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收調查單位:重慶環科院博達環??萍加邢薰?/div>
2017年12月
目錄
概述 1
1 總則 2
1.1 編制依據 2
1.2 調查目的與原則 3
1.3 調查方法與調查重點 4
1.4 調查范圍與調查因子 4
1.5 調查執行標準 5
1.6 環境保護目標與環境敏感點 7
2 工程調查 13
2.1 工程建設過程回顧 13
2.2 工程概況 13
2.3 工程變更情況 19
3 環境影響報告書回顧 45
3.1 環境影響評價主要結論摘錄 45
3.2 環評批復內容摘錄 49
4 環境保護措施及環保投資落實情況調查 51
4.1 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調查 51
4.2 環保投資落實情況調查 58
5 生態環境影響調查與分析 59
5.1 生態敏感區環境影響調查 59
5.2 土地利用影響調查 86
5.3 水土流失影響調查 88
5.4 景觀影響分析 92
5.5 自然生態影響分析 93
5.6 生態環境影響調查結果 93
6 水環境影響調查 94
6.1 水環境現狀調查 94
6.2 施工期水環境影響調查 94
6.3 運營期水環境影響調查 100
6.4 水環境影響調查結論與建議 100
7 環境空氣影響調查 101
7.1 施工期環境空氣影響調查 101
7.2 運營期環境空氣影響調查 101
7.3 環境空氣環境影響調查結論與建議 101
8 聲環境影響調查與分析 102
8.1 施工期聲環境影響調查 102
8.2 運營期聲環境影響調查 102
8.3 聲環境影響調查結論 102
9 固體廢物環境影響調查 103
9.1 施工期固體廢物影響調查 103
9.2 運營期固體廢物影響調查 103
9.3 固體廢物環境影響調查結論 103
10 風險事故防范與應急措施落實情況調查 104
10.1 工程主要風險物質與風險源調查 104
10.2 環境風險事故發生情況調查 107
10.3 風險管理措施落實情況調查 107
10.4 小結 111
11 環境管理落實情況調查 112
11.1 施工期環境管理與監測 112
11.2 運營期環境管理與監測 114
11.3 “三同時”落實情況調查 114
11.4 存在問題及反饋 115
12 結論與建議 116
12.1 工程概況 116
12.2 環境影響調查結果 116
12.3 竣工驗收結論 117
12.4 建議 117
附圖:
附圖1:地理位置圖
附圖2:線路走向及沿線環境敏感點分布圖
附圖3-1:渝北段水系圖
附圖3-2:江北段水系圖
附圖3-3:南岸段水系圖
附圖3-4:巴南段水系圖
附圖3-5:江津段水系圖
附圖3-6:九龍坡段水系圖
附圖3-7:沙坪壩段水系圖
附圖3-8:北碚段段水系圖
附圖4:本工程沿線生態環境敏感區(生態紅線)分布圖
附圖5-1:本工程穿越長江黃謙港段縱斷面圖
附圖5-2:本工程穿越長江魚嘴段縱斷面圖
附圖6:本工程穿越嘉陵江段縱斷面圖
附圖7:本工程穿越綦江段縱斷面圖
附件:
附件1:《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同意開展都市區天然氣外環管網工程前期工作的函》(渝發改能函[2006]302號);
附件2:《重慶市建設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批準書》(渝(市)環準[2007]218號);
附件3:重慶市林業局關于重慶市都市區天然氣外環管網工程臨時占用林地的批復;
概述
為適應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和城市用氣需求,優化整合重慶市天然氣輸配系統,進一步優化重慶市能源結構,改善城市環境質量,2006年7月,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渝發改能函[2006]302號文同意重慶燃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開展重慶市都市區天然氣外環管網及區域中心城市輸氣干線工程前期工作。
重慶市都市區天然氣外環管網及區域中心城市輸氣干線工程包括長壽晏家至都市區外環高壓輸氣管道、都市區高壓外環輸氣管道、調壓計量站、城市門站、外環高壓至中環次高壓聯絡線調壓站、外環高壓與中環次高壓連接線、門站—高壓外環管線。
2007年12月,重慶燃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委托中煤國際工程集團重慶設計研究院、重慶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共同編制完成了《重慶市都市區天然氣外環管網及區域中心城市輸氣干線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并取得了重慶市環境保護局對該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渝(市)環準[2007]218號),于2010年11月啟動重慶市都市區天然氣外環管網及區域中心城市輸氣干線工程的建設。
2016年12月,重慶市都市區天然氣外環管網及區域中心城市輸氣干線工程中都市區外環高壓輸氣管道已建設完成,但因施工條件、征地因素等,其他工程暫未建設完成,同時,暫未對管道進行通氣運營。因此,重慶燃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擬將工程內容分期開展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工作。本次驗收范圍僅為都市區高壓外環輸氣管道工程,工程建設用地涉及渝北區、江北區、北碚區、南岸區、巴南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江津區,工程建設內容包括都市區高壓外環輸氣管道211.99km及截斷閥室10座。其他工程將在今后工作中逐步進行驗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及《建設工程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等相關規定,同時為了查清本工程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分析已采取環保措施的有效性,確定工程對環境造成的實際影響及可能存在的潛在影響,全面做好生態恢復與污染防治工作,建設單位重慶燃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標準和程序,對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自行組織竣工環保驗收調查工作。
2017年10月,重慶燃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委托重慶環科院博達環??萍加邢薰揪幹票竟こ痰目⒐きh境保護調查報告。重慶環科院博達環??萍加邢薰窘拥轿泻?,根據相關政策要求,對工程及沿線環境進行多次現場調查,并收集了工程建設及有關自然、生態環境等資料,在以上工作基礎上,編制完成了本工程的竣工環境保護調查報告。
本次報告編制過程中得到了重慶市環境保護局、渝北區環境保護局、江北區環境保護局、北碚區環境保護局、南岸區環境保護局、巴南區環境保護局、沙坪壩區環境保護局、九龍坡區環境保護局、江津區環境保護局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一并致謝!
1 總則
1.1 編制依據
1.1.1 環境保護有關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5.01.01);
(2)《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2016.9.1);
(3)《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2016.1.1);
(4)《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2008.6.1);
(5)《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16.11.7);
(6)《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
(7)《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
(8)《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2012)》(2012年7月1日);
(9)《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2009年1月1日);
(10)《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2016.7修訂);
(1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014.12.1實施);
(12)《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修正);
(13)《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2004年8月28日);
(14)《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1997年1月1日);
(15)《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2010年10月1日);
(16)《建設工程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82號,2017年7月16日);
(17)《關于印發環評管理中部分行業建設工程重大變動清單的通知》(環辦[2015]52號)
(18)《重慶市人民政府批轉重慶市地表水環境功能類別調整方案的通知》(渝府發[2012]4號);
(19)《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重慶市環境空氣質量功能區劃分規定的通知》(渝府發[2016]19號);
(20)《重慶市環境保護局關于修正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適用區域劃分規定調整方案有關內容的通知》(渝環發[2007]78號);
(21)《重慶市環境保護局關于印發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適用區域劃分規定調整方案的通知》(渝環發[2007]39號)。
1.1.2 驗收調查技術規范
(1)《建設工程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生態影響類》(HJ/T 394-2007);
(2)《建設工程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監測技術要求》(試行);
(3)《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總綱》(HJ2.1-2016);
(4)《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面水環境》(HJ/T2.3-93);
(5)《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2.2-2008);
(6)《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2.4-2009);
(7)《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HJ19-2011);
(8)《開發建設工程水土保持技術規范》(GB50433-2008);
(9)《重慶市建設工程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技術規范生態影響類工程》。
1.1.3 工程建設有關資料
(1)《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同意開展都市區天然氣外環管網工程前期工作的函》(渝發改能函[2006]302號);
(2)《重慶市都市區天然氣外環管網及區域中心城市輸氣干線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中煤國際工程集團重慶設計研究院,重慶市環境科學研究院,2007年12月);
(3)《重慶市建設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批準書》(渝(市)環準[2007]218號);
(4)《重慶市都市區天然氣外環管網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5)重慶市林業局關于重慶市都市區天然氣外環管網工程臨時占用林地的批復;
(6)重慶市都市區天然氣外環管網及區域中心城市輸氣干線工程(重慶市都市區天然氣外環管網工程)竣工交接資料;
1.2 調查目的與原則
1.2.1 調查目的
(1)調查工程在施工期間環境保護措施和管理等方面落實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中所提環保措施的情況,對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要求的落實情況,以及工程實際采取的環保措施情況。
(2)通過工程工程所在區域的生態、水、氣、聲、固廢、環境振動等的排放調查、監測,以及工程環境風險事故防范及應急措施調查,分析各項環保措施的實施效果及有效性。
(3)根據現場調查和監測結果,客觀、公正、科學地從技術上分析建設工程是否符合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條件,針對存在的環保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建議。
1.2.2 調查原則
(1)認真貫徹國家與地方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及規定;
(2)堅持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并重的原則;
(3)堅持客觀、公正、科學、實用的原則;
(4)堅持利用已有資料與現場監測、實地調查及理論分析相結合的原則;
(5)堅持對工程建設前期、施工期、運營期環境影響進行全過程分析的原則。
1.3 調查方法與調查重點
1.3.1 調查方法
主要采取現場踏勘、文件資料核實與現狀監測相結合的技術手段和方法。
(1)原則上按照《建設工程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生態影響類》(HJ/T 394-2007)中要求執行,并參照、采用《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規定的方法;
(2)環境影響分析采用資料調研、現場調查以及遙感監測相結合的方法;
(3)調查采用“全面調查、突出重點”的方法;
(4)環境保護措施有效性分析采用改進已有措施與提出補救措施相結合的方法。
1.3.2 調查重點
本次竣工驗收調查確定的調查重點如下:
(1)核查實際工程內容與環評階段設計方案變更情況,以及因變更導致的環境影響的變化情況。
(2)環境敏感目標基本情況及變更情況。
(3)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及環境影響審批文件中提出的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及其效果、環境風險防范與應急措施落實情況及其有效性。
(4)施工期及運營期實際存在的環境問題。
(5)該工程環保投資分配落實情況。
1.4 調查范圍與調查因子
1.4.1 調查范圍
本次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范圍原則上與《重慶市都市區天然氣外環管網及區域中心城市輸氣干線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中評價范圍一致,在涉及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飲用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時,將調查范圍適當擴大。本次評價范圍與環評階段調查范圍對比見表1.4-1。
(1)生態環境:管線沿道路敷設的評價范圍為其中心線鄰道路一側15m、另一側5m共約20m寬的范圍。定向鉆穿越河流時評價范圍為穿越走廊的管道中心線兩側各10m共20m范圍。山體翻越段為管道開挖帶兩側3m共6m范圍。施工便道為其兩側各10m共20m范圍。
同時,本次調查對管道線路涉及的生態敏感區的調查范圍適當擴大,在穿越北碚區小三峽森林自然保護區、水土水廠飲用水源保護區、長江上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縉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慶迎龍湖國家濕地公園生態敏感區時,調查范圍擴大至管道沿線兩側各200m范圍。
(2)環境空氣:施工期為管線中心線、施工便道兩側共50m范圍;運營期正常情況下無廢氣排放。
(3)地表水:梁灘河(龍鳳溪)、嘉陵江、黑水灘河、后河、茍溪橋水庫(朝陽河)、長江、長塘河(漁溪河)、花溪河、一品河(箭灘河)、安家溪、綦江河、長江、大溪河、桂花水庫、楊家溝水庫等工程穿越段附近。
(4)聲環境:施工期為管線中心線、施工便道兩側共50m。
(5)環境風險:管道兩側和5km范圍,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陸地石油天然氣開發建設工程》(HJT349-2007)重點評價0.5km范圍。
表1.4 1本次驗收調查范圍與環境影響評價范圍對比表
序號 環境要素 環境影響評價范圍 驗收調查范圍
1 生態環境 ①沿道路敷設段管線中心線鄰道路一側15m、另一側5m共約20m寬的范圍;
②隧道方式穿越河流、山體為穿越走廊的管道中心線兩側各10m共20m范圍;
③山體翻越段為管道開挖帶兩側各3m共6m范圍;
④施工便道為其兩側各10m共20m范圍。 總體與環評范圍一致,在穿越在穿越生態敏感區時,調查范圍擴大至管道沿線兩側各200m范圍
2 環境空氣 ①施工期為管線中心線、隧道施工便道兩側各25m共50m范圍,隧道口外100m范圍;
②運營期正常情況下無廢氣排放。 與環評范圍一致
3 地表水 長江、嘉陵江、朝陽河、后河、黑水灘河、龍鳳溪、支溪河、大溪河、綦江、箭灘河(一品河)、花溪河、魚溪河、御臨河、桃花河、龍溪河、璧南河、璧北河、干溝等工程穿越段附近 總體與環評范圍一致,本次驗收內容僅為都市區外環輸氣管線,不涉及其他線路及站場區域的河流,因此不包括支溪河、御臨河、桃花河、龍溪河、璧南河、璧北河、干溝等河段
4 噪聲環境 施工期為管線中心線、隧道施工便道兩側各25m共50m,隧道口周圍100m范圍。 與環評范圍一致
5 環境風險 管道兩側周圍5km范圍,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陸地石油天然氣開發建設工程》(HJT349-2007)重點評價0.5km范圍。 與環評范圍一致
1.4.2 調查因子
(1)生態環境:工程征(租)土地情況;水土流失量與治理情況;工程施工期對生態環境、農田的影響以及保護措施;施工完成后臨時占地的生態恢復及補償措施。
(2)環境風險:風險防范措施及事故應急措施。
(3)地表水:施工期生產、生活污水排放情況及對水環境的影響。
(4)環境空氣:施工揚塵對沿線環境敏感點的影響。
(5)聲環境:施工噪聲對沿線環境敏感點的影響。
(6)固體廢棄物:施工期棄土棄渣、生活垃圾的處置和影響情況。
1.5 調查執行標準
本次調查采用的環境標準,原則上采用《重慶市都市區天然氣外環管網及區域中心城市輸氣干線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2007年)所采用的標準,對已修訂、新頒布的環境保護標準提出驗收后按新標準進行達標考核的建議。
