作業帶寬度,加強施工人員的水保宣傳,盡量控制施工帶、減小影響范圍,完工后清理影響區,恢復水保設施。對坡度小于15°的山坡地段,填平施工作業帶內的坑凹,對施工損壞的原地表及管道邊坡,種植草皮護坡,使裸露坡面盡快為植被所覆蓋,固土保土,并根據地形情況設漿砌石排水溝排除坡面滲水及地面徑流。
      對坡度大于15°的山坡地段,采用干砌塊石護坡,在砌石護坡段以上,工程影響區范圍內施工擾動和損壞的坡段,種植草皮,使裸露的坡面盡快為植被覆蓋,達到固土保土要求,或護坡較長時,則每隔一段修筑截水溝,將雨水引入排水溝,減少地表水對陡坡的浸泡和沖刷,減少水土流失,對順坡敷設的坡段,為防治水土流失災害對管道的影響,在管道上方修筑擋土墻將不能回填于管道的棄渣棄土擋護于擋土墻內。
      對坡度大于20°的山坡地段,且坡長較長地面,采用坡改梯措施,以確保管道運行安全,減少水土流失量。
      管溝應分層開挖、分層堆放、分層回填。地表熟土層集中堆放,與臨時棄渣分開堆放,且盡量選擇地勢平坦的地方堆置,并修筑臨時干砌塊石擋土墻和草墊臨時護土。若遇雨季,應在挖方堆放地一側挖臨時排水渠,并用擋土布覆蓋挖方土和熟土,盡量避免熟土被雨水沖走,造成流失,施工完畢后,熟土層應均勻地鋪在地表,保證農業耕作持續運行。
      河流開挖穿越在枯水季節施工,河水面較窄,圍堰用土量少,可利用岸上管溝開挖土石方取土石料圍堰,等管道埋設完畢后及時進行回填,不再單獨設取土場。管線大開挖穿越河流段根據洪水沖刷線設有漿砌塊石護岸、護坡、漿砌塊石擋土墻,施工后,恢復原河床地貌,其工程措施在主體工程中考慮。植物措施考慮在管線與河岸的交差地帶撒播草籽種草和植樹。
      公路穿越損壞路段按規范要求進行恢復。施工棄渣量不大,采取就近均衡鋪土的原則處理,然后恢復原地貌和使用功能。
      定向鉆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廢鉆屑和泥漿。泥漿主要成分是膨潤土,含有約5%的添加劑(羧甲基纖維素鈉CMC),沒有危險性成分。膨潤土泥漿和鉆屑一旦進入水體,將使水中SS濃度升高,對其它水質參數基本無影響。由于穿越段均避開了飲用水源保護區,污水也將引至保護區以外排放,因而不會對飲用水源水質造成影響。廢棄泥漿在泥漿池內干化,然后覆土掩埋并恢復植被;鉆屑則主要用于平整場地。采用定向鉆穿越工藝產生的泥漿排入設防滲膜的泥漿池,泥漿經分離后進行固化處理,廢水用于場地的灑水降塵。
      (2)站場
      站場在主休工程采用措施的基礎上,新增表土剝離及臨時表土擋護、排水等措施,減少施工過程中水土流失量,同時有利于站場綠化。
      (3)臨時運輸道路及影響區
      根據具體地形情況,分別在適當地段設置排水溝、擋土墻或塊石護坡,對沒有長遠使用價值的臨時運管道路在修建時新增表土剝離及表土保護措施以利于在管道工程施工完成后,對其進行土地整治及功能恢復。
      (4)生態環境恢復措施
      優化線路方案,文明施工;加強施工人員環保和安全意識教育;在施工沿線行進時,保證安全間距不低于1.5m,嚴格控制施工作業帶寬度,減少樹木、地表植被、農作物的破壞面積,嚴禁隨意砍伐樹木、狩獵、捕魚和踐踏植被、農作物;實施表土保護、分層開挖、分層回填、分段施工、分段恢復,文明施工;按規范回填土石方運至建設工地,并采取擋護壓實措施;翻山段根據其地質分別采取不同的邊坡防護措施:高陡石質邊坡采取錨桿、鋼筋網、噴射砼的結構進行防護,土質結構穩定邊坡采用噴播草籽、種植草皮進行防護,土質較差的路塹邊坡采用砌石擋土墻或砌石邊坡進行防護;對導致的農業損失、樹木砍伐、土壤結構破壞進行經濟補償和及時恢復使用功能;穿越公路方案報其管理部門認可,大開挖時合理組織交通;穿越河流時采用圍堰施工,對原有矼護砌河道采取相同方法進行恢復,對土體不穩定河道采取漿砌石護岸措施;石材盡量利用所挖石方,不足時向有開采資質的單位購買,嚴禁自行開采;依法辦理樹木砍伐手續,搞好樹木移栽,管道中心線兩側5m范圍內嚴禁種植深根植物;施工中若發現地下文物應立即停止施工,妥善保護好現場和文物,向文物保護單位報告,待文物保護單位同意后才可恢復施工;施工完成后,對站場進行綠化和地面硬化。
      X射線探傷機的環保措施
      管道焊縫采用無損探傷,所有敷設在公路、河流下的管道均100%的進行X射線探傷。X射線探傷由具備從事的輻射活動特種設備檢驗中心進行。在實施過程中的污染防治措施如下:
      (1)準備有燈光警告標志、繩索和鏈條,用于現場操作時設置控制區和監督區。劃定控制區和監督區范圍后懸掛警告標志,并安排專人警戒和巡視,使未經許可人員不得進入控制區,公眾成員不得進入監督區,嚴格防止人員誤入。
      (2)配置個人射線報警儀對現場進行監測,用于驗證確定的控制區和監督區。
      運營期
      環境空氣:正常工況下無廢氣排放源。檢修及清管作業時的污染源主要是少量天然氣通過火炬放空系統燃燒排放煙氣、站內系統超壓直接放散天然氣。據類比調查,站內超壓、檢修放空情況發生頻率很低,一般為1~2次/年,每次持續時間2~5min;清管作業周期為1~3次/年,每次清管作業排放天然氣不超過10Nm3。未燃燒時的主要物質為甲烷,H2S含量不超過20mg/m3,H2S排放量不超過200mg。由于排放量小、持續時間短,且各閥室、站場地勢開闊、擴散條件好,不會對環境空氣和敏感點產生明顯不利影響。
      大氣環境防護距離站場無組織排放物為工藝裝置區閥門泄露出的天然氣,類比西南油氣田分公司近10年內投產的輸氣站場的平均泄露率0.01‰(甲烷檢漏科研課題)和采用寧波EIAProA2008軟件預測及導則推薦的大氣環境防護距離計算軟件進行預測計算,要保證工藝裝置區距場界的最小距離不低于10m,場界外不需要設置大氣環境防護距離。