1.5.1 環境質量標準
(1)環境空氣
原環評執行標準為《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2000年1月6日修改),非甲烷總烴按以色列國家質量標準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中較嚴的選取,H2S執行《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TJ36-79)中居住區大氣中有害物質最高允許濃度,標準值列于表1.5-1。
本次驗收調查采用原環評中的標準進行驗收,同時,采用已新頒布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以及參考河北省地方標準《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非甲烷總烴限值》(DB13/1577-2012)進行達標考核建議。
根據重府發[1997]40號文規定,原環評中管線涉及的各個區域均為環境空氣質量二類功能區。根據新頒布的《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重慶市環境空氣質量功能區劃分規定的通知》(渝府發[2016]19號),本工程線路所涉及的北碚區小三峽森林自然保護區以及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劃定為環境空氣質量一類功能區,其他區域屬于二類功能區。本次驗收調查對劃定為一類功能區的管段采用《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一級標準進行達標考核建議。
表1.5 1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限值單位:mg/m3
污染物 標準限值 變化情況
原環評采用標準 達標考核建議標準
一級 二級 一級 二級
SO2(1h平均) / 0.50 0.15 0.50 采用原環評中GB3095-1996進行驗收,采用GB3095-2012進行達標考核建議
NO2(1h平均) / 0.24 0.20 0.20
PM10(24h平均) / 0.15 0.05 0.15
TSP(24h平均) / 0.30 0.12 0.30
非甲烷總烴(一次濃度) 4.0 1.0 2.0 采用DB13/1577-2012進行達標考核建議
H2S(一次濃度) 0.01 0.01 與環評一致
(2)地表水
原環評按渝府發[1998]89號、《重慶市環境保護局關于調整重慶市部分地表水域適用功能類別的通知》(渝環發[2007]15號)和各區縣2006年水域功能調整方案的規定:長江、嘉陵江、朝陽河、后河、黑水灘河、支溪河、綦江、箭灘河、花溪河、魚溪河、御臨河、桃花河、龍溪河、璧南河、璧北河、干溝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Ⅲ類標準;龍鳳溪、大溪河執行IV類標準。
本次驗收調查內容為都市區外環天然氣管網,所涉及地表水體主要為梁灘河(龍鳳溪)、嘉陵江、黑水灘河、后河、茍溪橋水庫(朝陽河)、長江、長塘河(漁溪河)、花溪河、一品河(箭灘河)、安家溪、綦江河、長江、大溪河、桂花水庫、楊家溝水庫等。根據新頒布的《重慶市人民政府批轉重慶市地表水環境功能類別調整方案的通知》(渝府發[2012]4號),本次驗收調查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見下表1.5-2。
表1.5 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單位:mg/L
標準類別 pH COD BOD5 石油類 NH3-N 地表水體
III 6~9 ≤20 ≤4 ≤0.05 ≤1.0 長江、嘉陵江、后河、茍溪橋水庫(朝陽河)、長塘河(漁溪河)、花溪河、綦江河、楊家溝水庫
IV 6~9 ≤30 ≤6 ≤0.5 ≤1.5 黑水灘河、大溪河、桂花水庫
V 6~9 ≤40 ≤10 ≤1.0 ≤2.0 梁灘河(龍鳳溪)、茍溪橋水庫(朝陽河)、一品河(箭灘河)
(3)噪聲
原環評根據渝府發[1998]90號并結合《重慶市環境保護局關于印發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適用區域劃分規定調整方案的通知》(渝環發[2007]39號)規定,聲環境質量分別執行《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3096-93)中2、3、4類標準。
本次驗收調查采用原環評中的標準進行驗收,同時,采用已新頒布的《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進行達標考核建議。
表1.5 3聲環境質量標準限值單位:dB
類別 適用范圍* 原環評標準 新頒布標準
GB3096-93 GB3096-2008
晝間 夜間 晝間 夜間
2類 商業金融、集市貿易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業、工業混雜,需要維護住宅安靜的區域 60 50 60 50
3類 工業生產、倉儲物流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業噪聲對周圍環境產生嚴重影響的區域 65 55 65 55
4a類 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軌道交通(地面段)、內河航道兩側區域 70 55 70 55
4b類 鐵路干線兩側區域 70 60
注:適用范圍按照新頒布的《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進行分類。
1.5.2 排放標準
本工程為輸氣管線工程,運營期在正常運行情況下,無污染物產生。
1.6 環境保護目標與環境敏感點
1.6.1 環境保護目標
本次調查將根據原環評環境保護目標,對工程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調查,分析工程環境保護目標的符合性。原環評中環境保護目標為:
(1)環境空氣:工程管線中心線兩側各50m范圍內的環境空氣,使其滿足環境功能區要求。
(2)地表水環境:確保穿越河段水質不受明顯影響,保護沿線穿越河流地表水質量,使其滿足環境功能區要求。
(3)聲環境:工程沿線滿足環境功能區要求。
(4)生態環境:控制和減輕管溝開挖、穿越工程及臨時施工便道建設對地表植被和土壤的破壞而造成的水土流失,搞好土石方平衡和水土保持,將施工期水土流失降至最低,樹木全部實施移栽,充分就近利用繞城高速公路的棄(?。﹫鍪S嗳萘?,盡量減少臨時占地。落實好分層開挖、分層堆放、分層回填和臨時占地的恢復措施。
1.6.2 環境敏感點
通過本次驗收現場踏勘可知,管線路徑大部分與原環評基本一致,部分路段較原環評線路有所偏移,線路基本沿繞城高速走廊進行敷設。
本工程管道沿線集中居住區基本與環評階段一致,主要變化為在原環評批復后新建龍湖紫云臺、山語城、北碚新城安置房中航小鎮、復盛公租房、魚嘴公租房、南彭公租房、金科廊橋水鄉、歐鵬泊雅灣、寶嘉花與山、龍湖U城、師大苑、湖岸家園等小區,以及狀元小學、樹人小學大學城校區等學校。
本工程管道穿越地表水體與環評階段基本一致,線路中未新增地表水體穿越點,僅在穿越位置與穿越方式中有部分變化。其中穿越長江魚嘴段以及黃謙港段施工方式均由原環評中穿江隧道變更為定向鉆穿越,穿越一品河由定向鉆穿越變更為大開挖穿越。
本工程生態敏感區分布情況較原環評有小部分變化,主要為以下幾點:
①根據原環評批復后新規劃的《北碚區小三峽森林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2012年),增加了北碚區小三峽森林自然保護區作為環境敏感區。
②根據原環評批復后新規劃的《玉峰山森林公園總體規劃(修編)》(2008年),本工程線路不在森林公園范圍內,距離公園最近距離為4.1km,本次評價不再調查工程對玉峰山森林公園影響情況。
④根據《重慶迎龍湖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2012年-2016年)》(2011年),迎龍湖水庫規劃建設為重慶迎龍湖國家濕地公園,并將迎龍湖水庫納入城市備用飲用水源。本工程竣工線路從公園及水庫東側經過,線路不涉及濕地公園范圍。
本工程管道沿線500m內集中居住區分布情況見表1.6-1,地表水體環境敏感點分布情況見表1.6-2,生態敏感區分布情況見表1.6-3。本工程環境敏感點分布總圖見附圖2,線路所經各區域水系圖見附圖3,本工程生態環境敏感區(生態紅線)分布圖見附圖4。
本工程沿線環境敏感點變化情況詳見第2.3.3節。
表1.6 1本工程管道沿線集中居住區分布情況表
序號 區域 名稱 現狀規模 與本工程位置關系 是否有新增敏感點
1 北碚區 施家梁鎮 1.1萬人 獅子村、三勝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
2 水土鎮 4.5萬人 興仁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
3 復興鎮 3.6萬人 太山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
4 龍鳳橋街道 4.0萬人 龍鳳社區、長灘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與新建龍湖紫云臺小區以及狀元小學最近距離為約50m 龍湖紫云臺、山語城、北碚新城安置房等小區,以及狀元小學等為環評批復后新建
5 歇馬鎮 5.8萬人 華偉社區、灘子口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
6 渝北區 兩路街道 15.1萬人 本工程沿繞城高速經過兩路街道,與繞城高速偏移距離在100m以內
7 王家街道 2.9萬人 王家鎮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
8 石船鎮 4.1萬人 石壁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 石壁村
9 龍興鎮 4.5萬人 龍興鎮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新建中航小鎮小區與本工程最近距離為160m 中航小鎮為新建小區
10 江北區 復盛鎮 1.5萬人 復盛鎮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與新建復盛公租房最近距離為80m 復盛公租房為新建小區
11 魚嘴鎮 3.1萬人 魚嘴鎮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新建魚嘴公租房與本工程最近距離380m 魚嘴公租房為新建小區
12 南岸區 廣陽鎮 2.2萬人 廣陽鎮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與居民區最近距離為140m
13 迎龍鎮 2.1萬人 龍頂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與居民區最近距離為330m
14 巴南區 惠民街道 2.8萬人 惠民街道、沙崗村、輔仁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與本工程最近距離分別為380m、130m、90m
15 南彭街道 5.4萬人 南彭街道、忠興社區、大石塔村、白合子社區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與本工程最近距離分別為70m、160m、30m、110m;新建南彭公租房與本工程最近距離為110m 南彭公租房為新建小區
16 一品街道 2.2萬人 一品街道、永益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與居民區最近距離分別為8m、70m
17 魚洞街道 13. 6萬人 百勝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與居民區最近距離為250m
18 江津區 支坪鎮 4.4萬人 支坪鎮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與居民區最近距離為120m
19 鼎山街道 10萬人 雙萬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與居民區最近距離為260m
20 雙福街道 18萬人 津福社區、雙福街道、三界社區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與居民區最近距離約360m
21 九龍坡區 西彭鎮 15萬人 黃謙村、長安村、東林村、玉鳳村、迎新村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與長安村居民區距離最近,約為80m
22 走馬鎮 2.5萬人 走馬鎮、銀崗村、石橋村、燈塔村、大石村、梓桐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與居民區最近距離約為60m
23 金鳳鎮 2.4萬人 白鶴村、九鳳村、海蘭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與居民區最近距離約為80m
24 沙坪壩區 曾家鎮 3.2萬人 虎峰山村、白林村、農安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與居民區最近距離約為110m
25 虎溪街道 5.4萬人 虎溪街道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與居民區最近距離約為60m 金科廊橋水鄉、歐鵬泊雅灣、寶嘉花與山等小區為環評批復后新建小區
26 豐文街道 6.2萬人 豐文街道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與居民區最近距離約為130m,與新建樹人小學大學城校區最近距離約為210m,與重慶醫科大學縉云校區最近距離約190m 龍湖U城、師大苑、湖岸家園等小區,以及樹人小學大學城校區為環評批復后新建小區
27 青木關鎮 3.5萬人 石碾橋村、青木湖村、青云街社區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與集中居民區最近距離約240m
28 鳳凰鎮 1.9萬人 皂角村、鳳凰鎮社區、鳳凰橋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與集中居民區最近距離約400m
表1.6 2本工程地表水體環境敏感點分布情況
序號 名稱 行政區域 水域功能 與本工程關系
1 梁灘河(龍鳳溪) 北碚區 V類 以大開挖方式穿越,穿越長度25m,穿越深度8m
2 嘉陵江 北碚區 II類/III類 以定向鉆方式穿越,穿越長度890m,穿越深度30m
3 黑水灘河 北碚區 IV類 以大開挖方式穿越,穿越長度22m,穿越深度8m
4 后河 北碚區 III類 以大開挖方式穿越,穿越長度35m,穿越深度12m
5 茍溪橋水庫
(朝陽河) 渝北區 III類/V類 本工程施工時水庫暫未蓄水,工程以大開挖方式穿越朝陽河,穿越長度120m,穿越深度1.2m,施工完成后,該處于2014年經流域整治,建設為茍溪橋水庫,具有飲用水功能
6 長江 魚嘴段 江北區
南岸區 III類 以定向鉆方式穿越,穿越長度1200m,穿越深度20m,江北點穿越點后建設為果園港,本工程施工期間果園港處于平場階段
黃謙港段 江津區
九龍坡區 III類 以定向鉆方式穿越,穿越長度1200m,穿越深度80m
7 長塘河(漁溪河) 南岸區 III類 以大開挖方式2次穿越,穿越長度15m/15m,穿越深度8m
8 迎龍湖水庫 南岸區 III類 位于本工程管線西側,距離線路最近距離約350m
9 花溪河 巴南區 III類 以大開挖方式穿越,穿越長度40m,穿越深度8m
10 一品河(箭灘河) 巴南區 V類 以大開挖方式穿越,穿越長度32m,穿越深度8m
11 安家溪 江津區 / 以大開挖方式穿越,穿越長度25m,穿越深度8m
12 綦江河 江津區 III類 以定向鉆方式穿越,穿越長度710m,穿越深度22m
13 大溪河 九龍坡區 IV類 以頂管方式穿越,穿越長度95m,穿越深度14m
14 桂花水庫 沙坪壩區 IV類 以頂管方式穿越水庫西側,穿越長度43m,穿越深度12m。本工程施工期間區域位于水庫水位線以上。
15 楊家溝水庫 沙坪壩區 III類 以頂管方式穿越水庫溢洪道,穿越長度6.5m,穿越深度9m
表1.6 3本工程生態敏感區分布情況
序號 名稱 行政區域 與本工程關系
1 北碚區小三峽森林
自然保護區 北碚區 穿越核心區約370m,穿越緩沖區約630m,穿越實驗區約750m。
2 水土水廠飲用水源
保護區 北碚區 本工程穿越嘉陵江位置位于取水口下游約1500m,穿越深度為30m,不涉及飲用水源保護區范圍
3 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江津區 本工程穿越長江段屬于自然保護區實驗區,穿越深度為80m,不涉及自然保護區范圍
4 縉云山國家級
自然保護區 沙坪壩區、
北碚區 線路位于保護區東側,不涉及保護區范圍,距實驗區最近距離約60m,距緩沖區最近距離約1.0km,距核心區最近距離約1.2km
5 重慶迎龍湖國家
濕地公園 南岸區 本工程位于濕地公園東側,不涉及公園范圍,最近距離約200m,距離水庫迎龍湖水庫最近距離約350m
6 四山
管制區 中梁山脈 北碚區、
江津區、
渝北區 本工程以大開挖方式穿越中梁山脈3次,穿越位置分別位于北碚區、江津區和渝北區,穿越長度分別為約4.6km、2.7km和1.7km。其中北碚段穿越禁建區約4.1km,穿越重點控制區約0.5km;江津段和渝北段均位于“四山管制區”禁建區
銅鑼山脈 渝北區、
巴南區 本工程以大開挖方式穿越銅鑼山脈2次,穿越位置分別位于渝北區和巴南區,穿越長度分別為約7.7km和5.1km。渝北段穿越禁建區約7.6km,穿越重點控制區約0.1km;巴南段均位于“四山管制區”禁建區
明月山脈 南岸區、
巴南區 本工程以大開挖方式穿越明月山脈2次,穿越位置分別位于南岸區和巴南區,穿越長度分別為約1.5km和1.0km。南岸段和巴南段均位于“四山管制區”禁建區
2 工程調查
2.1 工程建設過程回顧
2006年7月,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渝發改能函[2006]302號文同意本工程開展前期工作;
2007年9月,重慶市規劃局以渝規選[2007]局市政字第1053號文下發了本工程選址選址意見書;
2007年9月,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以渝國土房管預審[2007]51號文同意工程建設用地;
2007年12月,重慶市環境科學研究院編制完成了本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并取得了重慶市環境保護局對本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渝(市)環準[2007]218號);
2010年11月,本工程各區段相繼開工建設;
2016年12月,本工程各區段建設完成。
本工程各區段工程開工與竣工時間見下表2.1-1。
表2.1 1各區段長度及開工和竣工時間
區域 開工時間 竣工時間 竣工長度(km) 備注
北碚區 2011年5月 2015年1月 34.33
渝北區 2010年11月 2015年6月 23.46
江北區 2010年11月 2015年6月 14.26
南岸區 2014年9月 2016年12月 17.59
巴南區 2014年4月 2016年10月 38.42
江津區 2013年7月 2016年5月 23.83
九龍坡區 2013年4月 2016年11月 34.73
沙坪壩區 2012年7月 2015年1月 24.37
全線 2010年11月 2016年12月 210.99
2.2 工程概況
2.2.1 驗收內容
本工程環評及批復中工程主要內容包括都市區天然氣外環管網、區域中心城市輸氣干線,以及配套輔助工程。其中都市區天然氣外環管網包括都市區高壓外環輸氣管道、長壽晏家至都市區外環高壓輸氣管道、外環高壓與中環次高壓連接線、門站—高壓外環管線四部分,以及1座調壓計量站、5座城市門站和3座聯絡線調壓站。
本次驗收內容為都市區天然氣外環管網中的都市區高壓外環輸氣管道及配套截斷閥室,以及本工程管道施工期涉及的施工便道等臨時工程,原環評中其他工程內容不在本次驗收范圍內。