      地表水:站場內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用于綠化或農用,不外排。保潔、設備維修、清管廢水儲存在經防滲處理的污水收集池后自然蒸發或定期用罐車送污水處理廠處理,不外排;站場設置不小于1.2m3的污水儲存池一座。
      噪聲:工程營運期間,正常生產時,站場、閥室噪聲源主要有閥門、過濾器、調壓器、安全放散閥、放空管等,選用噪聲低、振動小、能耗小的先進設備采取相應的減振、隔聲、消聲、吸聲、合理布局等降噪措施;放空選擇在白天。根據豐忠線鎮江站的類比監測,其場界噪聲晝、夜間均達標,對環境噪聲無明顯不利影響。
      事故和檢修放空時(一般為白天)的高度不低于20m,放空噪聲在距聲源不同距離的影響值不同,放空噪聲預測結果表明距放空管10m外的晝間噪聲便可達標,在此范圍內無居民居住,對環境噪聲影響小。
      固體廢物:項目營運期站場生活垃圾0.3t/a,分類袋裝化收集后就近依托當地城市生活垃圾處置場統一處置;清管每年進行1-3次,每次廢渣產生量0.5kg,其主要成分為硫化亞鐵及硫化鐵,送鋼鐵廠利用,不會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
      工程的主要風險因素
      管道由于管材制造、敷設、運行和管理等存在的缺陷以及第三方破壞、自然原因,常發生管道事故。管道事故主要表現為管道因穿孔、孔洞、斷裂等引起天然氣泄漏。
      工程采取犧牲陽極法降低管道腐蝕速度,檢測儀在線智能檢測和巡線工巡線檢測管道的腐蝕程度,因此,管道自身缺陷能及時發現并采取相應措施,從而避免發生環境風險事故。但第三方破壞及自然原因引起的管道破裂或泄漏較難避免,引發環境風險事故的第三方破壞和自然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本工程涉及河流、沖溝等穿越和大開挖方式。洪水季節洪水及地質原因可能造成管道事故,天然氣泄漏可能引起火災或爆炸事故,造成事故風險。
      (2)管線將翻山,地勢起伏大,管理不善將導致水土流失加重。沿途可能有沖溝、滑坡、崩塌、危石、陡崖、高陡邊坡等不良地質現象,工程地質條件復雜,地質災害將對管道安全產生影響,從而引發環境風險事故。
      (3)公路穿越若末加套管保護將增加因車輛通過而受壓影響其管徑,嚴重時使管道疲勞而引發天然氣泄漏造成環境風險事故。此外,管線受第三方破壞,也可能增加環境風險事故。
      四、環境風險控制措施
      站場設計己采取的環境風險控制措施
      (1)站內火災和爆炸危險場所的所有電氣設備均采用防爆型,電線電纜采用穿鋼管埋地敷設。
      (2)站內建、構筑物防雷設計按第(二)三類建、構筑物防雷接地標準設計。其中防爆區域內所有的建、構筑物均按第二類建、構筑物防雷接地標準設置防雷接地裝置。站內所有工藝設備、管道等金屬構件按防靜電接地和感應雷保護設置。
      (3)配電系統采用TN-S接地,電氣系統接地與防雷接地系統(包括防雷電感應)及弱電接地系統共用接地裝置。整個站內考慮等電位連接,綜合接地電阻不大于1歐。
      (4)在爆炸危險區天然氣管道的法蘭兩端等連接處應用金屬線跨接,末端和分支處設防靜電和防感應雷的聯合接地
      體。
      (5)在管線工藝裝置區內設置兩臺可燃氣體報警器。當甲烷在空氣中的濃度達到1%時進行聲光報警。報警器接入儀表室內可燃氣體報警控制器進行控制。
      工程建設期需補充的環境風險控制措施
      1)站場施工需補充的環境風險控制措施
      施工隊伍采取招投標方式確定,為專業施工隊,在管道各種地質條件和不同的施工路段均有較豐富的實際經驗,但仍不可麻痹大意。
      施工期間主要由施工單位負責管理,但建設方必須密切配合,督促檢查。對于影響工程質量、工程安全的現象,建設方必須加以制止。
      施工現場管理的原則是施工現場的工地圍擋、臨時用電線路裝置、排水、辦公室等臨時設施,各類施工設備,安全宣傳圖牌標志,安全防護設施和其他設施和使用,均要在符合安全、消防、衛生、環境保護的前提下,按國家和地方有關法規和要求加強控制,做到合理有序,便于施工。
      2)管道施工需補充的環境風險控制措施
      管道走向盡量靠近現有公路,或選擇較寬的溝谷減少施工難度。上、下山段管道盡量選擇相對平緩地形,對局部陡坡段盡量利用小平臺減小管道上、下坡度,以減小施工難度。施工使用的各種特種設備應按照要求進行定期檢測,合格后方能使用,并且特種設備的操作員需持證上崗,在對管道防腐層進行現場修補時,應嚴格按規范要求進行操作和驗收。
      3管道試運行需補充的環境風險控制措施
      工程投產前的吹掃、試壓應預先編制方案,制定安全技術措施。
      工程管道翻越高差較大的山體時應采用非可燃性氣體進行強度試壓和嚴密性試壓。
      用N2吹掃集輸管線時,先用N2置換管段內的空氣,進氣速度不超過5m/s。起點壓力控制在0.1MPa。在吹掃出口處取樣分析,當氣體含氧量低于2%和不再排出污水雜物時即為置換合格。
      吹掃口選擇在空曠開闊地區,其前方100m、左右50m以內不得有人、畜和火源。吹掃口50m范圍內應有專人警戒,有具體的防火、防爆措施。為確保吹掃口放空區域防火、防爆安全,應在置換空氣完畢時暫關閉放空閥,等管口區域天然氣擴散以后再進行點火放噴。
      4)運營期需補充的環境風險控制措施
      嚴格執行《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條例》(國務院第313號令)、《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國務院第373號令)、《天然氣管道運行管理規范》(SY/T5922-2003)和《石油天然氣管道安全規程》(SY6186-96)等安全管理要求。針對工程特點對其提出以下對策措施及建議:
      1)嚴格控制天然氣的氣質,定期清管,排除管內污物。站場放空高度不低于20m。
      2)定期進行管道壁厚測量,對嚴重管壁減薄的管段,及時維修更換,避免事故發生。
      3)管道標志樁應盡可能清晰,特別是管道穿越公路、河流時,標志樁可從不同的方位和角度看清。巡線員定期巡線,發現危及管道安全的情況及時處理和匯報。
      4)對管道沿線和站場周圍的居民作好安全管理宣傳,張貼《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條例》(國務院第313號令)的相關內容。
      5)管道穿越林地時,應根據《森林防火條例》制定森林防火應急預案。如果管道穿孔或破裂后,泄漏天然氣在林區段引發火災時,應及時切斷氣源并同時聯系當地消防部門滅火。
      6)對管道兩側100m、站場周圍200m內的居民作好事故應急宣傳,保證一旦發生天然氣泄漏事故時,能作出正確反應。加強巡線工作,發現隱患及時匯報和處理。
      7)建設單位應將線路方案報九龍坡區、江津區、璧山縣、永川區規劃部門存檔,杜絕沿線鄉鎮建設過程中的占管、壓管及其他破壞管道的活動,降低第三方破壞管道引發環境風險事故的可能性。
      8)風險管理是一個動態的、循環的過程,應對不斷變化的風險進行評價,并對相應的安全維護活動作出調整。
      五、清潔生產
      項目施工工藝、輸氣工藝及站場工藝三方面均達到了國內清潔生產先進水平。
      六、綜合評價結論
      擬建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天然氣利用政策、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和天然氣管道規劃,有利于永川區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路由和站場選址合理,只要嚴格落實報告表提出的各項環保措施,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就滿足功能區要求,從環保角度看,工程建設合理、可行。
      七、建議
      (1)加強天然氣管道和站場保護宣傳,使沿線居民熟悉和了解天然氣管道和設施保護的意義和方法,確保運行安全。
      (2)在可能情況下,樹木盡量移栽。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批復意見:
      重慶市環境保護局渝(市)環準[2009]143號: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法規,原則同意報告表的結論及其對該建設項目提出的環境保護措施,從環境保護的角度,批準項目在九龍坡區、江津區、璧山縣、永川區建設。
      二、項目建設的主要內容及規模;輸氣線路總長46.7公里,輸氣量4.95立方米/年。工程總投資約為9500萬元,其中環保投資70萬元。
      三、該項目建設應嚴格按照本標準書附件規定的排放標準執行,不得突破。
      四、該項目在建設和運營過程中,應認真落實環境影響報告表所提出的生態保護措施及污染控制措施,重點做好以下工作,防止生態破壞和環境風險事故發生。
      (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工作。施工期,應嚴格限制施工作業帶寬度,盡量縮小臨時占地面積;合理選擇料場及渣場,做好土石方平衡,嚴禁渣土隨意傾倒。施工結束后,應采取相應的生態恢復措施,及時恢復施工帶內植被。
      (二)做好水環境保護工作。施工期,過江穿越段施工和施工廢水排放應避開飲用水源保護區,同時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油類污染水體。運營期,各站場產生檢修、清管廢水應集中收集,定期送污水處理廠處理,不得外排;生活污水應經處理后農用或用于綠化,不得外排。
      (三)防止噪聲污染。施工期,要加強工程施工管理,嚴格控制夜間施工時間。營運期,要加強噪聲環境管理,確保站場場界噪聲達標排放;管線放空時間盡量選擇在晝間進行。
      (四)加強環境風險事故預防,落實風險事故防范措施和事故應急預案。項目事故和檢修廢氣應通過放空管高空排放,清管廢渣應妥善處置。進行X射線探傷過程中應加強安全防范。
      (五)建立健全相應的環境保護管理機構和制度,加強施工期及營運期的環境管理、監測和事故防范工作,結合實際不斷改進和完善環境保護監控措施,環境保護應納入工程招投標內容及工程監理之中。
      五、項目建設必須嚴格執行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的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項目竣工投入試生產前,應向我局申請該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試生產。
      六、該項目的性質、規模、地點、采用的生產工藝或者防止污染、防止生態破壞的措施發生重大變動的,你單位應當重新報批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七、請九龍坡區、江津區、璧山縣、永川區環保局負責該項目環境保護日常監督管理工作。
      環評批準書見附件3。
       
      工程實際建設情況與環評及環評批復措施分析:根據實際情況調查,項目嚴格按照環評及環評批復進行建設,遵循環評及環評批復中的相關環保要求,符合驗收要求。
       
       

      環境保護措施執行情況
      表6-1  環保措施及設施落實情況
      類別 時段 環評及批復要求措施 落實情況
      廢氣 施工期 ①現場全封閉施工;②場地坪硬化;③預拌商品混凝土管理;④施工濕法作業;⑤施工現場揚塵控制。 已落實
      運營期  
      矩形標注: 放空管①事故和檢修余氣通過放散管道節流閥降壓后經高20m放空管排入大氣;
       
       
      ②站場工藝設備和管道相關設備加強監控、巡查和管理,采用質量高的閥門和設備,管道實行三層PE防腐,定期檢查和維護。

       
       
      已落實
      廢水 施工期 ①施工人員生活依托沿線社會設施,糞便農用;
      ②管道試壓水沉淀后盡可能回用于下一管段清管補水,不能利用余水由自然溪溝排放;
      ③沖溝開挖穿越實施圍堰施工,加強施工機械管理,防止油的跑、冒、滴、漏。
      已落實
      運營期 ①雨污分流,站場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用于綠化或農用,不外排。
      ②生產廢水設置不小于1.2m3經防滲處理的污水儲存池,不外排
      矩形標注: 集水池水泥蓋板
       
      西彭首站暫時未建,大安末站建成但裝置未運行,暫無生活污水產生。
      噪聲 施工期 ①加強機械設備維護保養,使機械保持最低聲級水平;
      ②合理安排施工時間,高噪聲的施工設備僅限于白天作業,嚴禁在夜間22:00至次日6:00作業,運輸車輛限速、禁鳴;高噪聲設備設置在臨時設備房內。
      ③加強對施工人員的宣傳教育,認真落實各項降噪措施,文明施工。
      已落實
      運營期 ①減振、隔聲、消聲、吸聲、合理布局

      ②天然氣放空選擇晝間,同時減壓、控制流速;
      廠界噪聲分別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4a類標準。
      固廢 施工期 ①施工一段、恢復一段;
      ②工程土石方主要采用就地平衡方式,未設置棄渣場;
      ③施工人員生活垃圾就近送環衛部門處置。
      已落實
      運營期  
      ①設置規范的生活垃圾收集桶,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后送市政環衛部門統一處置;
      ②江津清管廢渣按環評要求,送鋼鐵廠利用。
       
      已落實
      生態
      環境
      施工期 ①穿越沖溝時選擇枯水季節施工,對有水河段設置圍堰,及時清理現場、恢復河道,并建設水工保護設施;
      ②高陡石質邊坡采取錨桿、鋼筋網、噴射砼的結構進行防護,土質結構穩定邊坡采用噴播草籽、種植草皮進行防護,土質較差的路塹邊坡采用砌石擋土墻或砌石邊坡進行防護;
      ③嚴格控制施工作業帶寬度,減少地表、植被、農作物的破壞面積,合理選擇料場及渣場,做好土石方平衡,嚴禁隨意砍伐樹木、狩獵和踐踏植被、農作物及傾倒棄渣;
      ④實施分層開挖、分層回填、分段施工、分段恢復,文明施工;
      ⑤施工便道盡量利用已有道路,施工完成后,對站場、永久道路兩側進行綠化和地面硬化。
      ⑥管道翻山段做好護坡和排水工程補救措施,對站場跡地采取生態恢復措施。

       
       