環評及批復工程內容及本次驗收工程內容見表2.2-1,工程變更情況見下節2.3。
表2.2 1環評及批復工程內容及本次驗收工程內容
內容 環評及批復工程內容 是否納入本次驗收
都市區天然氣外環管網 長壽晏家至都市區外環高壓輸氣管道 35km 否
都市區高壓外環輸氣管道 188km 是
調壓計量站 1座 否
城市門站 5座 否
外環高壓至中環次高壓聯絡線調壓站 3座 否
外環高壓與中環次高壓連接線 雙福調壓站至馬家巖中環次高壓連接線 21km 否
一品調壓站至黃泥堡中環次高壓連接線 15km 否
武堂調壓站至四公里中環次高壓連接線 17km 否
魚嘴門站至頭塘中環次高壓連接線 30km 否
門站—高壓外環管線 玉峰山門站至高壓外環管線 2.5km 否
江津集輸站至江津門站管線 11km 否
區域中心城市輸氣干線 外環高壓至永川輸氣干線 25km 否
外環高壓至合川鹽井輸氣干線 32km 否
長壽晏家至涪陵李渡輸氣干線 35km 否
調壓計量站 3座 否
輔助
工程 永久連接道路(12個站場) 1500m/12條 否
施工便道(6座隧道和12處翻山路段) 6500m/36段 是
截斷閥 128個 本次驗收共10座
2.2.2 主體工程
本工程為都市區高壓外環輸氣管道工程,工程內容為長211.99km高壓輸氣管道,管道規格D711,設計壓力4.5Mpa,運行壓力4.0Mpa。工程線路經過區域為渝北區、江北區、南岸區、巴南區、江津區、九龍坡區、沙坪壩區和北碚區。工程地理位置見附圖1。本工程主要工程量見表2.2-2。本工程截斷閥室設置情況見表2.2-3及附圖2。
表2.2 2本工程主要工程量
序號 工程 單位 數量 備注
1 線路總長 km 211.99
2 管徑 mm 711 壁厚11~12.5mm
3 設計壓力 MPa 4.5
4 穿
越
工
程 鐵路 次/m 6/381
高速公路、匝道 次/m 40/2950.5
國道 次/m 4/50
省道 次/m 3/86
穿山隧道 次/m 0/0
穿江隧道 次/m 0/0
定向鉆穿越河流 次/m 4/4072
穿越其他河流(大開挖) 次/m 8/272
其他穿越工程 次/m 7/275.5
5 翻山地段(中梁山脈、銅鑼山脈、明月山脈) 次/km 7/24.3
6 截斷閥 個 10
7 施工便道 m 1100
8 占地
面積 永久占地 hm2 0.012
臨時占地 hm2 441
9 土石
方工
程 挖方 m3 445158
填方 m3 442828
棄方 m3 2330
表2.2 3本工程截斷閥設置情況表
序號 閥室名稱 位置 間距(km) 備注
1 歇馬門站 北碚區歇馬鎮人和村 14.02 納入站場工程,不在本次驗收范圍內,今后單獨驗收
8.37
2 新槽房閥室 北碚區龍鳳橋街道共和村 納入本次驗收內容
6.06
3 蔡家閥室 北碚區施家梁鎮三勝村 納入本次驗收內容
8.29
4 墮井分輸站 北碚區復興鎮墮井村 納入站場工程,不在本次驗收范圍內,今后單獨驗收
8.99
5 木耳閥室 渝北區木耳鎮杠上村 納入本次驗收內容
9.49
6 空港分輸站 渝北區王家街道茍溪橋村 納入站場工程,不在本次驗收范圍內,今后單獨驗收
13.26
7 龍興閥室 渝北區龍興鎮嵐埡村 納入本次驗收內容
9.4
8 魚嘴門站 江北區魚嘴鎮石梁村 納入站場工程,不在本次驗收范圍內,今后單獨驗收
8.33
9 東港調壓站 南岸區廣陽鎮銀湖村 納入站場工程,不在本次驗收范圍內,今后單獨驗收
8.66
10 迎龍調壓站 南岸區迎龍鎮茍家咀村 納入站場工程,不在本次驗收范圍內,今后單獨驗收
12.76
11 惠民閥室 巴南區惠民鎮輔仁村 納入本次驗收內容
10.77
12 南彭調壓站 巴南區南彭街道百合村 納入站場工程,不在本次驗收范圍內,今后單獨驗收
8.37
13 一品調壓計量站 巴南區一品鎮四橋村 納入站場工程,不在本次驗收范圍內,今后單獨驗收
14.98
14 珞璜閥室 江津區珞璜鎮合解村 納入本次驗收內容
17.5
15 江津門站 江津區鼎山街道徐家溝 納入站場工程,不在本次驗收范圍內,今后單獨驗收
8.09
16 西彭閥室 九龍坡區西彭鎮東林村 納入本次驗收內容
12.39
17 雙福閥室 江津區雙福新區瓦舍村 納入本次驗收內容
10.31
18 金鳳閥室 九龍坡區金鳳鎮鹽河村 納入本次驗收內容
12.68
19 虎溪配氣站 沙坪壩區虎溪鎮伍家溝村 納入站場工程,不在本次驗收范圍內,今后單獨驗收
9.35
20 鳳凰閥室 沙坪壩區鳳凰鎮皂桷樹村 納入本次驗收內容
14.02
2.2.3 工程線路
本工程線路基本沿重慶繞城高速敷設,經過的行政區域為渝北區、江北區、南岸區、巴南區、江津區、九龍坡區、沙坪壩區和北碚區。根據《輸氣管道工程設計規范》(GB 50251-2003)中劃分,線路經過區域等級主要為一級地區20.04km,二級地區49.43km、三級地區108.07km、四級地區34.45km。線路走向見附圖2,本工程線路主要穿越工程見表2.2-4。
表2.2 4線路主要穿越工程統計
區段 穿越地段 穿越方式 穿越長度(m) 穿越深度(m) 增強措施
九
龍
坡
段 成渝高鐵 頂管 115 8 穿越段管壁加厚至12.5mm
繞城高速公路跨線路 頂管 45 10
繞城高速公路金鳳段 頂管 90 12
走馬立交 頂管 280 14
銀崗村高速跨線橋 頂管 120 8
高速公路跨線路 頂管 85 12
高速公路跨線路 頂管 60 10
楓葉大道 頂管 120 20
大溪河 頂管 95 14
西彭高速匝道 頂管 148 12
西鋁舊鐵路 頂管 38 7
西鋁新鐵路 頂管 38 8
黃謙大道 頂管 70 8
黃謙港老成渝鐵路 頂管 70 29
江
津
段 黃謙港穿越長江 定向鉆 1200 80 穿越段管壁加厚至12.5mm
省道S106 頂管 30 5
省道S106 頂管 35 5
支坪互通 頂管 106 10
渝滬互通 頂管 186 10
安家溪 大開挖 25 8
綦江河 定向鉆 710 22
江
北
段 魚嘴過江至廣陽 定向鉆 1200 20 穿越段管壁加厚至12.5mm
果園港高速公路匝道 大開挖 20 2.5
魚嘴疏港大道 大開挖 30 1.2
魚宜高速公路 頂管 30 3.5
魚嘴高速公路匝道 頂管 150 5.5
復盛公租房復生大道 頂管 50 4.5
復盛渝萬鐵路 頂管 100 3.5
渝
北
段 龍興高速公路匝道 頂管 70 5 穿越段管壁加厚至12.5mm
石壁村319國道穿越 頂管 16 1.2
渝鄰高速公路王家段 頂管 68 3.5
茍溪橋水庫 大開挖 120 1.2
繞城高速空港保稅港區段 頂管 80 2.3
保稅港區內部公路 大開挖 22 1
繞城空港東收費站 頂管 40 2
蜀都駕校處河溝穿越 大開挖 20 3
空港大道 頂管 60 8
沙
坪
壩
段 鳳凰繞城高速 頂管 38.5 6 穿越段管壁加厚至12.5mm
鳳凰繞城高速 頂管 50 12
虎溪繞城高速 頂管 35 8
曾家繞城高速 頂管 41 10
鳳凰繞城高速 頂管 15 12
虎溪繞城高速 頂管 11 8
319國道 頂管 10 6
楊家溝水庫溢洪道 頂管 6.5 9
曾家園區 頂管 11 8
319國道 大開挖 12 4
桂花水庫 頂管 43 12
渝遂高速立交 大開挖 70 4
青木關繞城高速 大開挖 45 4
北
碚
段 歇馬繞城高速 頂管 46 11 穿越段管壁加厚至12.5mm
碚青路 頂管 30 12
繞城匝道 頂管 10 4
繞城高速 大開挖 40 12
繞城高速匝道 大開挖 10 6
襄渝鐵路 頂管 20 8
212國道 頂管 12 6
水土匝道 頂管 12 6
繞城高速水土段 大開挖 48 15
繞城高速水土段 大開挖 48 15
繞城高速水土段 大開挖 35 11
嘉陵江 定向鉆 890 30
梁灘河(龍鳳溪) 大開挖 25 8
黑冰灘河 大開挖 22 8
后河 大開挖 35 12
巴
南
段 南彭鎮界石-南彭省道收費站 頂管 21 8 穿越段管壁加厚至12.5mm
南彭鎮繞城高速路 頂管 96 8
南彭鎮渝湘高速路 頂管 103 12
南彭鎮物流園繞城高速路 頂管 68 12
南彭鎮物流園收費站高速路 頂管 22 11
南彭鎮物流園收費站高速路 頂管 184 16
南彭鎮物流園主干路 頂管 60 18
繞城高速惠民匝道 頂管 80 8
花溪河 大開挖 40 8
一品河 定向鉆 72 20
南
岸
段 廣陽鎮明月村繞城高速 頂管 75 16 穿越段管壁加厚至12.5mm
廣陽鎮新六村繞城高速 頂管 82 14
廣陽鎮新六村黃明路 頂管 92 17
廣陽鎮銀湖村東西干道 頂管 65 15
迎龍鎮石梯子村沿江高速 頂管 200 15
迎龍鎮石梯子村石冷路 大開挖 18 6
長塘河(漁溪河) 大開挖 30 8
2.2.4 氣源組分
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本工程各上游配氣站2017年2月最新氣質檢測數據,本工程氣源組分各成分含量及理化性質如下表2.2-5。
表2.2 5本工程氣源組分各成分含量及理化性質
成分 各配氣站含量(V%)
旱土 茄子溪 帥家堡 水口 望江 晏家 西鋁廠 楊家灘 平均值
渡兩線
臥渝線 巴渝線 黃青線 淺氣層 旱望線 中石化
頁巖氣 兩佛復線
甲烷 95.3261 97.4289 94.9201 97.978 95.9423 97.1508 97.3149 95.0728 96.2862
乙烷 1.882 0.259 2.104 0.374 0.405 0.243 0.369 1.974 1.011
丙烷 0.277 0.007 0.325 0.039 0.042 0.005 0.011 0.306 0.134
異丁烷 0.041 0.001 0.050 0.003 0.003 0.000 0.001 0.047 0.020
正丁烷 0.0489 0.0017 0.0629 0.0039 0.0041 0.0003 0.0020 0.0601 0.0247
異戊烷 0.0119 0.0009 0.0172 0.0012 0.0014 0.0002 0.0009 0.0167 0.0068
正戊烷 0.0080 0.0009 0.0124 0.0009 0.0009 0.0002 0.0008 0.0125 0.0049
己烷 0.0051 0.0007 0.0082 0.0004 0.0011 0.0002 0.0003 0.0106 0.0035
氧氣 0.1 0.2 0.2 0.2 0.4 0.3 0.3 0.2 0.2
氮氣 1.6 0.9 1.6 0.9 1.9 1.5 0.8 1.6 1.4
二氧化碳 0.7 1.2 0.7 0.5 1.3 0.8 1.2 0.7 0.9
惰性氣體 / / / / / / / / /
硫化氫(mg/m3) 0.8 1.5 0.8 4.6 3.1 1.5 2.3 0.8 1.7
相對密度
(kg/m3) 0.588 0.578 0.590 0.572 0.585 0.577 0.579 0.590 0.583
高位發熱量(MJ/m3) 37.9 36.3 37.0 36.6 35.8 36.2 36.3 37.0 36.6
高華白數(MJ/m3) 49.4 47.7 48.2 48.4 46.8 47.6 47.7 48.2 48.0
露點(℃) -36.0 -33.2 -37.5 -30.8 -34.2 -31.7 -36.2 -36.6 -34.9
2.3 工程變更情況
2.3.1 工程性質與規模
本工程為新建高天然氣壓管線工程,工程性質未發生變化。工程規模與原環評變化情況見表2.3-1。根據《關于印發環評管理中部分行業建設工程重大變動清單的通知》(環辦[2015]52號)中油氣管道建設工程重大變動清單(試行),本工程工程性質與工程規模不屬于重大變動。
表2.3 1本工程主要工程量
序號 工程 單位 環評數量 竣工數量 變化情況 備注
1 線路總長 km 188 211.99 增加23.9km 增加12.7%
2 管徑 mm 700 711 基本一致 屬于同一
壓力規格
3 設計壓力 MPa 4.2 4.5 基本一致
4 穿
越
工
程 鐵路 次/m 6/180 6/381 長度增加201m
高速公路、匝道 次/m 6/600 40/2950.5 增加34次/ 2350.5m
國道 次/m 3/50 4/50 增加1次,長度不變
省道 次/m 1/30 3/86 增加2次/ 56m
穿山隧道 次/m 3/7100 0/0 由隧道改為大開挖翻山方式敷設
穿江隧道 次/m 3/1800 0/0 由隧道改為定向鉆方式敷設
定向鉆穿越河流 次/m 2/300 5/4072 增加3次/3772m 長江、嘉陵江變更為定向鉆穿越
穿越其他河流 次/m 7/212 7/272 長度增加60m 大開挖穿越
其他穿越工程 次/m 7/300 7/275.5 基本一致
5 翻山地段(中梁山脈、銅鑼山脈、明月山脈) 次/km 5/16.4 7/24.3 增加2次/7.9km 取消穿山
隧道
6 截斷閥 個 30個 20個 減少10個(本次驗收線路截斷閥,共10個) 其中10個納入站場工程建設內容
7 施工便道 m 1200 1100 基本一致 大部分依托繞城高速施工便道
8 占地
面積 永久占地 hm2 0.024 0.012 減少0.012 截斷閥室
臨時占地 hm2 394 441 增加47 hm2 隨線路長度增加
9 土石
方工
程 挖方 萬m3 408115 445158 增加37043m3 線路長度增加;部分路段由隧道改為定向鉆或開挖敷設
填方 萬m3 400702 442828 增加42126m3
棄方 萬m3 7313 2330 減少4983m3
2.3.2 管線路由及施工方式
本工程線路在原環評線路的基礎上發生了部分擺動,且部分路段施工方式發生了變化,主要變化如下表2.3-2。所有變更內容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未造成不利環境影響加重。主要施工方式變化如下:
(1)原環評中穿山隧道改為大開挖施工方式:
原環評中一共設置3處穿山隧道,分別為玉峰山(銅鑼山渝北段)、龍王洞山(中梁山渝北段)、中梁山(中梁山北碚段)??紤]到山體隧道建設處理不當會造成當地水系破壞及水土流失的風險,并且通過現場踏勘和分析比較,發現部分山體集突泥、瓦斯、斷層、溶洞于一體。同時外環高速公路隧道建設已造成山上水系破壞。而翻山方案雖有一定的施工難度,處理不當也會造成水土順坡流失,但是可以通過水土保持手段進行防范,因此最終實施方案將玉峰山(銅鑼山渝北段)、龍王洞山(中梁山渝北段)、中梁山(中梁山北碚段)穿山隧道改為大開挖翻山方式敷設。
實際建設中,施工單位對坡度較大地段,實施了護坡工程的建設,根據工程段地質情況,分別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根據邊坡不同采取相應防護措施,對于高陡石質邊坡采取錨桿、鋼筋網、噴射砼的結構進行防護;對于土質結構穩定的邊坡,采用了噴播草籽、種植草皮進行防護;對土質較差的路塹邊坡采用了砌石擋土墻或砌石邊坡進行防護。
②對護坡、排水工程進行建設,加強施工帶的土地整治和恢復再造。
③施工單位盡量縮窄施工作業帶范圍,堅持“分層開挖、分層回填”原則,取土前先剝離表土,將表土就近集中堆放,用于管溝表土的恢復和植被再造。
施工單位施工期間未出現隨意砍伐樹木、狩獵和踐踏植被、農作物的現象,并十分重視施工人員的安全防火意識教育,避免人為原因引起火災事故,造成樹木植被的破壞。
本工程施工時按照環評要求落實各項措施,并做好了施工場地的恢復工作,未導致不利環境影響的顯著變化。
(2)原環評中穿江隧道改為定向鉆施工方式:
長江魚嘴段、長江黃謙港段、嘉陵江水土段在原環評工程方案中采用穿江隧道穿越??紤]到河底的鉆爆隧道施工對前期地質勘察以及現場施工的要求相當高,在爆破施工中若使斷層破碎帶與其上或附近的水系相溝通,隨時都有可能給工程帶來淹沒、坍塌、涌水甚至泥石流的危險,因此改為以定向鉆方式進行穿越。定向鉆技術作為一種地下管道非開挖施工手段,可適用于各種管道在道路、建筑物、河流下的敷設,技術比較成熟,同時具有施工人員少、占地省、工期短、效率高、不受季節天氣影響、成孔小,經過沉降分析處理可實現較少污染排放,對環境影響小等優點。
因此工程實施時將長江魚嘴段、長江黃謙港段、嘉陵江水土段穿江隧道段改為定向鉆方式敷設,穿越段避開飲用水源保護區,施工產生污水也引至保護區以外排放,不會對飲用水源水質造成影響。廢棄泥漿采取在泥漿池內干化,然后覆土掩埋并恢復植被;鉆屑集中收集后主要用于平整場地。本工程施工時按照環評要求落實各項措施,并做好了施工場地的恢復工作,未導致不利環境影響的顯著變化。
表2.3 2本工程線路及施工方式變更情況統計表
序號 管段 最大擺幅/方向* 區間長度* 變更內容 圖示 是否位于環境敏感區 環境影響變化情況
1 北碚龍風橋至施家梁段 900m/S 7380m 線路及施工方式變更:
施工方式由原環評中4km穿山隧道變更為4.6km翻山大開挖 圖2.1 涉及北碚區小三峽森林自然保護區,實際線路穿越核心區約370m,緩沖區約630m,實驗區約750m 采用大開挖方式穿越,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減小,同時,在對施工場地進行植被恢復后,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2 北碚施家梁至水土段 1330m/S 4446m 線路及施工方式變更:
①避讓水土水廠飲用水源保護區,由原環評中從取水口上游800m穿越變更為從下游1500m穿越;
②穿越嘉陵江施工方式由原環評中700m過江隧道變更為890m定向鉆穿越 圖2.1 不涉及 通過線路變更從下游避讓水土水廠飲用水源保護區,對地表水環境的影響更??;采用定向鉆穿越,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3 北碚水土至渝北兩路段 1270m/S
1080m/N 9720m 線路及施工方式變更:
①線路路線擺動,變更為基本沿繞城高速敷設;
②翻越中梁山脈渝北段(龍王洞山)施工方式由原環評中100m穿山隧道和5km大開挖變更為5.6km翻山大開挖 圖2.2 不涉及 采用大開挖方式穿越,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減小
4 渝北兩路至王家段 870m/N 3530m 線路變更:
路線擺動,變更為基本沿繞城高速敷設 圖2.3 不涉及 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5 渝北玉峰山段 1680m/NE 6570m 線路及施工方式變更:
翻越銅鑼山脈渝北段(玉峰山)施工方式由原環評中4km穿山隧道變更為7.6km翻山大開挖 圖2.3 不涉及 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6 長江魚嘴段 1270m/E 7820m 線路及施工方式變更:
①線路由距離繞城高速東側1km變更為基本沿繞城高速敷設;
②穿越長江施工方式由700m穿江隧道變更為1200m定向鉆穿越 圖2.4 不涉及 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7 南岸迎龍段 1680m/E 12060m 線路變更:
線路由原環評中從迎龍湖水庫西側穿越水庫變更為從水庫東側避讓水庫,線路偏離繞城高速約1.6km 圖2.5 不涉及,原環評穿越環評批復后新建的重慶迎龍湖國家濕地公園,線路變更后避讓了公園,不再涉及公園范圍。 線路避讓了水庫及濕地公園,對生態環境和地表水環境的影響減小
8 巴南南彭段 1050m/E
1170m/NW 12880m 線路變更:
線路避讓忠興社區、南彭街道、南彭工業園區,基本沿繞城高速走廊敷設 圖2.6 不涉及 線路避讓了集中居民區,沿繞城高速走廊敷設,對環境的影響減小
9 巴南銅鑼山段 1650m/NW
710m/SW 7940m 線路變更:
以大開挖方式翻越銅鑼山巴南段,施工方式不變,線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了調整 圖2.7 不涉及 施工方式未發生變化,在對施工場地進行恢復后,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10 江津支坪至黃謙港段 1060m/S 6920m 線路變更:
①線路避讓花鋪村,變更為基本沿繞城高速敷設;
②穿越綦江位置較原環評向上游移動470m 圖2.8 不涉及 線路避讓集中居民區,對環境影響減小,采用定向鉆穿越,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11 長江黃謙港段 330m/W 2200m 線路及施工方式變更:
①穿越位置較原環評向上游移動330m;
②施工方式由700m穿江隧道變更為1200m定向鉆穿越 圖2.8 不涉及,本工程穿越長江斷面位于江底以下80m,陸上施工區域位于50年一遇洪水位以上,因此不在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范圍內 采用定向鉆穿越,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12 九龍坡西彭段 700m/W 5120m 線路變更:
線路避讓迎新村、千秋村集中居民區,變更為基本沿繞城高速走廊敷設 圖2.9 不涉及 線路避讓集中居民區,對環境影響減小
13 沙坪壩青木關至鳳凰段 740m/E 8150m 線路變更:
線路避讓青木關鎮和鳳凰鎮集中居民區,變更為基本沿繞城高速走廊敷設 圖2.10 不涉及 線路避讓集中居民區,對環境影響減小
注:①擺動方向以原環評線路位置為參照點;②區間長度為原環評中該段線路長度
圖2.1北碚龍風橋-施家梁-水土段管道路由變化情況圖
圖2.2北碚水土至渝北兩路段管道路由變化情況圖
圖2.3渝北兩路至玉峰山段管道路由變化情況圖
圖2.4長江魚嘴段管道路由變化情況圖
圖2.5南岸迎龍段管道路由變化情況圖
圖2.6巴南南彭段管道路由變化情況圖
圖2.7巴南銅鑼山段管道路由變化情況圖
圖2.8江津支坪至黃謙港及穿越長江段管道路由變化情況圖
圖2.9九龍坡西彭段管道路由變化情況圖
圖2.10沙坪壩青木關至鳳凰段管道路由變化情況圖
2.3.3 環境敏感點與生態敏感區變更情況
2.3.3.1 沿線環境敏感點變更情況
本工程管道沿線敏感點基本與環評階段一致,主要變化為在原環評批復后新建龍湖紫云臺、山語城、北碚新城安置房中航小鎮、復盛公租房、魚嘴公租房、南彭公租房、金科廊橋水鄉、歐鵬泊雅灣、寶嘉花與山、龍湖U城、師大苑、湖岸家園等小區,以及狀元小學、樹人小學大學城校區等學校。新增環境敏感點與本工程管線最近距離均在50m以上,本工程不會對新增敏感點產生顯著的環境影響。
本工程管道沿線環境敏感點分布情況及與原環評對比表見表2.3-3。本工程沿線環境敏感點分布圖見附圖2。
表2.3 3本工程管道沿線環境敏感點分布情況表
序號 區域 名稱 與本工程位置關系 與原環評對比情況 是否有新增敏感點 環境影響變化情況
1 北碚區 施家梁鎮 獅子村、三勝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 線路位置略有偏移,與獅子村距離增加700m;線路由三勝村北側變為南側通過,距離與原環評基本一致 無 線路偏離獅子村,對敏感點環境影響減小
2 水土鎮 興仁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 線路優化,向南側偏移0.5~1.3km,避讓水土鎮 無 線路避讓水土鎮,對敏感點環境影響減小
3 復興鎮 太山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 線路由太山村南側變為北側通過,最近距離減少至100m 無 線路略微靠近太山村,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4 龍鳳橋街道 龍鳳社區、長灘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與新建龍湖紫云臺小區以及狀元小學最近距離為約50m 線路由穿越長灘村變為避讓通過,與長灘村距離最近為110m;龍鳳社區線路與原環評基本一致,其中龍湖紫云臺、山語城、北碚新城安置房等小區,以及狀元小學等為環評批復后新建小學 龍湖紫云臺、山語城、北碚新城安置房等小區,以及狀元小學等為環評批復后新建 ①線路避讓長灘村,對敏感點環境影響減??;②線路未導致對新建小區和學校的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5 歇馬鎮 華偉社區、灘子口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 與原環評線路基本一致 無 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6 渝北區 兩路街道 本工程沿繞城高速經過兩路街道,與繞城高速偏移距離在100m以內 與原環評線路基本一致 無 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7 王家街道 王家鎮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 線路位置略有偏移,較原環評與繞城高速距離更近,與王家鎮距離由800m減少為150m 無 線路靠近王家鎮,環境風險增加,但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8 石船鎮 石壁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 原環評中該段為穿越玉峰山隧道,最終線路調整為翻山開挖穿越,與石壁村居民最近距離為30m 石壁村 線路新增石壁村為敏感點,環境風險增加,但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9 龍興鎮 龍興鎮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新建中航小鎮小區與本工程最近距離為160m 與原環評線路基本一致,其中中航小鎮為新建小區 中航小鎮為新建小區 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10 江北區 復盛鎮 復盛鎮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與新建復盛公租房最近距離為80m 與原環評線路基本一致,其中復盛公租房為新建小區 復盛公租房為新建小區 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11 魚嘴鎮 魚嘴鎮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新建魚嘴公租房與本工程最近距離380m 與原環評線路基本一致,其中魚嘴公租房為新建小區 魚嘴公租房為新建小區 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12 南岸區 廣陽鎮 廣陽鎮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與居民區最近距離為140m 線路較原環評向東側偏移,最終線路基本沿繞城高速敷設,與廣陽鎮距離減小至140m 無 線路靠近廣陽鎮,環境風險增加,但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13 迎龍鎮 龍頂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與居民區最近距離為330m 線路較原環評向更東側偏移,最終線路與龍頂村距離減小至330m 無 線路靠近龍頂村,環境風險增加,但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14 巴南區 惠民街道 惠民街道、沙崗村、輔仁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與本工程最近距離分別為380m、130m、90m 該段線路較原環評向東側偏移約1km,避讓惠民街道集中居住區,最終線路基本沿繞城高速敷設 無 線路避讓惠民街道,對敏感點環境影響減小
15 南彭街道 南彭街道、忠興社區、大石塔村、白合子社區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與本工程最近距離分別為70m、160m、30m、110m;新建南彭公租房與本工程最近距離為110m ①優化線路避讓忠興社區,位置較原環評向東側偏移約1km;②線路經過大石塔村段,較原環評更靠近繞城高速敷設,與大石塔村的距離減??;③線路經過南彭街道和白合子社區段由原環評中偏離繞城高速100~600m變更為完全沿高速敷設,避讓了南彭街道和白合子社區 南彭公租房為新建小區 ①線路避讓忠興社區、南彭街道和白合子社區,對敏感點環境影響減??;②線路靠近石塔村,環境風險增加,但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16 一品街道 一品街道、永益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與居民區最近距離分別為450m、70m 該段線路較原環評向南側偏移約80~600m,變更為基本沿高速敷設,與一品街道和永益村的距離減小 無 線路靠近一品街道和永益村,環境風險增加,但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17 魚洞街道 百勝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與居民區最近距離為250m 該段線路翻山開挖敷設,避讓原環評中經過的橋口壩村,而與百勝村的距離較原環評減少 無 ①避讓橋口壩村,對敏感點環境影響減??;②線路靠近百勝村,環境風險增加,但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18 江津區 支坪鎮 支坪鎮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與居民區最近距離為120m 原環評中管線穿越花鋪村,竣工線路避讓集中居民區,沿繞城高速敷設,與花鋪村最近距離增加至580m,與支坪鎮最近距離減小 無 ①避讓花鋪村,對敏感點環境影響減??;②線路靠近支坪鎮,環境風險增加,但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19 鼎山街道 雙萬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與居民區最近距離為260m 與原環評線路基本一致 無 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20 雙福街道 津福社區、雙福街道、三界社區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與居民區最近距離約360m 沿繞城高速走廊敷設,與原環評線路基本一致 無 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21 九龍坡區 西彭鎮 黃謙村、長安村、東林村、玉鳳村、迎新村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與長安村居民區距離最近,約為80m ①黃謙村、長安村、東林村管段與原環評線路基本一致;
②線路為避讓原環評中穿越的元明村和盈新村,較原環評線路向西側偏移,與玉鳳村最近距離減小至370m,與元明村距離增加至約900m,與迎新村的最近距離增加至約350m 無 ①線路避讓元明村和盈新村,對敏感點環境影響減??;②線路靠近玉鳳村,環境風險增加,但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22 走馬鎮 走馬鎮、銀崗村、石橋村、燈塔村、大石村、梓桐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與居民區最近距離約為60m 與原環評線路基本一致 無 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23 金鳳鎮 白鶴村、九鳳村、海蘭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與居民區最近距離約為80m 與原環評線路基本一致 無 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24 沙坪壩區 曾家鎮 虎峰山村、白林村、農安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與居民區最近距離約為110m 與原環評線路基本一致 無 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25 虎溪街道 虎溪街道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與居民區最近距離約為60m 線路與原環評基本一致,其中金科廊橋水鄉、歐鵬泊雅灣、寶嘉花與山等小區為環評批復后新建小區 金科廊橋水鄉、歐鵬泊雅灣、寶嘉花與山等小區為環評批復后新建小區 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26 豐文街道 豐文街道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與居民區最近距離約為130m,與新建樹人小學大學城校區最近距離約為210m,與重慶醫科大學縉云校區最近距離約190m 線路與原環評基本一致,其中龍湖U城、師大苑、湖岸家園等小區,以及樹人小學大學城校區為環評批復后新建小區 龍湖U城、師大苑、湖岸家園等小區,以及樹人小學大學城校區為環評批復后新建小區 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27 青木關鎮 石碾橋村、青木湖村、青云街社區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與集中居民區最近距離約240m 原環評線路穿越青木關鎮集中居民區,實際線路進行了優化,改為基本沿繞城高速走廊敷設,避讓了青木關鎮集中居民區 無 線路避讓青木關鎮,對敏感點環境影響減小
28 鳳凰鎮 皂角村、鳳凰鎮社區、鳳凰橋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線路兩側500m范圍內,與集中居民區最近距離約400m 原環評線路穿越鳳凰鎮集中居民區,實際線路進行優化,改為基本沿繞城高速走廊敷設,避讓了鳳凰鎮集中居民區 無 線路避讓鳳凰鎮,對敏感點環境影響減小
2.3.3.2 沿線穿越地表水體變更情況
本工程管道穿越地表水體與環評階段基本一致,線路中未新增地表水體穿越點,僅在穿越位置與穿越方式中有以下部分變化:
①穿越長江魚嘴段以及江津段施工方式均由原環評中穿江隧道變更為定向鉆穿越。
河底鉆爆隧道施工在爆破過程中若使斷層破碎帶與其上或附近的水系相溝通,隨時都有可能給工程帶來淹沒、坍塌、涌水甚至泥石流的危險。而定向鉆技術作為一種地下管道非開挖施工手段,具有施工人員少、占地省、工期短、效率高、不受季節天氣影響、成孔?。s為1m直徑),經過沉降分析處理可實現較少污染排放,對自然環境影響小等優點。因此,工程施工方式變化對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②穿越一品河由原環評中的定向鉆改為大開挖方式穿越。主要原因為穿越一品河段河寬僅為30m左右,距離較短。同時,河岸兩側施工場地較小,無法進行排管的場地布置。因此采用定向鉆施工難度較大。工程最終采用大開挖方式進行敷設,在施工時對河流設置圍堰,施工結束后對場地進行了恢復。因此,工程施工方式變化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本工程沿線穿越地表水體變更情況見表2.3-4。
表2.3 4本工程地表水體環境敏感點分布情況
序號 名稱 與本工程關系 與原環評對比情況 環境影響變化情況
1 梁灘河
(龍鳳溪) 以大開挖方式穿越,穿越長度25m,穿越深度8m 穿越長度、深度、方式與原環評基本一致,穿越位置變為原環評穿越點上游約750m 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2 嘉陵江 以定向鉆方式穿越,穿越長度890m,穿越深度30m 穿越長度較原環評增加了490m,穿越方式由過江隧道變為定向鉆,穿越位置變更為原環評穿越點下游2300m 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3 黑水灘河 以大開挖方式穿越,穿越長度22m,穿越深度8m 穿越長度、深度、方式與原環評基本一致,穿越位置變為原環評穿越點上游約170m 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4 后河 以大開挖方式穿越,穿越長度35m,穿越深度12m 穿越長度、深度、方式與原環評基本一致,穿越位置變為原環評穿越點上游約2.0km 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5 茍溪橋水庫
(朝陽河) 本工程施工時水庫暫未蓄水,工程以大開挖方式穿越朝陽河,穿越長度120m,穿越深度1.2m,施工完成后,該處于2014年經流域整治,建設為茍溪橋水庫,具有飲用水功能 穿越長度、深度、方式與原環評基本一致,穿越位置變為原環評穿越點上游約270m 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6 長江 魚
嘴
段 以定向鉆方式穿越,穿越長度1200m,穿越深度20m,江北點穿越點后建設為果園港,本工程施工期間果園港處于平場階段 穿越長度較原環評增加了500m,穿越方式由過江隧道變為定向鉆,穿越位置變更為原環評穿越點下游約900m 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黃
謙
港
段 以定向鉆方式穿越,穿越長度1200m,穿越深度80m 穿越長度較原環評增加了500m,穿越方式由過江隧道變為定向鉆,穿越位置變更為原環評穿越點上游約330m 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7 長塘河
(漁溪河) 以大開挖方式2次穿越,穿越長度15m/15m,穿越深度8m 穿越方式與環評一致,穿越點由1次增加為2次,穿越長度增加約15m,穿越位置分別位于原環評穿越點上游約780m和2.0km 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8 迎龍湖水庫 位于本工程管線西側,距離線路最近距離約350m 線路由水庫西側穿越調整為水庫東側避讓水庫范圍,不涉及水庫蓄水區域 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9 花溪河 以大開挖方式穿越,穿越長度40m,穿越深度8m 穿越長度、深度、方式與原環評基本一致,穿越位置變為原環評穿越點下游約400m 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10 一品河
(箭灘河) 以大開挖方式穿越,穿越長度32m,穿越深度8m 穿越長度增加約20m,穿越深度與原環評基本一致,穿越方式由定向鉆變為大開挖穿越,穿越位置變為原環評穿越點下游約2.5km 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11 安家溪 以大開挖方式穿越,穿越長度25m,穿越深度8m 穿越長度、深度、方式與原環評基本一致,穿越位置變為原環評穿越點上游約940m 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12 綦江河 以定向鉆方式穿越,穿越長度710m,穿越深度22m 穿越長度增加約490m,穿越深度、方式與原環評基本一致,穿越位置變為原環評穿越點上游約470m 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13 大溪河 以頂管方式穿越,穿越長度95m,穿越深度14m 穿越長度較原環評增加了約50m,穿越方式由大開挖方式變為頂管穿越,穿越位置變更為原環評穿越點上游約3.3km,與繞城高速線路基本一致 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14 桂花水庫 以頂管方式穿越水庫西側,穿越長度43m,穿越深度12m。本工程施工期間區域位于水庫水位線以上 原環評線路與水庫之間由繞城高速相隔,竣工線路距離水庫更近,與水庫均在繞城高速同側。本工程管線施工完成后,水庫蓄水面積增加,水位超過本工程管線最低高度,管線水下段長度約為15m。 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15 楊家溝水庫 以頂管方式穿越水庫溢洪道,穿越長度6.5m,穿越深度9m 與原環評基本一致 未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
2.3.3.3 生態敏感區變更情況
根據現場調查及資料收集,本工程生態敏感區主要情況見表2.3-5。工程施工線路與施工方式在部分敏感區發生了變化,但通過對施工場地的及時恢復,工程未導致不利環境影響的顯著變化。生態敏感區變化主要為以下內容:
(1)本工程線路穿越的中梁山脈施家梁段附近區域在環評階段(2007年)之前確立為北碚區小三峽森林自然保護區(2000年),但保護區規劃范圍在本工程竣工后方才通過《北碚區小三峽森林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2012年)確立。因此,本次調查較原環評增加了北碚區小三峽森林自然保護區。本工程原環評中穿越中梁山脈施家梁段采用穿山隧道方式進行敷設,實際工程變更為通過大開挖方式穿越山脈。根據竣工線路現場調查,并采用arcgis10.2進行遙感監測可知,本工程穿越保護區所在的中梁山脈時對穿越線路進行了優化,盡量減少穿越核心區和緩沖區的長度。其中穿越核心區約370m,較環評階段減少了約20m,穿越緩沖區約630m,較環評階段減少了約180m,穿越實驗區約750m,較環評階段增加了約460m。穿越北碚區小三峽森林自然保護區線路及與原環評線路對比情況見圖5.1.1及附圖4。
(2)根據原環評,本工程渝北段穿越銅鑼山脈段將穿越玉峰山市級森林公園,穿越方式為從山腳下采用穿山隧道進行穿越,隧道頂部山體厚度在50-300m之間。而本工程實際線路在穿越銅鑼山脈時采用的穿越方式為翻山大開挖穿越,線路位置較原環評偏移距離在0m~1600m之間,穿越長度增加了2.1km。同時,根據《玉峰山森林公園總體規劃(修編)》(2008年)中森林公園最新規劃范圍,本工程線路不在森林公園范圍內,實際線路從森林公園北側4.5~7.5km距離穿越銅鑼山脈,距離公園最近距離為4.1km。本工程與玉峰山市級森林公園位置關系圖見附圖4。
(3)根據原環評,在環評階段本工程線路從水土水廠取水口上游約800m穿越嘉陵江,穿越方式為過江隧道,施工用地位于飲用水源保護區外,管道線路深度在江底下方約30m。根據《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主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方案的通知》(渝辦[2011]92號),水土水廠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為:一級保護區為水廠取水口上游1000m至下游100m以中泓線為界的同側水域;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為水廠取水口上游1000m~1500m至下游100m~200m以中泓線為界的同側水域:保護區陸域為50年一遇洪水位(193.53m)以下陸域。
本工程穿越嘉陵江入土點與出土點高程均在181m(20%洪水位)以上,同時,江段管線均位于河底以下,距離河底最近距離為30m,因此本工程線路不涉及飲用水源保護區。根據竣工線路現場調查,并采用arcgis10.2進行遙感監測可知,本工程施工方案對線路及施工方式進行了優化。實際線路變更為從水土水廠取水口下游約1500m穿越嘉陵江,穿越方式變更為定向鉆穿越,從而進一步減小了對水土水廠取水口以及飲用水源保護區的影響。本工程穿越嘉陵江現狀及與原環評線路對比情況見圖5.1-18,工程穿越嘉陵江縱斷面圖見附圖6。
(4)根據竣工線路現場調查,并采用arcgis10.2進行遙感監測可知,本工程線路采用定向鉆形式穿越長江黃謙港段,穿越管道所在長江江段為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該自然保護區于2005年4月批準建立。因此,本次調查增加了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作為生態敏感區。
本工程穿越長江黃謙港段長度為1200m,較環評階段穿越長度增加約500m;穿越位置較環評階段線路有較小調整,實際穿越線路位于環評階段線路上游約330m。同時穿越方式由原環評中的700m穿江隧道變更為1200m定向鉆穿越。
本工程穿越深度為江底下方約80m,陸上入土點、出土點及施工場地均在100年一遇洪水位以上,工程無涉水施工,因此本工程不在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范圍內。本工程穿越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所在江段平面圖見圖5.1.5,與原環評線路對比情況見圖5.1.6。工程穿越長江黃謙港段縱斷面圖見附圖5。
(5)迎龍湖水庫為本工程原環評中環境敏感點之一,根據原環評調查,水庫當時不具備飲用水源條件,暫未納入城市飲用水源。同時環評階段線路從水庫西側穿越水庫范圍。為保護迎龍湖濕地以及保護水庫水質,2012年至今,根據《重慶迎龍湖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2012年-2016年)》(2011年),迎龍湖水庫規劃建設為重慶迎龍湖國家濕地公園,并將迎龍湖水庫納入城市備用飲用水源。工程分為四期開展建設,一期已于2015年9月建成開園,目前二期工程正在建設過程中,預計2017年底建設完成。根據竣工線路現場調查,并采用arcgis10.2進行遙感監測可知,本工程竣工線路從公園及水庫東側經過,線路不涉及濕地公園范圍,距離公園最近距離約200m,距離水庫最近距離約350m。本工程在公園附近管段均采用大開挖方式敷設,施工完成時公園一期工程正在建設。本工程與重慶迎龍湖國家濕地公園位置關系及與原環評線路對比情況見圖5.1.9。
表2.3 5本工程生態敏感區分布情況
序號 名稱 與本工程關系 與原環評對比情況 環境影響變化情況
1 北碚區小三峽森林
自然保護區 穿越核心區約370m,穿越緩沖區約630m,穿越實驗區約750m。 ①線路變化:穿越核心區較環評階段減少了約20m,穿越緩沖區較環評階段減少了約180m,穿越實驗區較環評階段增加了約460m。
②施工方式變化:由原環評中的穿山隧道變為大開挖施工。 線路減少了穿越核心區和敏感區的長度,環境影響減??;施工方式發生變化,但做好了施工場地的恢復工作,未導致不利環境影響的顯著變化
2 水土水廠飲用水源
保護區 本工程穿越嘉陵江位置位于取水口下游約1500m,穿越深度為30m,不涉及飲用水源保護區范圍 ①線路變化:原環評線路位于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下方,位于取水口上游約800m,實際線路進行了優化,變更為從水土水廠取水口下游約1500m穿越嘉陵江;
②施工方式變化:由原環評中穿江隧道變為定向鉆穿越 線路改為從取水口下游穿越,進一步減小了對取水口的影響;施工時按照環評要求落實各項措施,并做好了施工場地的恢復工作,未導致不利環境影響的顯著變化
3 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本工程穿越長江段屬于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入、出土點位于100年一遇洪水位之上,穿越深度為80m,不涉及自然保護區范圍 ①該自然保護區本次驗收調查新增敏感區;
②線路變化:線路較環評階段穿越長度增加約500m;穿越線路位于環評階段線路上游約330m;
③施工方式變化:由原環評中的穿江隧道變更為定向鉆穿越。 線路不涉及自然保護區范圍,施工時按照環評要求落實各項措施,并做好了施工場地的恢復工作,未導致不利環境影響的顯著變化
4 縉云山國家級
自然保護區 線路位于保護區東側,不涉及保護區范圍,距實驗區最近距離約60m,距緩沖區最近距離約1.0km,距核心區最近距離約1.2km 線路變化:竣工線路較原環評稍微有所調整,部分管段距離保護區范圍縮短了約50~200m,但線路均不涉及保護區范圍 線路不涉及保護區范圍,靠近保護區,環境風險增加,但未導致不利環境影響的顯著變化
5 重慶迎龍湖國家
濕地公園 本工程位于濕地公園東側,不涉及公園范圍,最近距離約200m,距離水庫迎龍湖水庫最近距離約350m ①新增敏感區:在環評階段,迎龍湖水庫未作為飲用水源,但2012年至今,該區域開始建設重慶迎龍湖國家濕地公園,并將水庫納入城市備用飲用水源。
②線路變化:由原環評中從水庫西側穿越水庫變更為從東側避讓水庫,線路長度較環評階段約增加了100m。 線路避讓水庫及濕地公園,對環境的影響減小
6 四山
管制區 中梁山脈 本工程以大開挖方式穿越中梁山脈3次,穿越位置分別位于北碚區、江津區和渝北區,穿越長度分別為約4.6km、2.7km和1.7km。其中北碚段穿越禁建區約4.1km,穿越重點控制區約0.5km;江津段和渝北段均位于“四山管制區”禁建區 ①江津段線路穿越方式與原環評一致;
②施工方式變化:北碚段由4km隧道穿越變為4.6km大開挖翻山方式穿越;渝北段100m隧道變為大開挖翻山方式穿越;
③線路變化:線路位置與長度有所調整,北碚段偏移距離在0m~800m之間,穿越長度增加了0.6km;江津段偏移距離在20m~170m之間,穿越長度增加了0.5km;渝北段偏移距離在0m~800m之間,穿越長度減少了1.3km。 部分線路及施工方式發生變化,但施工時嚴格按照環評要求落實各項措施,并做好了施工場地的恢復工作,未導致不利環境影響的顯著變化
銅鑼山脈 本工程以大開挖方式穿越銅鑼山脈2次,穿越位置分別位于渝北區和巴南區,穿越長度分別為約7.7km和5.1km。渝北段穿越禁建區約7.6km,穿越重點控制區約0.1km;巴南段均位于“四山管制區”禁建區 ①巴南段線路穿越方式與原環評一致;
②施工方式變化:渝北段(玉峰山段)由隧道穿越變為大開挖翻山方式穿越;
③線路變化:線路位置與長度有所調整,渝北段偏移距離在0m~1680m之間,穿越長度增加了2.1km;巴南段偏移距離在0m~1500m之間,穿越長度增加了0.2km。
明月山脈 本工程以大開挖方式穿越明月山脈2次,穿越位置分別位于南岸區和巴南區,穿越長度分別為約1.5km和1.0km。南岸段和巴南段均位于“四山管制區”禁建區 ①原環評中南岸段不涉及明月山脈,實際線路有所調整,向東側偏移約1.2km;
②線路變化:巴南段穿越方式與原環評一致,穿越線路位置向東側偏移距離約600m,穿越長度增加了0.8km
2.3.4 輸送介質
本工程輸送介質為天然氣,上游氣源主要來自渡兩線、臥渝線、巴渝線、黃青線、淺氣層、旱望線、中石化頁巖氣、兩佛復線。根據本工程上游各個配氣站最新氣質檢測數據,本工程所輸送的天然氣物質組成成分及理化性質與原環評基本一致,僅組分含量有略微變化,各成分及理化性質含量對比見下表2.3-6。
表2.3 6天然氣主要成分變化情況
成分 單位 竣工含量(平均值) 原環評含量 變化情況
甲烷 V% 96.286 95.620-96.162 +0.13%
乙烷 V% 1.011 0.058-0.081 +0.93%
丙烷 V% 0.134 0.010-0.045 +0.89%
二氧化碳 V% 0.9 2.430-2.927 -1.53%
硫化氫 mg/m3 0.8~4.6 <20 與原環評一致
相對密度 kg/m3 0.572~0.591 0.7174 -0.1454
2.3.5 環境保護措施
本工程在施工期嚴格按照環評及批復中各項污染治理措施以及生態保護措施進行落實,并在施工結束后較好得對施工場地進行了恢復。本工程主要環境保護措施變化為以下幾點:
①未按照環評批復落實“管線兩側100m范圍內不得新建居民區等環境敏感點,并與當地政府部門做好協調工作”的措施:
工程建設過程中以及完工后,部分新建居民區等環境敏感點未按照環評批復要求建設在管線兩側100m范圍外。其中環評批復后新建龍湖紫云臺小區、狀元小學與管線最近距離為約50m,新建復盛公租房最近距離為80m,新建金科廊橋水鄉、歐鵬泊雅灣、寶嘉花與山等小區最近距離為60m。工程實際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要求落實。同時,在建設過程中,建設單位通過優化路由、重點地段加厚管壁和增加保護套管、提高焊接技術等手段,并對管道安全風險較大的區段和場所進行重點監測、巡護、維修,盡量減小管道泄露風險事故的發生。因此,實際措施的變化不會導致不利環境影響的顯著變化。詳見10.3.3小節。
②未按照環評及批復中提出的“對工程管線每3-5km設置1個截斷閥”進行落實:
本工程根據全線閥室及站場以及地形等原因綜合考慮,最終全線管段共設置截斷閥室10個。同時在管道之間的站場(共10處站場)中各設置1個截斷閥。因此整個工程完成后,本工程一共設置20處截斷閥。工程截斷閥設置情況見表2.2-3。
根據《天然氣長輸管道閥室間距設置方法》(2014年全國天然氣學術年會)中介紹,截斷閥室的設置并非越多越好,閥室是管道的薄弱點,閥室過多反而造成泄漏風險的可能越大,綜合我國實際情況,同時考慮長輸管線的經濟性和實用性,通常閥室之間的間距在8~32km范圍內最佳,人口較多地區可縮短閥室間的距離。因此本次調查認為,工程閥室的實際設置情況,符合相關天然氣管道設計規范要求,同時能夠滿足環保要求。
工程環保措施與環評及批復對比情況詳見第4章。
3 環境影響報告書回顧
3.1 環境影響評價主要結論摘錄
3.1.1 生態環境質量現狀
工程施工帶主要沿道路一側布置,大多為交通用地紅線范圍,已建道路主要分布有行道樹和草叢,在建繞城高速為毛胚路基;沿線和站場范圍主要為農業生態系統,受人類活動影響,植被以人工種植的農作物為主,間有少量零星樹木和經濟林,農業以種、養殖為主,沿線總體森林覆蓋率低于15%。
本嘉陵江水土過江隧道將從北碚區水土自來水廠取水點上游800m、河床底端以下15-20m、50年一遇洪水位以外穿越(在保護區外提前開挖斜井或豎井),施工區避開了飲用水源保護區范圍。且將施工廢水處理達一級標準后引至一級保護區以外排放。
迎龍湖水庫由于目前水質差,不具飲用水源條件,尚未劃定保護區。本管道將在迎龍湖水庫大壩下游200m外漁溪河采用大開挖方式進行穿越,不涉及飲用水源保護區。
本工程管線采用隧道方式從山下穿越玉峰山,門站選址于城鎮規劃用地范圍內,因而,避免了工程建設對玉峰山森林公園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
3.1.2 主要環境影響
生態環境:管溝開挖臨時性改變工程區部分土地利用性質,站場及其永久道路將長期改變所占土地利用性質;工程建設將導致喬木生物影響量2485.9t(永久損失約8.6t),灌木生物減少量725.4t(永久損失2.5t),水田農作物減少量1038.7t(永久損失19.2t),旱地農作物量減少539.1t(永久損失19.4t);管道開挖引起土壤結構、土壤緊實度、土壤養分變化,影響所沿公路綠化帶、路面和交通通行,防腐材料和施工廢棄物也會對土壤理化性質產生影響;管道中心線兩側5m范圍內嚴禁種植深根系植物,造成少量林業損失;考慮到工程永久占地已納入國務院批準的2007版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中,因而,工程占用的基本農田將轉化為非農業用地,同時,工程選址和用地得到了重慶市規劃局(渝規選[2007]局市政字第1053號文)、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渝國土房管預審[2007]51號)的批準,建設單位將按《土地管理法》的規定,保證建設工程占用耕地的占補平衡,嚴格履行繳納耕地開墾費,不會對基本農田保護產生影響;棄渣將依托繞城高速公路已有的11個渣場和取土場,選址合理,不會對環境和沿線景觀產生影響;施工期間,二級及以上等級公路、鐵路穿越采用定向鉆方式對交通無不利影響,二級以下公路采用大開挖方式若管理不善可能影響局部交通;管道施工臨時占地還可能影響局部交通和居民出行,下雨時可能造成道路泥濘和水土流失;隧道建設只要嚴格施工工序,就不會對頂端生態和地下水造成明顯影響,環境可以承受;工程采取隧道穿越方式,避免了對玉峰山森林公園的植被、嘉陵江水土鎮飲用水源保護區的影響;工程采取定向鉆穿越方式,避免了對長壽區龍溪河飲用水源保護區的影響;本工程涉及的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不會受到影響,干擾之后可以較好地得以恢復,不存在明顯的生態環境問題,生態系統仍將處于良好狀態。
環境空氣:管道施工對大氣環境影響小、歷時短。運營期正常情況下對大氣環境無不利影響,相反由于區域能源結構的改善,有利于環境空氣質量的持續改進。
地表水:試壓水主要污染物含泥沙,沉淀后盡可能回用于下一管段的清管補水,不能利用時則選擇合理地點(如利用施工時的沉淀池、自然溪溝、租賃農作物收割后的閑置田地)或IV、V類水域排放,對環境影響??;對處于嘉陵江水土飲用水源保護區附近的施工段,通過溝渠將廢水收集沉淀后全部引至保護區下游排放,不會對水環境產生明顯影響;對于一般小型河流、沖溝,由于施工時多為干溝或水流量極小,河流斷面一般寬10-15m,通過圍堰按兩側分階段施工,就可避免水中施工,不會對水體造成直接影響;3座過江隧道施工均處于河床底端15-20m,采取“遠距監測、長距鉆探,中距注漿,近距加固”的綜合治水方針,就可有效減免滲水問題,使其對地表水的影響降至最低。
地下水:隧道頂端山體厚度在30-300m之間,頂部為旱地和植被,無地表水體和地下飲用水源分布,只要施工過程中實行超前探水、注漿堵水,隧道修建就不會導致地下水疏干,對洞頂生態環境影響小。隧道施工完后,隧道內也不會積水和浸水,不會影響地下水系統的平衡。
噪聲:管道施工主要沿已有和在建公路建設,人口少,對噪聲環境影響輕微。
固體廢物:隧道棄渣量全部就近依托在建繞城高速11個已有渣場剩余庫容解決并進行生態恢復,定向鉆廢棄泥漿在泥漿池內干化后覆土掩埋并恢復植被,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就近送當地垃圾處理場統一處置,不會對環境和景觀產生明顯不利影響。
3.1.3 主要環保措施
①施工期
生態環境和水土保持:優化線路方案;嚴格控制施工作業帶寬度,減少地表、植被、農作物的破壞面積,嚴禁隨意砍伐樹木、狩獵和踐踏植被、農作物;實施分層開挖、分層回填、分段施工、分段恢復,文明施工;對沿已有和在建道路的施工,必須搞好管理協調,設置警示牌,合理布局施工機械和材料堆場(利用較寬地段,嚴禁占用彎道),防止交通阻塞;按規范回填土石方或運至設置的11個渣場,并采取擋護壓實措施;加強施工人員環保和安全意識教育,嚴禁隨意捕魚和捕獲野生動物;隧道爆破時嚴格控制用藥量,對完整巖質巖層采用光面爆破,對破碎巖層采用預裂爆破作業,采取超前探水、注漿堵水措施;穿山隧道洞口避免大挖大刷,防治邊坡失穩,采用按長明洞回填的方法恢復洞口原始地貌,減少邊仰坡開挖量,同時邊仰坡開挖采取噴、錨、網臨時支護和路塹墻、護坡等防護措施,對具備綠化條件的邊仰坡一律植樹、植草皮綠化,恢復洞口周圍植被及自然景觀;定向鉆廢棄泥漿在泥漿池內干化后覆土掩埋并恢復植被,穿越公路、鐵路方案報其管理部門認可;避開嘉陵江水土、龍溪河長壽穿越段飲用水源保護區,將施工區污水引至保護區外排放;公路隧道翻山段根據其地質分別采取不同的邊坡防護措施:高陡石質邊坡采取錨桿、鋼筋網、噴射砼的結構進行防護,土質結構穩定邊坡采用噴播草籽、種植草皮進行防護,土質較差路塹邊坡采用砌石擋土墻或砌石邊坡進行防護;對導致的農業損失、土壤結構破壞進行經濟補償;采用大開挖穿越公路時必須合理組織交通,穿越河流、涵洞、沖溝時選擇枯水季節施工,對有水河段設置圍堰;對原有矼護砌河道采取相同方法進行恢復,對土體不穩定河道采取漿砌石護岸措施;對通過泄洪口管道采取矼護底護岸砌措施,護堤迎水側管堤采取漿砌石保護;石材盡量利用所挖石方,不足時向有開采資質的單位購買,嚴禁自行開采;搞好樹木移栽,管道中心線兩側5m范圍內嚴禁種植深根植物;新修道路盡量沿路線縱向平衡土石方,減少對路線兩側地表植被的破壞;對于整修公路和施工便道,盡量利用已有道路,嚴禁隨意開設便道;施工中若發現地下文物應立即停止施工,妥善保護好現場和文物,向文物保護單位報告,待文物保護單位同意后才可恢復施工。
廢氣:強化施工管理;采用先進施工機械,尾氣達標;灑水抑塵;主城區嚴禁設置混凝土攪拌站,使用商品砼;養護等所用水泥堆放在庫房,及時清掃;易揚塵物質密閉運輸,控制車速,施工車輛上路前先徹底清理干凈;施工人員生活設施就近依托當地社會配套,嚴禁焚燒垃圾和有害物質施工場區嚴禁燃煤和焚燒垃圾;加快施工進度,盡量縮短工期。
廢水:臨時堆方及時回填、及時運輸;河流大開挖穿越施工安排在枯水期,有水河段實施圍堰施工;加強施工機械管理,防止油的跑、冒、滴、漏;隧道、大開挖穿越段和各站場車輛沖洗設施設置隔油沉淀池,處理后盡量重復利用,不能利用時達標排放;管道試壓水沉淀后盡可能回用于下一管段的清管補水,不能利用時則選擇合理地點(如利用施工時的沉淀池、自然溪溝、租賃農作物收割后的閑置田地)或IV、V類水域排放;施工人員生活依托沿線社會設施,糞便農用。
噪聲:施工單位在開工15日前向當地環保管理部門申報;場外運輸作業盡量安排在白天;選取噪聲低、振動小的先進設備;合理安排施工時間,高噪聲施工設備僅限于晝間作業,高、中考期間15日內和特殊重大活動(根據市政府安排)期間嚴禁夜間施工;因工藝需要必須24小時連續施工時,須提前4天向當地環保管理部門申請,批準后方可實施,并進行告示;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環境宣傳和教育,認真落實各項降噪措施,文明施工。
固體廢物:土石方納入生態環保措施,不重復;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后就近送當地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場進行無害化處置。