       
      已落實
      環境
      風險
      運營期 ①電氣設施按防爆范圍等級選用防爆電器;站內工藝裝置區、閥組區等爆炸危險場所按二類防雷建筑建設;
      ②采用防靜電措施,站場設有自動聯鎖保護和緊急截斷系統;
      ③站場內配有便攜式可燃氣體檢測儀和固定式可燃氣體探測器;
      ④選用符合GB/T9711-2011標準的鋼管,保證管道用管質量;
      ⑤嚴格控制天然氣的氣質,定期清管,排除管內污物;
      ⑥定期進行管道壁厚的測量,對嚴重管壁減薄的管段,及時維修更換,避免事故發生。巡線員定期巡線,發現危及管道安全的情況及時處理和匯報;
      ⑦對管道兩側100m、站場周圍200m內居民作好安全管理宣傳;
      ⑧制定風險應急預案;
      ⑨建設單位應隨時保持與管道沿線區縣規劃部門的聯系,杜絕沿線鄉鎮建設過程中的占管、壓管及其他破壞管道的活動。
       
      已落實
       

      環境影響調查
      施工期 生態影響 西彭至永川天然氣輸氣管線工程對生態環境主要影響為施工期,本次驗收調查主要針對工程永久占地和臨時占地的數量、類型,臨時占地的恢復情況等方面進行生態環境影響調查。
      穿越情況見表7-1。
      表7-1     穿越工程長度統計表
      1 津馬線穿越 m/處 60/1
      2 外環(繞城)高速穿越 m/處 75/1
      3 西彭規劃區西銅一路穿越 m/處 77/1
      4 渝隆路穿越 m/處 40/2
      5 成渝高速 m/處 38/1
      6 等外級公路穿越(含機耕道) m/處 330.2/67
      7 魚塘、水庫穿越 m/處 50/2
      8 小溪、溝渠穿越 m/處 54/17
      9 中型河流穿越 m/處 560/1
      根據現場調查,站場及管道沿線主要為旱地、水田、無珍惜保護植物,工程對區域植物物種及數量影響不大;工程影響區域內野生動物少,主要為家禽及少量鼠類、鳥類等,無珍惜動物,項目對區域動物資源影響不大。
      本工程放空區,未占用基本農田,未對該區域內農業生產產生大的影響,工程臨時占地主要為管線施工作業帶占地等。管線開挖臨時占地對當季農作物種植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影響有限,目前臨時占地已經完成了生態恢復。
      根據本次竣工驗收現場踏勘和調查,本工程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影響不大,采取的生態保護措施有效,未遺留生態問題,滿足竣工驗收要求。
       
      污染影響 1、水環境影響
      本工程廢水主要為管線敷設施工人員生活污水,施工人員均為當地農民,施工沒有設置施工營地,依托當地農民旱廁。
      根據本次竣工驗收現場踏勘和調查,本工程施工期未發生水污染事故及相關環保投訴,現場未遺留水污染問題,說明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有效,滿足竣工驗收要求。
       
      2、大氣環境影響
      根據本次竣工驗收調查,施工期間產生的廢氣主要來自運輸車輛、場站建設、管道敷設等過程中的揚塵和燃油機械施工作業排放的少量廢氣。施工期主要采取了以下大氣污染防治措施:采用灑水和及時清掃道路等措施降低粉塵對外環境的影響;選擇性能好的柴油機械設備。
      根據本次竣工驗收現場踏勘和調查,管線鋪設過程中未發生大氣污染事故及相關環保投訴,未遺留環境問題,說明大氣污染防治措施有效,滿足竣工驗收要求。
      3、噪聲
      該工程施工期場地開挖、管道設備安裝,將產生一定的施工噪聲,不使用大型工程設備,主要為人工作業。
      根據本次竣工驗收調查,建設單位在施工期采取的噪聲污染防治措施包括:合理安排施工作業時間,盡量避開居民休息時間;加強了同周圍居民的協調溝通,取得了居民諒解。
      通過對管線敷設所在地周圍居民的走訪發現,該工程施工期注重環境管理,加強了對周邊居民的協調溝通,施工期間未出現噪聲擾民事件及相關環保投訴,說明該工程施工期噪聲污染防治措施有效,滿足竣工驗收要求。
      4、固廢
      項目管線敷設過程中土石方開挖約58320m3,開挖實現分層開挖、分層堆放,臨時堆放在管線兩側,最終開挖土石方全部用于回填,能夠平衡。
      經調查重慶燃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輸氣管道建設的實際情況,管道運至施工現場前進行了相應的防腐處理,管道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包括廢焊條、廢包裝材料、生活垃圾等。固體廢物年產生量18.25t。
      廢焊條和廢包裝材料回收利用;生活垃圾通過設置在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點收集后,送城鎮垃圾處置場處置。
      通過對管線敷設所在地周圍居民的走訪發現,該工程施工期注重環境管理,管線沿線土石方均已用于管線回填,未出現生活垃圾亂排現象,說明該工程固廢防治措施有效,滿足竣工驗收要求。
      運營期 生態影響 運營期間可能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的主要是事故導致的生態環境破壞。項目建設單位在試運行期間主要采取了加強站內設備及管線的管理,并定期檢查,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導致生態環境的破壞。試運行至今,未發生生態環境破壞現象。
      污染影響 1、廢氣
      正常工況時,本項目江津清管站、壁山閥室無廢氣排放源。
      非正常工況時,檢修及清管作業時的污染源主要是少量天然氣通過火炬放空系統燃燒排放煙氣、站內系統超壓放空燃燒產生煙氣或直接放散天然氣。站內超壓、檢修放空情況發生頻率很低,一般為1~2次/年,每次持續時間2~5min;清管作業周期為1~3次/年,每次清管作業排放天然氣不超過10Nm3。未燃燒時的主要物質為甲烷,H2S含量不超過20mg/m3,H2S排放量不超過200mg。由于排放量小、持續時間短,且各閥室、站場地勢開闊、擴散條件好,不會對環境空氣和敏感點產生明顯不利影響。
      原環評未設置大氣環境防護距離及衛生防護距離。
      2、廢水
      西彭首站未建,大安末站建成,但裝置未使用。保潔、設備維修、清管廢水儲存在經防滲處理的污水收集池后自然蒸發或定期用罐車送污水處理廠處理,不外排;站場設置不小于1.2m3的污水儲存池一座。
      3、噪聲
      工程營運期間,正常生產時,站場、閥室噪聲源主要有閥門、過濾器、調壓器、安全放散閥、放空管等,選用噪聲低、振動小、能耗小的先進設備采取相應的減振、隔聲、消聲、吸聲、合理布局等降噪措施;放空選擇在白天。根據監測,其場界噪聲晝、夜間均達標,對環境噪聲無明顯不利影響。
      事故和檢修放空時(一般為白天)的高度不低于20m。
      4、固體廢物
      清管每年進行1-3次,每次廢渣產生量0.5kg,其主要成分為硫化亞鐵及硫化鐵,送鋼鐵廠利用。
       
       

      8 環境質量及污染源監測(附監測圖)
      監測點位、因子和頻率(根據項目特征,選擇水、氣、聲、固廢、振動、生態等項目)
      2016年12月19日~20日,重慶市環境監測中心對項目區污染源的排放情況進行了監測。
      一、噪聲
      1、監測項目:等效聲級。
      2、監測頻次:連續監測2天,晝夜各2次。
      3、監測條件:正常工況。
      4、監測布點:共設6個噪聲監測點,分別為:c1江津清管站廠界外1m處;c2江津清管站噪聲敏感目標外1m處;c3、c4璧山閥室廠界外1m處;c5璧山閥室南側敏感目標處;c6璧山閥室東側敏感目標處。
      二、廢氣
      1、監測項目:非甲烷總烴
      2、監測頻次:連續監測2天,每天采樣4次,每次連續1h采樣或在1h內等時間間隔采樣4個。
      3、監測條件:正常工況。
      4、監測布點:共設2個廢氣無組織排放監測點,分別為:A1江津清管站廠界外1m處;A2璧山閥室廠界外1m處。
      監測點位詳見附圖8。
      監測結果分析:
      大氣:   表8-1  非甲烷總烴廠界濃度監測結果  單位:mg/m3
      監測點位 監測時間 監測因子 監測結果
      (mg/m3
      標準限值
      (mg/m3
      達標
      情況
      超標率
      (%)
      江津清管站 2016年
      12月19日
      2:00 非甲烷總烴 1.08 4.0 達標 0
      8:00 0.84 4.0 達標 0
      14:00 0.64 4.0 達標 0
      20:00 0.74 4.0 達標 0
      2016年
      12月20日
      2:00 0.83 4.0 達標 0
      8:00 0.78 4.0 達標 0
      14:00 0.95 4.0 達標 0
      20:00 0.96 4.0 達標 0
      壁山閥室 2016年
      12月19日
      2:00 非甲烷總烴 0.76 4.0 達標 0
      8:00 0.74 4.0 達標 0
      14:00 1.26 4.0 達標 0
      20:00 0.90 4.0 達標 0
      2016年
      12月20日
      2:00 1.16 4.0 達標 0
      8:00 0.83 4.0 達標 0
      14:00 0.88 4.0 達標 0
      20:00 0.81 4.0 達標 0
      標準限值 驗收標準:《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中表2廠界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4.0mg/m3。
      校核標準:《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DB50/418-2016)無組織排放監控點濃度限值:4.0mg/m3。
      結果分析 監測結果表明:本項目江津清管站、壁山閥室無組織排放非甲烷總烴濃度在0.64~1.08 mg/m3 、0.74~1.26 mg/m3之間,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DB50/418-2016)無組織排放監控點濃度限值。
       
       
      噪聲:
      表8-2  廠界噪聲監測結果  單位:dB(A
      監測點位 監測時間 監測結果 達標情況
      晝間 夜間
      江津清管站東南側 2016年
      12月19日
      44 41 達標
      壁山閥室廠界西側 48 47 達標
      壁山閥室廠界東側 48 47 達標
      江津清管站東南側 2016年
      12月20日
      45 42 達標
      壁山閥室廠界西側 48 47 達標
      壁山閥室廠界東側 48 47 達標
      標準限值 本項目站江津清管站、壁山閥室分別執行《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標準、4a類標準,即晝間60dB(A),夜間50 dB(A)和晝間70dB(A),夜間55 dB(A)
      結果分析 監測結果表明:本項目江津清管站廠界噪聲晝間為44~45dB(A)之間,夜間為41~42dB(A)之間,壁山閥室廠界噪聲晝間為48 dB(A)之間,夜間為47dB(A)之間,分別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標準、4a類標準要求。
       