經類比分析和論證,實踐表明,以上環保措施在技術經濟上成熟、可靠,也是切實可行的。
②運營期
加強天然氣管道、站場設施的監控、巡查和管理,采用質量高的閥門和設備,管道實行三層PE防腐,定期檢查維護;配置維護和搶修機具、材料、備件及專業人員。
3.1.4 環境風險
本工程涉及的CH4為甲B類火災危險性物質,根據《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50183-2004)站場不設消防水,無消防水排放。工程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標準、規范進行建設,選擇優質管材和閥門,保證管道埋深,進行管道防腐,搞好地災防治和護坡工程,設立管線保護警示標志,合理設置截斷閥門,設立在線監控裝置等。實際調查表明,天然氣管徑越大,管壁越厚,事故率越小。主要防護措施包括:馬上關閉事故段上下游閥門(上游閥室閥門會自動關閉);打開放空閥放空,如果能夠點火放空最好;切斷電源,斷絕火源,周邊設立半徑為500m警戒區,疏散當地居民;向消防隊報警;停氣,放空后處理。站外管線發生爆炸起火,嚴重泄漏事故時,應迅速關閉站內進出站閥門(上游閥室閥門會自動關閉),及時判斷分析事故發生地點性質,立即通知調度中心、供氣、用戶單位及消防支隊,在出事地點設立半徑為500m警戒區嚴禁一切火種,疏散當地人群,禁止車輛通行。公司搶修中心配置有專用檢漏車、搶修車、搶檢修機具和搶修人員,能最快得到恢復。事故狀態下不會出現因環境污染導致的致死半徑,最大健康影響半徑約500m。
四氫噻吩包裝采用玻璃瓶外木箱內襯不燃材料,保持容器密封,儲存于陰涼、通風庫房,庫溫不超過30℃,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儲存在沒有排水管或下水道的場所,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遠離火種、熱源,防止陽光直射;與氧化劑隔離儲運,切忌混儲;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搬運時輕裝輕卸,防止容器受損;盡可能將泄漏液收集在可密閉的容器中,嚴禁沖入下水道;用砂土或惰性吸收劑吸收殘液,并轉移到安全場所。
參照《遼寧省石油天然氣管道設施保護條例》,工程閥室保護范圍為閥室圍墻或建(構)筑物外墻以內;同時,由于本工程閥室設置了放空管,高度不低于20m,距離場界不低于10m,其熱輻射影響范圍更小,不需要設安全防護距離。
只要嚴格落實報告書提出的風險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加強環境風險管理后,工程的環境風險水平是可以接受的。
3.1.5 清潔生產及總量控制
工程施工工藝、輸氣工藝及站場工藝三方面均達到了國內清潔生產先進水平。
工程運營期無廢氣、廢水排放,不設置COD、SO2的總量控制指標。
3.1.6 路由選址的環境合理可行性
管道在進行路由選擇時,主要沿已有、在建和規劃道路居民更少、環境敏感程度更低的一側敷設,有效避開了學校醫院、城鎮人口密集區、飲用水源保護區、工程障礙區、森林公園和風景名勝區等需要特殊保護的地區,充分考慮了都市區和區域中心城市工程沿線的環境敏感性、城市規劃布局和天然氣用氣需求,避免了在人群密集區近距離和生態敏感區穿越管線和建設站場,工程用地條件均較理想,必須繞開的路段根據生態環境特征將分別選取隧道、定向鉆、大開挖和翻山方案,最大限度地減小了對生態環境、地表植被和水質的破壞,公路、鐵路穿越方案將在實施前報其管理部門確認。因而,本工程嚴格落實報告書提出的各項生態保護和污染治理措施后對環境的影響小,滿足環境功能區和生態保護的要求,工程路由與沿線規劃具有較好的相容性和符合性,滿足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因而,從環境保護角度看,路由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3.1.7 環境管理
嚴格落實環保“三同時”,按有關規定委托有資質的單位編制工程竣工環保驗收調查報告,及時進行工程竣工環保驗收;建立環保檔案,加強環境監督、管理、宣傳和風險防范。
3.1.8 綜合評價結論
工程建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天然氣利用政策和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有利于推動重慶市節能減排工作的深入開展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區域能源結構和環境質量的持續改進,路由和站場選址合理,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滿足功能區劃要求,只要嚴格落實報告書提出的各項環保措施和環保“三同時”,保證各項設施的正常運行,從環保角度看,工程建設是合理、可行的。
3.2 環評批復內容摘錄
重慶市環境保護局對本工程環評報告書以渝(市)環準[2007]218號文進行了批復,其主要意見和建議如下:
一、工程的建設內容和規模為:新建高壓外環輸氣管道、高壓與次高壓管的連接線,長411.5公里,高壓外環管道總體沿外環繞城高速公路外側地下鋪設,連接線沿城市道路建設;新建12座站場,工程總投資為17.57億元,其中環保投資4710萬元,占總投資的2.68%。
二、該建設工程應嚴格按照本批準書附表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及總量控制指標執行,不得突破。
三、該工程在建設、施工和運營過程中應認真落實環境影響報告書所提出的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措施,并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以保證污染物達標排放、減輕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一)施工期盡量減少對植被的破壞,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施工土石方流失和揚塵的產生。在管線穿越公路、河流時產生的棄渣應盡量做到回填。管道試壓后即使回填土,并恢復原有的農業用地功能或植被。
(二)管網應避開嘉臨江水土段、龍溪河長壽段穿越段的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范圍。在穿越兩處江段的施工中應設置圍堰,將廢水收集沉淀處理達標后引至飲用水源保護區外排放。
(三)運營期各站場廢水收集處置后用于廠內綠化或農用,不外排。
(四)采取有效措施對集氣站噪聲進行治理,確保廠界噪聲達標。
(五)站場進行密閉清管作業,清管過程中天然氣不放空;合理設置截斷閥室,減少事故時天然氣放空管段長度,減少廢氣排放量。設備檢修或事故放空前應向當地環保部門報告,放空天然氣須經過15米放空管燃燒后外排。
(六)清管廢渣應妥善處理,不污染環境。
(七)加強環境風險事故預防,落實風險事故防范措施和事故應急預案。管線兩側100米范圍內不得新建居民區等環境敏感點,并與當地政府部門做好協調工作。
四、工程建設必須嚴格執行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
在初步設計階段,在環保篇章中應落實防治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的各項措施及投資概算。工程開工前,工程環保設計圖說需報重慶市環境保護局審查備案。施工期間應開展工程環境監理工作,在施工招標文件、施工合同和工程監理招標文件中明確環保條款和責任,并向重慶市環境保護局和有關區縣環保部門定期提交工程環境監理報告。
五、當工程性質、規模、地點、生產工藝及環保措施發生重大變化時,必須重新報批報告書,超過五年方開工建設的,須報重慶市環境保護局重新審核。
六、涪陵區、大渡口區、江北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南岸區、北碚區、渝北區、巴南區、長壽區、江津區、合川區、永川區環保局負責本工程環境保護日常監督管理工作。
4 環境保護措施及環保投資落實情況調查
4.1 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調查
本次竣工驗收調查主要結合《重慶市都市區天然氣外環管網及區域中心城市輸氣干線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中提出的竣工驗收內容、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復要求,通過查詢環境影響評價、設計及施工監理等相關資料,結合現場踏勘和走訪調查,對工程施工期已采取的噪聲、生態、水、大氣、固廢等方面的環境保護措施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分析。
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見表4.1-1至表4.1-3。
表4.1 1施工期生態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
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中的環保措施 工程實際采取的環保措施 是否與環評要求一致 是否滿足環保要求
隧道段:
①玉峰山、龍王洞山、中梁山穿山隧道和長江魚嘴、嘉陵江水土、長江黃謙港過江隧道段施工將產生一定棄渣,廢棄的土石方嚴禁倒入河道、耕地和隨意堆放,必須按規范運至其渣場內,并采取相應的擋護和壓實措施。
②盡量避開雨季施工,合理修建排水溝、引水渠和沉淀隔油池。爆破時,嚴格控制用藥量,選擇合理的爆破方式,嚴禁野蠻施工。
③加強施工人員環保意識教育,嚴禁隨意捕魚,嚴禁隨意捕獲野生動物。
④施工結束后,在施工區、渣場周圍及坡面修建護坡、植樹種草和營造防護林,一方面可利用樹木植被根系固持水土,增強穩定性,另一方面可以恢復植被,增加綠化面積,營造良好景觀,降低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
⑤山體隧道開挖時,對完整巖質巖層采用光面爆破,對破碎巖層采用預裂爆破作業,施工中堅持“探一段、注一段、挖一段、襯一段”的工序安排。 ①考慮到山體隧道建設處理不當會造成當地水系破壞及水土流失的風險,并且通過現場踏勘和分析比較,發現部分山體集突泥、瓦斯、斷層、溶洞于一體。同時外環高速公路隧道建設已造成山上水系破壞。而翻山方案雖有一定的施工難度,處理不當也會造成水土順坡流失,但是可以通過水土保持手段進行防范,因此最終實施方案將玉峰山(銅鑼山)、龍王洞山(中梁山)、中梁山穿山隧道改為大開挖翻山方式敷設。
②長江魚嘴段、長江黃謙港段、嘉陵江水土段穿江隧道考慮到河底的鉆爆隧道施工對前期地質勘察以及現場施工的要求相當高,在爆破施工中若使斷層破碎帶與其上或附近的水系相溝通,隨時都有可能給工程帶來淹沒、坍塌、涌水甚至泥石流的危險,因此改為以定向鉆方式進行穿越。定向鉆技術作為一種地下管道非開挖施工手段,可適用于各種管道在道路、建筑物、河流下的敷設,技術比較成熟,同時具有施工人員少、占地省、工期短、效率高、不受季節天氣影響、成孔小,經過沉降分析處理可實現較少污染排放,對環境影響小等優點。因此工程實施時將長江魚嘴段、長江黃謙港段、嘉陵江水土段穿江隧道段改為定向鉆方式敷設,穿越段避開飲用水源保護區,施工產生污水也引至保護區以外排放,不會對飲用水源水質造成影響。廢棄泥漿采取在泥漿池內干化,然后覆土掩埋并恢復植被;鉆屑集中收集后主要用于平整場地。 不一致,穿山隧道改為翻山大開挖方式敷設,過江隧道改為定向鉆方式敷設,并按照環評中提出的大開挖和定向鉆施工段環保措施進行落實 滿足
河流定向鉆段:
①各穿越段避開飲用水源保護區;
②污水引至保護區以外排放;
③廢棄泥漿在泥漿池內干化,然后覆土掩埋并恢復植被;
④鉆屑則主要用于平整場地。 河流定向鉆段:定向鉆施工過程中各穿越段均避開了飲用水源保護區,污水也引至保護區以外排放。廢棄泥漿在泥漿池內干化,然后覆土掩埋并恢復植被;鉆屑則主要用于平整場地。 基本與環評一致 滿足
翻山段:
①對于高陡石質邊坡采取錨桿、鋼筋網、噴射砼的結構進行防護;對于土質結構穩定的邊坡,可采用噴播草籽、種植草皮進行防護;對土質較差的路塹邊坡采用砌石擋土墻或砌石邊坡進行防護;
②搞好護坡、排水工程的建設,加強施工帶的土地整治和恢復再造;
③盡量縮窄施工作業帶范圍,減少對表土和道路的破壞;
④堅持“分層開挖、分層回填”原則,取土前先剝離表土,將表土就近集中堆放,用于管溝表土的恢復和植被再造;嚴禁隨意砍伐樹木、狩獵和踐踏植被、農作物;
⑤加強施工人員的安全防火意識教育,避免人為原因引起火災事故,造成對樹木植被的破壞。 翻山段:
①對于高陡石質邊坡采取錨桿、鋼筋網、噴射砼的結構進行防護;對于土質結構穩定的邊坡,采用噴播草籽、種植草皮進行防護;對土質較差的路塹邊坡采用砌石擋土墻或砌石邊坡進行防護;
②加強了排水工程的建設,對施工帶的土地進行了整治和恢復再造;
③施工時盡量縮窄施工作業帶范圍,堅持“分層開挖、分層回填”原則,取土前先剝離表土,將表土就近集中堆放,用于管溝表土的恢復和植被再造;
④施工單位施工期間未出現隨意砍伐樹木、狩獵和踐踏植被、農作物的現象;施工單位十分重視施工人員的安全防火意識教育,避免人為原因引起火災事故,造成對樹木植被的破壞。 基本與環評一致 滿足
基本農田保護措施:
①工程涉及的臨時占地和永久占地,均將嚴格按照土地管理辦法的有關要求,逐級上報有批準權限的政府部門批準。
②工程臨時占用的土地,施工中實行分層開挖、分層回填措施;施工結束后進行農田和植被的恢復。③補償因臨時占用土地導致的直接農業損失、土壤結構破壞導致的間接損失以及土壤恢復的補償費用。對永久占用的耕地,按渝國土房管預審[2007]51號文要求,繳納耕地開墾補償費,搞好土地利用規劃修編的協調工作。 工程優化線路,避讓了基本農田保護區,同時,對臨時占用的耕地采取了以下措施:施工中實行分層開挖、分層回填措施;沿線經過的耕地水平梯田較多,管溝回填后,對破壞的田埂大部分采用砌塊石擋墻及時修補,防止了梯田表層土壤流失。施工結束后均進行了農田和植被的恢復。 基本與環評一致 滿足
交通保護措施:①搞好施工管理,設置相關警示標牌,合理布局施工機械和材料堆場(利用較寬地段,嚴禁占用彎道),盡量縮窄道路的占用寬度,防止交通阻塞。
②加強施工人員交通安全教育,嚴格遵守交通規則。對采用大開挖穿越的公路,應合理組織交通,防止交通阻塞。
③對采用定向鉆穿越的公路、鐵路,不會直接對交通造成影響,但施工方案應由其管理部門認可。 交通保護措施:
①施工期間沿已有和在建道路施工時,施工單位加強了施工管理,并設置相關警示標牌,合理布局施工機械和材料堆場(利用較寬地段,未占用彎道),同時盡量縮窄道路的占用寬度,防止交通阻塞。
②施工單位注重加強施工人員交通安全教育,嚴格遵守交通規則。
③對采用大開挖穿越的公路,施工單位合理組織交通,防止交通阻塞。
④采用定向鉆穿越的公路、鐵路,施工方案均由相關管理部門認可后進行施工。 基本與環評一致 滿足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①盡量避開雨季施工;在河流、涵洞、沖溝穿越時,盡量選擇枯水季節施工,以減少水流的侵蝕;
②搞好分段施工,做到隨挖、隨運、隨鋪、隨壓,盡量不留疏松地面,減少重力、水力和風力對土壤的侵蝕;
③劃定施工作業帶范圍和路線,嚴禁隨意擴大。嚴格控制機械和車輛的作業范圍,盡可能減少對土壤、農作物和道路的破壞,以及由此引發的水土流失。
④。嚴禁施工材料、機具隨意擺放,劃定統一的堆料場和機具擺放場地。
⑤對于原有矼護砌的河道,采取與原來護砌相同的方法恢復地貌。對于土體不穩定的河道,采取漿砌石護岸措施。管道通過泄洪口,將采取矼護底護岸砌措施。護堤的迎水側管堤采取漿砌石保護。
⑥石材可盡量利用石方,不足時向有開采資質的單位購買,嚴禁自行開采。
⑦施工完畢后,及時清理現場,恢復河道,避免阻塞河道、溝渠。施工破壞的植被地帶和道路路面,施工結束后及時恢復,以減少水土流失,改善景觀。
⑧對于山體翻越地段,管線敷設回填后管道中心線兩側5m范圍內栽種根系不發達、生長性強的植被。
⑨盡量沿路線縱向平衡土石方,減少對路線兩側地表植被的破壞,工程完工后,做好現場清理。
⑩對于整修公路和施工便道,盡量利用已有道路,不隨意開設便道。嚴格現場作業機具的管理,劃定活動范圍,嚴禁在施工作業范圍以外的地方行駛和作業,盡量保護好路面及植被,搞好樹木的移栽。在施工地帶設置“保護植被和野生動植物”等警示標牌,切實提高施工人員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①施工期避開雨季施工;在河流、涵洞、沖溝穿越時,選擇枯水季節施工,以減少水流的侵蝕;
②施工時進行分段施工,做到隨挖、隨運、隨鋪、隨壓,不留疏松地面,減少重力、水力和風力對土壤的侵蝕。
③施工時劃定施工作業帶范圍和路線,嚴格控制機械和車輛的作業范圍,盡可能減少對土壤、農作物和道路的破壞,減少由此引發的水土流失。
④施工時施工材料、機具劃定統一的堆料場和機具擺放場地,防止對植被和路面破壞范圍的擴大。對于原有矼護砌的河道,采取與原來護砌相同的方法恢復地貌。
⑤對于土體不穩定的河道,采取漿砌石護岸措施。管道通過泄洪口,均采取矼護底護岸砌措施。護堤的迎水側管堤采取漿砌石保護。
⑥施工完畢后,施工單位及時對現場進行了清理,恢復了河道,避免阻塞河道、溝渠。施工破壞的植被地帶和道路路面,施工結束后均進行了恢復,以減少水土流失,改善景觀。
⑦對于山體翻越地段及耕地,管線敷設完成后,管道中心線兩側5m范圍內均栽種了根系不發達、生長性強的植被。
⑧對于整修公路和施工便道,施工時盡量利用已有道路,嚴格現場作業機具的管理,劃定活動范圍,確保在施工作業范圍以內的地方行駛和作業,對路面植被做好保護及移栽。
⑨施工單位在施工地帶均設置了“保護植被和野生動植物”等警示標牌,加強環保宣傳,提高施工人員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 基本與環評一致 滿足
其它:施工中若發現地下文物,應立即停止施工,并妥善保護好現場和文物,向文物保護單位報告,待文物保護單位同意后才可恢復施工。 其它:施工單位施工過程中未發現地下文物。 基本與環評一致 滿足
表4.1 2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落實情況
環境因素 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中的環保措施 工程實際采取的環保措施 是否與環評要求一致 是否滿足環保要求
廢氣污染防治措施 ①隧道、定向鉆和站場施工區實行圍擋封閉施工,圍擋高度不低于1.8m,圍擋要堅固、穩定、整潔、規范、美觀;
②工地場內道路、建筑材料堆放地、工地進出口道路必須硬化;
③注重車輛的維護保養,嚴禁使用冒黑煙車輛,采取設置車輛清洗設施及配套的污水、泥漿沉淀池(廢水循環使用,不外排),運輸車輛在沖洗干凈后方可駛出,嚴禁車輛帶泥上路,限制車速,嚴禁超高、超載運輸;
④易灑漏物質密閉運輸,保證無撒漏、揚散,有效抑制粉塵和二次揚塵污染;
⑤駛出工地的運輸車輛必須車身整潔,裝載車廂完好,裝載貨物堆碼整齊,不得污染道路;
⑥露天堆放養護用水泥、灰漿、灰膏等易揚撒的物料或48小時內不能清運的建筑垃圾,需設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密閉圍欄并予以覆蓋。
易使用預拌混凝土,禁止施工現場攪拌混凝土;
⑦將施工養護使用的水泥集中堆放在庫房或臨時工棚內,對破包和撒落于地面的水泥及時清掃;
⑧對土石方開挖、回填等產生的生產性粉塵進行適當加濕處理;
⑨產生大量泥漿的施工,當配備相應的泥漿池、泥漿溝,做到泥漿不外流,廢漿在泥漿池內干化后掩埋。
⑩對可能閑置3個月以上的工地進行覆蓋、簡易鋪裝或綠化。
?采取灑水或者噴淋等降塵措施;
?工程完工后5日內清除建筑垃圾;
?永久車行道的鋪裝采用改性瀝青路面,嚴禁在施工現場排放有毒煙塵和氣體,不得在施工現場洗石灰;
?施工期生活就近依托當地社會配套,嚴禁焚燒垃圾和有害物質;
?施工場區不宜使用油耗高、效率低、廢氣排放嚴重的施工機械,對燃油設備要合理配置,加強管理,對工程運輸車輛要求尾氣達標排放。 ①本工程不涉及隧道及站場施工,定向鉆施工區采取圍擋封閉施工,圍擋高度1.8m硬質圍擋;
②施工期間,工地場內道路、建筑材料堆放地、工地進出口道路均進行了硬化處理;
③施工單位加強車輛的維護保養,未發生使用冒黑煙車輛現象,施工場地均設置了車輛清洗設施及配套的污水、泥漿沉淀池,運輸車輛均在沖洗干凈后駛出,嚴禁車輛帶泥上路,同時對車輛采取限制車速,嚴禁超高、超載運輸;
④易灑漏物質均采取密閉運輸,確保無撒漏、揚散;
⑤施工期間,駛出工地的運輸車輛均確保車身整潔,裝載車廂完好,裝載貨物堆碼整齊;