      表8-3  敏感目標處環境噪聲監測結果  單位:dB(A
      監測點位 監測時間 監測結果 達標情況
      晝間 夜間
      江津清管站東南側居住處 2016年
      12月19日
      43.2 39.1 達標
      壁山閥室南側居住處 48.3 47.2 達標
      壁山閥室東側居住處 48.8 47.4 達標
      江津清管站東南側居住處 2016年
      12月20日
      43.2 40.4 達標
      壁山閥室南側居住處 48.1 47.0 達標
      壁山閥室東側居住處 48.4 47.5 達標
      標準限值 本項目站江津清管站、壁山閥室分別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4a類標準,即晝間60dB(A),夜間50 dB(A)和晝間70dB(A),夜間55 dB(A)
      結果分析 監測結果表明:本項目江津清管站東南側居住處環境噪聲晝間為43.2,夜間為39.1~40.4dB(A)之間,壁山閥室南側居住處環境噪聲晝間為48.1~48.3dB(A)之間,夜間為47.0~47.2 dB(A)之間,分別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4a類標準要求。
       
      原環評西彭至永川天然氣工程支線建設為渝虎玻璃廠解決天然氣供應問題,但燃氣支線建成后,渝虎玻璃廠改用其他燃氣,故目前支線暫未供氣,大安末站建成但裝置未使用,暫時無法進行實際監測。故本次驗收運用江津清管站、璧山閥室實際監測數據對大安末站進行類比。由于江津清管站及璧山閥室廠界外非甲烷總烴、廠界外噪聲及敏感目標處環境噪聲均遠小于標準值,且支線供氣量遠小于主線。所以本次驗收類比結果為大安末站廠界外非甲烷總烴、廠界噪聲均達標。滿足驗收標準。
       
       

      環境管理狀況及監測計劃
      環境管理機構設置(分施工期和運營期)
      公司建立了環境保護管理機構,制定了《重慶燃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安全事故綜合應急預案》和《環保管理制度》,設置專人負責環保管理,落實本公司的環境保護工作,并協調公司與政府環保部門的工作。定期組織召開公司環保情況報告會和專題會議,實時掌控公司環保工作狀況,改善公司環境狀況,減少公司對周圍環境的污染。

       
       
       
       
       
       
       
       
       
       
       
       
       
       
       
       
       
       
       
       
       
       
       
       
       
       

      環境監測能力建設情況
      公司沒有成立專門的環境監測機構,委托九龍坡區、江津區、璧山縣、永川區環境監測中心進行日常監測。
       
      環境影響報告表中提出的監測計劃及其落實情況
      噪聲監測設在場界處和最近居民點處,竣工驗收監測1次,以后1年1次。
      非甲烷總烴監測點位設在站場場界以及最近居民點處,竣工驗收監測1次,以后1年1次。
      本次竣工驗收調查重慶市環境監測中心進行了驗收監測,從監測結果看,各項監測指標均達到了規定要求。
      環境管理狀況分析與建議
      在工程施工期,建設單位設專人負責施工作業,負責監督施工期間各類環境保護措施的落實。整個施工期中未發生大的環境污染事故,整個工程施工期對環境的影響得到了較大的削減,未對周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施工期的環境管理措施是有效的。
      對工程營運期的環境管理,重慶氣礦制定有詳細的操作規范,并明確了相關責任和責任人,能夠有效的保證該工程采用的環保措施能夠持續有效的運作??偟恼f來,該工程環境管理機構及制度是健全的,環境保護檔案資料齊全。
       
       