⑥施工期間,露天堆放易揚撒的物料或不能及時清運的建筑垃圾,均設置了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密閉圍欄并予以覆蓋。
⑦工程施工過程中混凝均使用外購成品混凝土;
⑧施工期間,施工養護使用的水泥集中堆放在臨時工棚內,對破包和撒落于地面的水泥及時清掃;
⑨對土石方開挖、回填等產生的生產性粉塵采取加濕處理;
④產生大量泥漿的施工,均采取相應的泥漿池、泥漿溝,廢漿在泥漿池內干化后掩埋。
⑩施工期間,對閑置時間較長的工地均進行了覆蓋、簡易鋪裝或綠化;
?施工期間采取灑水或者噴淋等降塵措施;
?工程完工后及時對建筑垃圾進行了清運處理;
?永久車行道的鋪裝均采用改性瀝青路面,施工期間無排放有毒煙塵和氣體及現場洗石灰情況;
?施工期間無焚燒垃圾和有害物質情況發生,施工人員生活垃圾就近送城市生活垃圾處置場處置;
?施工期間均采用油耗低、效率高、廢氣排放少的施工機械,合理配置燃油設備,加強管理,確保工程運輸車輛尾氣達標排放。 基本與環評一致 滿足
廢水污染防治措施 ①施工人員生活依托沿線社會設施,糞便農用;
②管道試壓水沉淀后盡可能回用于下一管段的清管補水,不能利用時則選擇合理地點(如利用施工時的沉淀池、自然溪溝、租賃農作物收割后的閑置田地)或IV、V類水域排放,對環境影響??;
③規范施工隊伍管理,臨時堆方及時回填和運輸;
④河流大開挖穿越施工安排在枯水期,對有水河段實施圍堰施工;
⑤加強施工機械管理,防止油的跑、冒、滴、漏;
⑥隧道、大開挖穿越段和各站場設置運輸車輛沖洗設施和隔油沉淀池,處理后的廢水盡量重復利用。 ①生活污水依托當地居民現有生活設施處理;
②管道試壓水沉淀后回用于下一管段的清管補水或沉淀池廢水,不能利用的均依托就近自然溪溝排放;
③施工單位施工期間規范施工隊伍管理,臨時堆方均及時回填和運輸;
④河流大開挖穿越施工均安排在枯水期,對有水河段實施圍堰施工;
⑤施工單位加強對施工機械的管理,施工期間未發生機械設備用油的跑、冒、滴、漏現象;
⑥本次驗收不涉及隧道及站場施工。 基本與環評一致 滿足
噪聲污染防治措施 ①場外運輸作業盡量安排在白天進行,車輛實行限速、禁鳴;
②在滿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盡可能選取噪聲低、振動小、能耗小的先進設備;
③注意機械保養,使機械保持最低聲級水平;
④加強施工區內動力機械設備管理,將可在固定地點施工的機械設置在臨時建筑房內作業,使較強聲源盡可能遠離居民;
⑤高、中考期間15日內和特殊重大活動(由政府部門告示)期間嚴禁夜間施工;
⑥嚴格控制夜間施工時間,最大限度避免夜間施工對環境的不利影響,確因工藝要求必須連續24小時作業時,必須在連續施工4日前向當地環保管理部門辦理夜間施工手續,待其同意批準后,由施工單位認真實施降噪措施,并將環保部門審批夜間施工手續掛在工地顯眼處,在居民出入地張貼寫有施工原因及時間的告示,作好宣傳解釋工作,盡量取得公眾的諒解,并接受公眾和環保執法人員的監督;
⑦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環境宣傳和教育,使他們認真落實各項降噪措施,做到文明施工。 ①施工期間場外運輸作業安排在白天進行,車輛實行限速、禁鳴;
②施工期間施工單位選取噪聲低、振動小、能耗小的先進設備;
③加強對施工機械的保養,使機械保持最低聲級水平;
④施工期間施工單位加強施工區內動力機械設備管理,將可在固定地點施工的機械設置在臨時建筑房內作業,使較強聲源盡可能遠離居民;
⑤高、中考期間15日內或特殊重大活動(由政府部門告示)期間施工單位夜間均未施工;
⑥工程無夜間施工;
⑦施工單位重視對施工人員的環境宣傳和教育,認真落實各項降噪措施,努力做到文明施工。 基本與環評一致 滿足
固體廢物處置措施 ①施工一段、恢復一段;
②工程土石方主要采用就地平衡方式;
③定向鉆的廢棄泥漿采取泥漿池內自然干化后就地淹埋措施;
④隧道穿越工程的棄方就近利用繞城高速公路11個棄(?。┩翀鍪S嗳萘窟M行處置,運距均不超過2000m。
⑤施工人員生活垃圾就近送主城區或鄰近區縣城市生活垃圾處置場處置。 ①施工期間采取施工一段、恢復一段的方式;
②施工期間土石方盡量采取就地平衡;
③定向鉆的廢棄泥漿采取泥漿池內自然干化后就地淹埋;
④施工人員生活垃圾就近送城市生活垃圾處置場處置。 基本與環評一致 滿足
表4.1 3環評批復環保措施及落實情況
序號 環評批復中的環保措施 環保措施落實情況 是否落實
1 施工期盡量減少對植被的破壞,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施工土石方流失和揚塵的產生。在管線穿越公路、河流時產生的棄渣應盡量做到回填。管道試壓后及時回填土,并恢復原有的農業用地功能或植被。 施工期施工單位嚴格控制施工作業帶寬度,對坡度較大的路段采取了護坡措施,管線穿越公路及河流產生的棄渣均就近回填,管道試壓后及時對原有的農業用地功能或植被進行了恢復。 已落實
2 管網應避開嘉臨江水土段、龍溪河長壽段穿越段的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范圍。在穿越兩處江段的施工中應設置圍堰,將廢水收集沉淀處理達標后引至飲用水源保護區外排放。 工程沿線管網均避開了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范圍,同時涉水施工均采取了圍堰施工方式,將廢水收集沉淀處理達標后引至飲用水源保護區外排放。 已落實
3 運營期各站場廢水收集處置后用于廠內綠化或農用,不外排。 本次驗收范圍不包含站場 /
4 采取有效措施對集氣站噪聲進行治理,確保廠界噪聲達標。 本次驗收范圍不包含站場 /
5 站場進行密閉清管作業,清管過程中天然氣不放空;合理設置截斷閥室,減少事故時天然氣放空管段長度,減少廢氣排放量。設備檢修或事故放空前應向當地環保部門報告,放空天然氣須經過15米放空管燃燒后外排。 本次驗收范圍不包含站場 /
6 清管廢渣應妥善處理,不污染環境。 本次驗收范圍不包含站場 /
7 加強環境風險事故預防,落實風險事故防范措施和事故應急預案。管線兩側100米范圍內不得新建居民區等環境敏感點,并與當地政府部門做好協調工作。 本工程按照環評提出的風險事故防范措施進行落實,但就管線兩側100米范圍內不得新建居民區等環境敏感點進行調整,實際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要求落實,在建設過程中,通過優化路由、重點地段加厚管壁和增加保護套管、提高焊接技術等手段,并對管道安全風險較大的區段和場所進行重點監測、巡護、維修,盡量減小管道泄露風險事故的發生。 未完全按照環評批復落實,但已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要求落實
4.2 環保投資落實情況調查
重慶市都市區天然氣外環管網及區域中心城市輸氣干線工程總投資17.57億元,其中環保投資4710萬元;本次驗收范圍僅為重慶市都市區天然氣外環管網及區域中心城市輸氣干線工程(重慶市都市區天然氣外環管網工程),驗收段設計階段計劃總投資約11億元,環保投資約2960萬元;驗收段工程實際施工中總投資約12億元,其中環保投資為3200萬元,占工程實際投資的2.67%。
5 生態環境影響調查與分析
工程在建設前進行了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設計階段也進行了有針對性的環境保護設計,所以在建設過程中避免或減輕了許多環境影響問題。以下重點生態環境敏感區、水土流失、農林業生態、自然生態和景觀五個方面調查和分析工程所產生的生態環境影響。
5.1 生態敏感區環境影響調查
根據現場探勘及資料收集可知,工程實施過程中涉及的生態敏感區主要包括北碚區小三峽森林自然保護區、水土水廠飲用水源保護區、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縉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慶迎龍湖國家濕地公園及中梁山脈、銅鑼山脈、明月山脈。
5.1.1 北碚區小三峽森林自然保護區
5.1.1.1 敏感區概況
嘉陵江小三峽自然保護區位于重慶市北碚區境內,地理坐標范圍在東經106°18′7″-106°31′56″,北緯29°43′28″-29°55′46″之間。東以施加梁鎮嘉陵江邊巴豆林為起點,沿嘉陵江向西至合川區交界處。南從大巖頂起,沿北碚、沙坪壩兩區交界向北,經596米山峰、獅子山、花石巖、665山峰、636山峰、672山峰、691山峰、706山峰、563山峰、632山峰至嘉陵江邊。西從石家崗山峰起,向北經636山峰、683山峰至倫巴山;北從合川與北碚交界的嘉陵江邊起,沿橫擔山山脊線向西南經487山峰、614山峰、沿兩區界線至寨子。
1992年被批準建立省級森林公園,于2000年11月2日,經北碚區人民政府批準,成立小三峽縣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2847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569公頃,緩沖區面積712公頃,實驗區面積1566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保護對象:①中亞熱帶水源區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②重慶市嘉陵江水系的重要水源涵養地;③重點保護野生動物:④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所具有的生物多樣性。
自然保護區地質構造屬川東褶皺帶華鎣山帚狀弧形構造。褶皺帶由明顯的北北東-南南西走向的三個背斜、兩個向斜構成,構成單元有西北向東南分別為瀝鼻峽背斜,溫塘峽背斜和觀音峽-中梁中背斜構成,背斜之間有寬緩的澄江向斜和北碚向斜谷地,嘉陵江由西北向東南橫切三個背斜和兩個向斜,因而形成三個險峻的峽谷,稱為瀝鼻峽、溫塘峽、觀音峽。自然保護區具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特征,年平均氣溫13.6℃,年平均降水1611.8mm。保護區的土壤為酸性黃壤及水稻土。山麓地區為中性或微石灰性的黃壤化紫色土。小三峽土壤分為黃土和水稻土兩大類,并有少量分布石灰土。北碚小三峽自然保護區植被型有常綠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暖性針葉林,竹林,常綠闊葉灌叢,灌草叢和水生植被等7類。北碚小三峽自然保護區內有維管植物共計199科,893屬,1752種。其中蕨類植物38科75屬148種,裸子植物9科,23屬,45種;被子植物種類數量最多,共計有152科,797屬,1559種。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攀枝花蘇鐵、四川蘇鐵、蘇鐵、銀杏、銀杉、水杉、紅豆杉、南方紅豆杉、伯樂樹、金花茶等10種,國家II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金毛狗、福建柏、金錢松、禿杉、八角蓮、連香樹、楠木、潤楠、香樟、紅豆樹、任木、鵝掌楸、厚樸、紅椿、喜樹、金蕎麥、香果樹、秤錘樹等18種。保護區現有陸生脊柱動物4綱23目58科165屬230種。其中:兩棲綱1目5科9屬12種;爬行綱3目6科16屬24種,鳥綱13目36科112屬161種;哺乳綱6目11科28屬33種。其中,國家I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小靈貓、鳶、雀鷹、普通鵟、紅隼、短耳鸮、鵰鸮、鷹鸮、領角鸮、紅角鸮和斑頭鵂鹠等共計11種。
5.1.1.2 與本工程關系
本工程于2007年12月27日取得環評批復(渝(市)環準[2007]218號)。在環評批復后,重慶市環保局于2008年2月25日對重慶市第一批14個區縣(自治縣)級自然保護區設立進行了備案公示,公示中保護區包括北碚茅庵自然保護區、北碚金刀峽自然保護區、北碚區小三峽森林自然保護區等14個自然保護區。
在設立公示完成后,北碚區小三峽森林自然保護區于2012年6月,委托重慶市北碚區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隊編制完成了《北碚區小三峽森林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規劃期限為10年,即2011-2020年。
根據調查《北碚區小三峽森林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2012年),驗收階段對本工程與北碚區小三峽森林自然保護區位置關系進行調查核實。本工程原環評中穿越中保護區段采用穿山隧道方式進行敷設,實際工程變更為通過大開挖方式穿越山脈。根據竣工線路現場調查,并采用arcgis10.2進行遙感監測可知,本工程穿越保護區所在的中梁山脈時對穿越線路進行了優化,盡量減少穿越核心區和緩沖區的長度。其中穿越核心區約370m,較環評階段減少了約20m,穿越緩沖區約630m,較環評階段減少了約180m,穿越實驗區約750m,較環評階段增加了約460m。
本工程與北碚區小三峽森林自然保護區位置關系圖見圖5.1.1。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要求,“在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沖區內,不得建設任何生產設施。在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內,不得建設污染環境、破壞資源或者景觀的生產設施;建設其他工程,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在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內已經建成的設施,其污染物排放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的,應當限期治理;造成損害的,必須采取補救措施”。
本工程在建設前已取得《重慶市林業局關于重慶市都市區天然氣外環管網(北碚段)工程臨時占用林地的批復》,同意本工程臨時占用觀音峽林場國有林地2.2291hm2,占用集體林地10.4008hm2。同時,考慮到本工程環評批復以及實施建設早于保護區設立公示以及規劃編制的時間,且本工程實際建設過程中對保護區的核心區及緩沖區的穿越長度均減少,僅實驗區長度增加,在施工結束后已進行了較好地恢復,在運營期正常情況下無污染物排放,不會“污染環境、破壞資源或者景觀”。因此,本工程施工建設未與相關法律法規及要求沖突。
5.1.1.3 環境影響調查
(1)對植被及保護植物的影響
根據調查,本工程在自然保護區段進行開挖時,選擇的路線地形主要為山溝,管道開挖沿線分布的主要為草本植物和灌木,以及少量針葉林樹木。而根據本工程與自然保護區保護植物位置關系圖(圖5.1.2)及現場調查情況,在管道開挖帶無珍稀及保護植物分布。在本工程管道中心線兩側1000m范圍內分布的保護植物主要為蘇鐵、喜樹、水杉、金錢松和銀杉。其中,與蘇鐵分布點的最近距離約670m,與喜樹分布點的最近距離約250m,與水杉分布點的最近距離約910m,與金錢松分布點的最近距離約480m,與銀杉分布點的最近距離約300m。
本工程在管道開挖過程中,對自然保護區的植被破壞主要為草本植物及灌木,不涉及保護區珍稀保護植物。同時在施工時盡量縮窄施工作業帶范圍,堅持“分層開挖、分層回填”原則,取土前先剝離表土,將表土就近集中堆放,用于管溝表土的恢復和植被再造;嚴禁隨意砍伐樹木、狩獵和踐踏植被、農作物;加強施工人員的安全防火意識教育,避免人為原因引起火災事故,造成對樹木植被的破壞等措施,
本工程施工結束后,對土質較差的路塹邊坡采用砌石擋土墻或砌石邊坡進行防護,并采取了護坡、排水工程的建設,加強施工帶的土地整治和恢復再造,恢復情況見圖5.1-4。因此,工程對自然保護區植被的影響較小,環境可以接受。
(2)對保護動物的影響調查
本工程的施工期間產生的噪聲等影響可能對管道沿線200m內的動物產生驅逐現象。但由于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較好,被驅逐的動物會遷移至其他適合的棲息地。在施工結束后,對動物的影響也隨之消失。
根據本工程與自然保護區保護動物位置關系圖(圖5.1.3),本工程沿線1000m范圍內可能存在保護動物鷹鸮、貓頭鷹、普通鵟的棲息地分布。根據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的詢問調查,在施工期間未發現保護動物出沒。同時,本工程在施工時加強了宣傳教育,未發生隨意狩獵、捕殺動物的現象。因此,工程對保護區動物的影響很小,可以接受。
(3)加強環境風險防范措施
本工程在自然保護區外800m處設置了一處截斷閥室(新槽坊閥室),并通過在穿越工程點進行增加壁厚,加強巡視等措施,將管道泄露和燃燒的環境風險降至最低。
綜上所述,本工程施工及運營期對自然保護區的影響很小,環境可以接受。
圖5.1.1本工程與北碚區小三峽森林自然保護區位置關系圖(①②③為照片位置)
圖5.1.2北碚區小三峽森林自然保護區保護植物分布圖
圖5.1.2北碚區小三峽森林自然保護區保護動物分布圖
①采用淺根系植物進行恢復
②保護區內管線植被恢復情況
③保護區內管線植被恢復情況
圖5.1.4本工程穿越自然保護區段恢復情況照片
5.1.2 長江上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5.1.2.1 敏感區概況
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在原“長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基礎上經過調整,2005年由國務院批準成立的。保護區跨越四川、云南、貴州、重慶三省一市,范圍在東經104°9′至106°30′,北緯27°29′至29°4′之間。保護區是為維護長江上游魚類種群多樣性和長江上游自然生態環境。
保護區江段總長度為1162.61公里,總面積為33174.213公頃,涉及云南、貴州、重慶、四川四省一市。主要包括金沙江向家壩壩軸線下1.8km至重慶馬桑溪長江江段353.16km,岷江月波至岷江河口90.1km,赤水河源至赤水河河口628.23km。其中,核心區10803.5公頃,緩沖區15804.6公頃,實驗區6566.1公頃。
保護區范圍涉及流經包括貴州、云南、四川和重慶四省、市在內的長江上游流域。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33174.2公頃,核心區10803.5公頃,緩沖區15804.6公頃,實驗區6566.1公頃,主要保護對象仍然為白鱘、達氏鱘、胭脂魚等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及其產卵場。范圍在東經104°9′至106°30′,北緯27°29′至29°4′之間,包括建成后的金沙江向家壩水電站壩軸線下1.8公里處至重慶長江馬桑溪江段,長度353.16公里;赤水河河源至赤水河河口,長度628.23公里;岷江月波至岷江河口,長度90.1公里;越溪河下游碼頭上至謝家巖,長度32.1公里;長寧河下游古河鎮至江安縣,長度13.4公里,南廣河下游落角星至南廣鎮,長度6.18公里;永寧河下游渠壩至永寧河口,長度20.63公里;沱江下游胡市鎮至沱江河口,長度17.01公里。調整后的保護區設核心區5處,分別是:金沙江下游三塊石以上500米至長江上游南溪鎮,長江上游彌陀鎮至松既鎮,赤水河干流上游魚洞至白車村,赤水河干流中游五馬河口至大同河口,赤水河干流習水河口至赤水河口。
截至2009年,保護區水域分布有魚類189種,屬9目21科99屬,浮游植物6門53屬,浮游動物51屬87種,維管束植物24屬33種,底棲動物40屬50種。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珍稀特有魚類及其生境。保護區內屬于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魚類2種,即白鱘、達氏鱘、二級重點保護的1種,為胭脂魚。此外還有長江上游特有魚類66種。
5.1.2.2 與本工程位置關系
根據現場調查,并采用arcgis10.2遙感監測可知,本工程線路采用定向鉆形式穿越保護區所在的長江黃謙港段,本工程穿越深度為江底下方約80m,陸上入土點、出土點及施工場地均在100年一遇洪水位以上,工程無涉水施工,因此本工程不在保護區范圍內。本工程與保護區位置關系平面圖見圖5.1.5,與原環評線路對比見圖5.1.6。工程穿越長江黃謙港段縱斷面圖見附圖5。
圖5.1.5本工程與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置關系平面圖