      10 結論及建議
      驗收結論及建議:
      (一)項目概況:
      重慶燃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西彭至永川天然氣輸氣管線工程位于九龍坡區西彭鎮、江津區、壁山縣、永川區。管線起于中石油西彭站,出站后沿西彭規劃區已建西銅一路向西敷設至擬建西彭首站,經擬建西彭首站后穿越重慶外環(繞城)高速出西彭規劃區,向西經健龍、廣普、三合、大安到達永川城東配氣站,線路干線長度40.77km;另支線從大安向北穿越渝隆路后,經圍子屋基、小灣、院子堡至成渝高速,穿越成渝高速后,經袁家橋、斑竹院至大安工業園區大安末站,支線長度4.73km。擬建項目線路總長度45.5km,設計壓力定為4.0Mpa,輸氣量4.39-4.95×m3/a。輸氣干線管道選用L290Φ323.9、Ø406.4不擴徑直縫電阻焊鋼管;輸氣支線選用L290Φ273.1不擴徑直縫電阻焊鋼管。項目總投資9500萬元,其中環保投資348萬元,環保投資占總投資的3.7%。
      (二)環保措施落實情況:
      (1)廢氣
      正常工況時,本項目江津清管站、壁山閥室、大安末站無廢氣排放源。
      非正常工況時,檢修及清管作業時的污染源主要是少量天然氣通過火炬放空系統燃燒排放煙氣、站內系統超壓直接放散天然氣。站內超壓、檢修放空情況發生頻率很低,一般為1~2次/年,每次持續時間2~5min;清管作業周期為1~3次/年,每次清管作業排放天然氣不超過10Nm3。未燃燒時的主要物質為甲烷,H2S含量不超過20mg/m3,H2S排放量不超過200mg。由于排放量小、持續時間短,且各閥室、站場地勢開闊、擴散條件好,不會對環境空氣和敏感點產生明顯不利影響。
      (2)廢水
      保潔、設備維修、清管廢水儲存在經防滲處理的污水收集池后自然蒸發或定期用罐車送污水處理廠處理,不外排;站場設置不小于1.2m3的污水儲存池一座。
      目前,西彭首站未建,大安末站建成,但裝置未使用。
      (3)噪聲
      工程營運期間,正常生產時,站場、閥室噪聲源主要有閥門、過濾器、調壓器、安全放散閥、放空管等,選用噪聲低、振動小、能耗小的先進設備采取相應的減振、隔聲、消聲、吸聲、合理布局等降噪措施;放空選擇在晝間。根據監測,其場界噪聲晝、夜間均達標,對環境噪聲無明顯不利影響。
      事故和檢修放空時(一般為白天)的高度不低于20m。
      (4)固體廢物
      清管每年進行1-3次,每次廢渣產生量0.5kg,其主要成分為硫化亞鐵及硫化鐵,送鋼鐵廠利用,不會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
      (5)環境風險
      ①站內火災和爆炸危險場所的所有電氣設備均采用防爆型,電線電纜采用穿鋼管埋地敷設。
      ②站內建、構筑物防雷設計按第(二)三類建、構筑物防雷接地標準設計。其中防爆區域內所有的建、構筑物均按第二類建、構筑物防雷接地標準設置防雷接地裝置。站內所有工藝設備、管道等金屬構件按防靜電接地和感應雷保護設置。
      ③配電系統采用TN-S接地,電氣系統接地與防雷接地系統(包括防雷電感應)及弱電接地系統共用接地裝置。整個站內考慮等電位連接,綜合接地電阻不大于1歐。
      ④在爆炸危險區天然氣管道的法蘭兩端等連接處應用金屬線跨接,末端和分支處設防靜電和防感應雷的聯合接地體。
      ⑤在管線工藝裝置區內設置兩臺可燃氣體報警器。當甲烷在空氣中的濃度達到1%時進行聲光報警。報警器接入儀表室內可燃氣體報警控制器進行控制。
      ⑥嚴格控制天然氣的氣質,定期清管,排除管內污物。站場放空高度不應低于20m。
      ⑦定期進行管道壁厚測量,對嚴重管壁減薄的管段,及時維修更換,避免事故發生。
      ⑧管道標志樁應盡可能清晰,特別是管道穿越公路、河流時,標志樁可從不同的方位和角度看清。巡線員定期巡線,發現危及管道安全的情況及時處理和匯報。
      ⑨對管道沿線和站場周圍的居民作好安全管理宣傳,張貼《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條例》(國務院第313號令)的相關內容。
      ⑩管道穿越林地時,應根據《森林防火條例》制定森林防火應急預案。如果管道穿孔或破裂后,泄漏天然氣在林區段引發火災時,應及時切斷氣源并同時聯系當地消防部門滅火。
      ?對管道兩側100m、站場周圍200m內的居民作好事故應急宣傳,保證一旦發生天然氣泄漏事故時,能作出正確反應。加強巡線工作,發現隱患及時匯報和處理。
      ?建設單位應將線路方案報九龍坡區、江津區、璧山縣、永川區規劃部門存檔,杜絕沿線鄉鎮建設過程中的占管、壓管及其他破壞管道的活動,降低第三方破壞管道引發環境風險事故的可能性。
      ?風險管理是一個動態的、循環的過程,應對不斷變化的風險進行評價,并對相應的安全維護活動作出調整。
      (三)監測結果:
      (1)廢氣
      根據2016年12月19~20日對江津清管站、璧山閥室的監測結果:站場組織排放非甲烷總烴濃度分別在0.64~1.08 mg/m3 、0.74~1.26 mg/m3之間,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DB50/418-2016)無組織排放監控點濃度限值。
      (2)噪聲
      根據2016年12月19~20日對江津清管站、璧山閥室的監測結果:站場廠界噪聲晝間分別為44~45dB(A)、48 dB(A),夜間分別為44~45dB(A)、47 dB(A),分別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4a類標準要求。
      (四)環保檢查:
      (1)西彭至永川天然氣輸氣管線工程履行了環境影響評價手續,環保設施的建設基本滿足環境影響評價、重慶市環境保護局的審批要求。
      (2)目前,西彭首站未建,大安末站建成但裝置未使用。2016年12月19~20日對江津清管站、璧山閥室的監測結果表明,站場無組織排放、廠界噪聲均滿足相應排放標準的要求;環保設施運行正常;重慶燃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環境保護管理制度,環保審批文件及環境保護檔案資料均已歸類存檔,資料齊全,滿足“環評法”的相關要求。
      (五)存在問題及整改建議:
      西彭首站未建,不納入本次驗收范圍。待建設完成后,單獨進行驗收。
      (六)竣工驗收結論
      西彭至永川天然氣輸氣管線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基本執行了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環保“三同時制度”,施工過程中采取的污染防治、生態保護及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基本有效。工程投入試運行后區域環境質量總體符合所在地環境功能區要求,對生態環境沒有產生明顯的不利影響,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態保護措施滿足項目竣工驗收的要求。建議通過本次竣工驗收調查環境保護驗收。
       
      建議:
      加強本工程江津清管站、璧山閥室、大安末站及天然氣集輸管線日常巡查、維護和管理,嚴防管道破損,定期開展環境風險應急技能與知識培訓及應急演練。
       
      Copyright@www.etudemusi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重慶燃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渝ICP 備05004402號
      欧美日韩精品综合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