圖5.1.6本工程與原環評線路對比平面圖
5.1.2.3 環境影響調查
根據竣工線路現場調查,本工程穿越保護區長度為1200m,較環評階段穿越長度增加約500m;穿越位置較環評階段線路有較小調整,實際穿越線路位于環評階段線路上游約330m。同時穿越方式由原環評中的700m穿江隧道變更為1200m定向鉆穿越。
本工程施工期定向鉆施工過程廢棄泥漿在泥漿池內干化,覆土掩埋后進行了植被恢復,鉆屑則均用于了平整場地,因此本工程施工期對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基本無影響。穿越段恢復情況見圖5.1.7。
圖5.1.7 本工程穿越長江黃謙港段恢復情況照片
5.1.3 縉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5.1.3.1 敏感區概況
縉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重慶市北碚區、沙坪壩區、璧山縣境內,重慶市區西北,距市中心約60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06°17′43″—106°24′50″,北緯29°41′08″—29°52′03″。土地總面積為7600公頃。北起嘉陵江邊的汪家咀、大水塘、李家院、大田坎、王家院、高家灣、蔡家溝、大樹埡口、旋窩風、碑嵐埡與北碚區澄江鎮相鄰;西起千秋磅、龍家埡口、柏樹埡口、黎家院、劉家溝、墳坪、埡口、伍家祠堂、檬子樹、新房子、河水溝、陰陽溝、斑竹林、鞍子山、白楊溝、歇氣坪至關口,與璧山縣相連;南起沙坪壩區青木關鎮關口、柿子樹、四楞碑、歪朝門、胡家溝、張家溝、金嵐埡、老院子、龍洞槽、老鸛咀、吳家槽,與沙坪壩區相鄰;東起北碚區歇馬鎮小院子、長田坎、甘家橋水庫、墻院、人和水庫、曲耳溝、王家灣、下馬鞍山、麻林壩、仰天窩,經北溫泉鎮觀音廟、槽房灣、癩子坡、楊家灣、強盜灣、棋盤石、白虎咀、柿子林、垛鼓石至嘉陵江邊的汪家咀。
縉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質構造屬川東褶皺帶華瑩山帚狀弧形構造。褶皺帶由明顯的北北東——南南西走向的三個背斜,兩個向斜構成,構造單元由西北向東南分別為瀝鼻峽背斜,溫塘峽背斜和觀音峽—中梁山背斜組成,背斜之間有寬緩的澄江向斜和北碚向斜谷地,嘉陵江由西北向東南橫切三個背斜和兩個向斜,因而形成三個險峻的峽谷,稱為瀝鼻峽、溫塘峽、觀音峽。峽谷兩側山高巖陡,峭拔幽深,地勢險要,其雄奇瑰麗之勢,猶如長江三峽的縮影,故素有“嘉陵江小三峽”之稱。褶皺帶白堊紀末期第三紀初的四川運動形成。地層有三迭紀,侏羅紀和第四紀地層??N云山為背斜中間的一支——溫塘峽背斜的一部分,與小三峽上下相映,風景秀麗,海拔200―952.2米,相對高差752.2米。巖層為三迭紀須家河組厚層砂巖形成,山的北段由于流水沿巖石節理裂縫溯源侵蝕,形成許多埡口和山峰,從北到南,連綿相接,有朝日、香爐、獅子、聚云、猿嘯、蓮花、寶塔、玉尖、夕照九個突兀的山峰,山形奇異,景色別致。山的南段為箱形山脊,頂部平緩。全山西北翼較緩,坡度二十度左右,東南翼較陡,傾角約六、七十度。
縉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植物1966種,其中苔蘚植物109種,已鑒定淡水藻類植物105種,蕨類植物148種,裸子植物45種,被子植物1559種。動物1605種,其中脊椎動物241種、無脊椎動物1249種、軟體動物52種、環節動物65種。其中國家級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45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11種,主要珍稀物種有桫欏科(3種)、伯樂樹、香果樹、小靈貓、草鸮、禿鸛、雀鷹、紅角鸮、紅隼等等。在華鎣山發現的川柿已絕跡半個世紀,近年在縉云山發現,急需保護??N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伯樂樹科和杜仲科兩個中國特有科,25個中國特有屬,有縉云冬青、縉云瑞香、縉云黃芩等較多的縉云山植物特有種以及棒細顎姬蜂、優美圍嚙等6個昆蟲特有種,以縉云山植物為模式標本命名的有38種,具很高的保護和研究價值,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
5.1.3.2 與本工程位置關系
本工程線路位于保護區東側,不涉及保護區范圍,距實驗區最近距離約60m,距緩沖區最近距離約1.0km,距核心區最近距離約1.2km與縉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置關系圖見圖5.1-8。
5.1.3.3 環境影響調查
根據調查,竣工線路較原環評稍微有所調整,部分管段距離保護區范圍縮短了約50~200m,但線路均不涉及保護區范圍,因此本工程的施工建設對縉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影響較小。
圖5.1.8本工程與縉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置關系圖
5.1.4 重慶迎龍湖國家濕地公園
5.1.4.1 敏感區概況
迎龍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重慶市南岸區迎龍鎮武堂村內,北起迎龍湖水利工程樞紐大壩,南至巴南區惠民鎮,東沿水庫庫邊水線,西以繞城高速公路為界,規劃總面積222.15公頃,其中濕地面積85.51公頃。
該公園集生物物種資源保護、濕地科研與科普宣傳教育、濕地游憩、觀光覽勝等功能于一體,分為濕地保育科普區、觀光田園區、文化體驗區、綠色生態農業區和濕地保護保育區5個功能區。
根據《重慶迎龍湖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2012年-2016年)》(2011年),迎龍湖水庫規劃建設為重慶迎龍湖國家濕地公園,并將迎龍湖水庫納入城市備用飲用水源。工程分為四期開展建設,一期已于2015年9月建成開園,目前二期工程正在建設過程中,預計2017年底建設完成。
5.1.4.2 與本工程位置關系
本工程位于濕地公園東側,不涉及公園范圍,最近距離約200m,距離迎龍湖水庫最近距離約350m,與迎龍湖國家濕地公園位置關系及與原環評線路對比圖見圖5.1-9。
5.1.4.3 環境影響調查
根據竣工線路現場調查,并采用arcgis10.2進行遙感監測可知,本工程竣工線路從公園及水庫東側經過,線路不涉及濕地公園范圍,距離公園最近距離約200m,距離水庫最近距離約350m。本工程在公園附近管段均采用大開挖方式敷設,施工完成時公園一期工程正在建設,同時本工程施工完成后均采取了相應的恢復措施,因此本工程的施工建設對迎龍湖國家濕地公園影響較小。本工程在濕地公園段現場照片見下圖5.1.10。
圖5.1.9本工程在重慶迎龍湖國家濕地公園段恢復情況在照片
圖5.1.9本工程與重慶迎龍湖國家濕地公園位置關系圖
5.1.5 “四山管制區”中的中梁山脈、銅鑼山脈、明月山脈
5.1.5.1 敏感區概況
(1)中梁山山脈
中梁山山脈位于重慶市主城西部,為華鎣山余脈,北起渝北區柳蔭鎮附近,南至江津區西湖鎮附近,南北長約100公里,寬約2-7公里??缰貞c市渝北區、北碚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大渡口區、江津區六個城區,海拔400-1000米,總體北高南低。
(2)銅鑼山山脈
銅鑼山是川東平行褶皺嶺谷區的第二條山脈。北起達縣雷音鋪山北端,呈東北至西南走向,跨達州、大竹縣、鄰水縣和重慶市長壽縣、渝北區、南岸區、巴南區、綦江縣等縣區,止于綦江北岸天臺山。全長260公里,寬5公里一10公里,一般海拔600米~1000米,最高峰萬峰山在鄰水縣龍安鎮境內,海拔1054米。因長江橫切重慶市以東的山嶺,形成銅鑼峽,峽中江水擊石,有如銅鑼之聲,故名銅鑼山。
(3)明月山山脈
明月山為川東平行褶皺嶺谷區的第三條山脈,北起開江縣,呈東北至西南走向,跨達州、梁平、大竹、鄰水、墊江、長壽、渝北區等縣區,止于巴南區永興場。全長232公里,寬4公里~6公里,一般海拔700米~1000米。因長江橫切渝北區與巴南區之間的山嶺,形成峽谷。峽岸峭壁上“有圓孔如滿月狀”,故稱明月峽,山以峽為名。
重慶主城“四山”是重慶都市區的天然氧吧,為野生動物的棲息繁衍、遷徙活動提供了提供了綠色走廊,是一個重要的亞熱帶生物資源基因庫,進行生物學、地理學、環境科學等野外科考研究的天然博物館。由于山地氣溫、陽光和風速垂直分布的特點,更是吸引人們休閑、度假、避暑、健身和開展近郊旅游的勝地。
5.1.5.2 與本工程位置關系
本工程以大開挖方式穿越中梁山脈3次,穿越位置分別位于北碚區、江津區和渝北區,穿越長度分別為約4.6km、2.7km和1.7km。其中北碚段穿越禁建區約4.1km,穿越重點控制區約0.5km;江津段和渝北段均位于“四山管制區”禁建區;本工程與中梁山山脈位置關系圖見圖5.1-10至5.1-12。
本工程以大開挖方式穿越銅鑼山脈2次,穿越位置分別位于渝北區和巴南區,穿越長度分別為約7.7km和5.1km。渝北段穿越禁建區約7.6km,穿越重點控制區約0.1km;巴南段均位于“四山管制區”禁建區;本工程與銅鑼山山脈位置關系圖見圖5.1-13至5.1-14。
本工程以大開挖方式穿越明月山脈2次,穿越位置分別位于南岸區和巴南區,穿越長度分別為約1.5km和1.0km,南岸段和巴南段均位于“四山管制區”禁建區;本工程與明月山山脈位置關系圖見圖5.1-15。
根據《重慶市“四山”地區開發建設管制規定》(2007年5月1日起施行)要求,
禁建區內禁止各類開發建設活動,但道路、鐵路、碼頭、橋梁、電力線路、通信線路、輸氣(油)管道、水利工程等重大基礎設施及其必要的附屬設施建設除外,本工程為輸氣管道工程,因此符合《重慶市“四山”地區開發建設管制規定》要求。
圖5.1-10本工程與中梁山山脈位置關系圖(北碚段)
圖5.1-11本工程與中梁山山脈位置關系圖(渝北段)
圖5.1-12本工程與中梁山山脈位置關系圖(江津段)
圖5.1-13本工程與銅鑼山山脈位置關系圖(渝北段)
圖5.1-14本工程與銅鑼山山脈位置關系圖(巴南段)
圖5.1-15本工程與明月山山脈位置關系圖
5.1.5.3 環境影響調查
根據調查,本工程以大開挖方式穿越中梁山脈3次,江津段線路穿越方式與原環評一致,線路位置與長度有所調整,江津段偏移距離在20m~170m之間,穿越長度增加了0.5km;北碚段由4km隧道穿越變為4.6km大開挖翻山方式穿越,線路位置與長度有所調整,北碚段偏移距離在0m~800m之間,穿越長度增加了0.6km;渝北段100m隧道變為大開挖翻山方式穿越,線路位置與長度有所調整,渝北段偏移距離在0m~800m之間,穿越長度減少了1.3km;本工程以大開挖方式穿越銅鑼山脈2次,巴南段線路穿越方式與原環評一致,線路位置與長度有所調整,巴南段偏移距離在0m~1500m之間,穿越長度增加了0.2km;本工程以大開挖方式穿越明月山脈2次,渝北段(玉峰山段)由隧道穿越變為大開挖翻山方式穿越,線路位置與長度有所調整,渝北段偏移距離在0m~1680m之間,穿越長度增加了2.1km;原環評中南岸段不涉及明月山脈,實際線路有所調整,向東側偏移約1.2km;巴南段穿越方式與原環評一致,穿越線路位置向東側偏移距離約600m,穿越長度增加了0.8km。
本工程段建設時將對現有植被進行砍伐,將對銅鑼山、明月山及中梁山的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工程施工期采取控制作業寬度,加強施工隊伍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業期,管溝開挖時,將表層含有植物根系的表層土壤剝離放置一側,等輸氣管埋好后,再用挖出的土壤進行回填,回填后管道中心線兩側5m范圍內栽種根系不發達、生長性強的植被,在穿越沖溝時,盡量避開雨季施工,施工完畢后,及時清理現場,恢復植被等措施;建設單位嚴格按HSE管理手冊和工程相關安全要求進行管理,加強職工安全教育,因此,工程建設對銅鑼山、明月山及中梁山造成的影響在可接受的范圍內。穿越段恢復情況見圖5.1-16。
①中梁山北碚段恢復情況
②中梁山渝北段恢復情況
③中梁山江津段恢復情況
④銅鑼山渝北段恢復情況
⑤銅鑼山渝北段恢復情況
⑥銅鑼山巴南段恢復情況
⑦銅鑼山巴南段恢復情況
圖5.1-16本工程穿越“四山”管制區恢復情況照片
5.1.6 水土水廠飲用水源保護區
5.1.6.1 敏感區概況
根據《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主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方案的通知》(渝辦[2011]92號),水土水廠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為:一級保護區為水廠取水口上游1000m至下游100m以中泓線為界的同側水域;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為水廠取水口上游1000m~1500m至下游100m~200m以中泓線為界的同側水域;50年一遇洪水位(193.53m)以下陸域。
5.1.6.2 與本工程位置關系
本工程穿越嘉陵江位置位于取水口下游約1500m,穿越深度為30m,不涉及飲用水源保護區范圍,本工程與水土水廠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位置關系圖見圖5.1-18,工程穿越嘉陵江段縱斷面圖見附圖6。
5.1.6.3 環境影響調查
原環評線路位于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下方,位于取水口上游約800m,實際線路進行了優化,變更為從水土水廠取水口下游約1500m穿越嘉陵江,穿越方式由穿河隧道變更為定向鉆穿越,本工程施工期定向鉆施工過程各穿越段均避開了飲用水源保護區,污水也引至保護區以外排放,廢棄泥漿在泥漿池內干化,覆土掩埋后進行了植被恢復,鉆屑則均用于了平整場地,因此本工程施工期對水土水廠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影響較小。穿越段恢復情況見圖5.1-17。
圖5.1-17本工程穿越嘉陵江恢復照片
圖5.1-18本工程與水土水廠飲用水源保護區位置關系圖
5.2 土地利用影響調查
5.2.1 工程的占地分析
工程占地包含臨時占地和永久占地,工程建設共占地293.742hm2,永久占地為截斷閥室占地,共約0.012hm2;工程建設未設施工營地,共涉及施工便道1100m,臨時占地主要為管道工程及施工便道占地,約293.73hm2,其中耕地約290.38hm2,林地約3.35hm2。
施工作業帶臨時占地采取的恢復措施:管道工程施工結束后,對作業帶跡地進行了平整覆土、復耕或者綠化,農田區復耕表面平整,現已耕種,作物長勢良好,材料堆放場設置在施工作業帶范圍內,與施工作業帶占地一同恢復。
臨時占地的影響是暫時的,施工結束后,通過采取清理場地、平整松土等措施后,影響已經逐漸消失,土地基本逐漸恢復原有的使用功能;但因為管道中心線5m范圍內禁止種植深根植物,因此部分土地的利用方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土地利用類型有所改變,從而土地利用結構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影響不大。
永久占地造成了土地資源量的減少,對土地利用方式造成長期的、不可逆的影響,但本工程永久占地面積很小,對當地土地利用結構的影響不大。
5.2.2 工程占地對農林業生產的影響
本工程對農林業生產的影響分為兩種類型,即永久性影響和暫時性影響,永久性影響主要是指永久占地和管道兩側禁止耕種一些深根農作物的影響;臨時性影響主要是指臨時占地造成的,這種影響主要發生在施工期,施工結束后即恢復了耕種,但由于施工期對土壤的擾動造成農作物減產,一般需要1~2年后才能恢復原有的產量水平。
5.2.2.1 對農業的影響
本工程絕大部分為臨時性占地,其中部分為農田、旱地等耕地。臨時占用耕地的管線在施工結束后復耕,目前已基本恢復到了擾動前狀態。復耕的地類包括臨時占用的水田、旱地、菜地等,據調查統計,工程建設完成后占用耕地均已完成復耕。
工程穿越耕地主要包括丘陵區間平地和臺地,施工結束后恢復情況普遍較好,大部分已看不出擾動痕跡;丘陵山地區,沿線經過的耕地水平梯田較多,管溝回填后,對破壞的田埂大部分采用砌塊石擋墻及時修補,防止了梯田表層土壤流失。通過對沿線占用耕地的恢復情況調查,工程沿線95%以上的耕地恢復效果良好,土地及作物長勢與未擾動的區別不大。另外約5%的耕地由于施工單位恢復施工時將表層土壤回填到了溝底,表層土中含較多的石塊,雖經村民分揀處理,但作物長勢與周邊未擾動地塊相比較差,耕地恢復效果較好,土地肥力需1~2年才能恢復工程施工前水平。部分占用耕地線路復耕情況見圖5.2.1和5.2.2。
圖5.2.1 部分占用耕地線路復耕情況
圖5.2.2工程穿越綦江河定向鉆排管臨時占地恢復情況
5.2.2.2 對林業的影響
工程穿越林地對林地植被破壞較大,施工結束后在林區開出了一條7~8米的無林帶,給林區的生態整體性帶來了不利的影響。而且一般穿越林區地段坡度較陡,如果植被恢復效果較差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本工程穿越的林地主要為中梁山、明月山、銅鑼山和部分灌木林地等,管線擾動區域主要采取工程和植被措施恢復,植物措施主要為種植灌木,除了人工植物措施外,自然恢復的植被占了很大的比例。本工程占用林地恢復情況見圖5.2.3。
圖5.2.3部分占用林地線路恢復情況
5.3 水土流失影響調查
本工程管線經過地區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蝕為主,建設單位對管道工程建設過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高度重視,認真落實了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各項措施。通過本次竣工環保驗收現場調查,可知工程區內水土保持措施已基本形成體系,取得了一定的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擾動土地治理率達95%以上,水土流失治理度達到95%以上,攔渣率達95%以上,水土流失控制比低于1.4,林草植被恢復率大于98%,綜合考慮本工程達到了水土保持設施竣工驗收條件。
5.3.1 棄土棄渣處置情況
根據調查,結合主體工程設計資料及管道施工單位提供的施工資料進行分析,本工程管道工程及截斷閥室開挖土石方臨時堆放在作業帶(區)內,施工完成后基本進行了壓實回填,產生的少量棄渣依托繞城高速建設棄土場進行處理。
5.3.2 水土保持措施調查
5.3.2.1 管道作業帶及影響區治理措施
(1)工程措施
工程施工中,嚴格控制施工作業帶寬度,加強對施工人員的水保宣傳,完工后清理影響區,恢復水保設施。對坡度小于15°的山坡地段,填平施工作業帶內的坑凹,對施工損壞的原地表及管道邊坡種植草皮護坡,使裸露坡面盡快為植被所覆蓋,固土保土,并根據地形情況設漿砌石排水溝,排除坡面滲水及地面徑流。對坡度大于15°的山坡地段,采用干砌塊石護坡,在砌石護坡段以上,工程影響區范圍內施工擾動和損壞的坡段,種植草皮,使裸露的坡面盡快為植被覆蓋,達到固土保土要求,或護坡較長時,則每隔一段修筑截水溝,將雨水引入排水溝,減少地表水對陡坡的浸泡和沖刷,減少水土流失,對順坡敷設的坡段,為防治水土流失災害對管道的影響,在管道上方修筑擋土墻將不能回填于管道的棄渣棄土擋護于擋土墻內。對坡度大于20°的山坡地段,且坡長較長地面,采用坡改梯措施,以確保管道運行安全,減少水土流失量。
施工時,嚴格執行管溝分層開挖、分層堆放、分層回填。地表熟土層集中堆放,與臨時棄渣分開堆放,且盡量選擇地勢平坦的地方堆置,并修筑臨時干砌塊石擋土墻和草墊臨時護土,施工完畢后,熟土層均勻地鋪在地表,保證農業耕作持續運行。河流大開挖穿越均選在枯水季節施工,河水面較窄,圍堰用土量少,利用岸上管溝開挖土石方取土石料圍堰,等管道埋設完畢后及時進行回填,未單獨設取土場。工程采取的部分工程措施見圖5.3.1至5.3.3。
圖5.3.1工程砌塊石護坡
圖5.3.2 工程坡改梯措施
圖5.3.3 工程穿越沖溝處噴漿護坡
(2)植物措施
本工程穿越林地的管線擾動區域主要采取工程和植被措施恢復,植物措施主要為種植灌木,除了人工植物措施外,自然恢復的植被占了很大的比例。據驗收現場調查,植物措施恢復得好、林草植被覆蓋率高的管段,因植物根系的強大固土作用和莖葉的攔截消能作用,大大削減了降雨對土壤的沖刷力,水土保持效果顯著,可見植物措施對于防治管道擾動范圍內水土流失的極其重要性??傮w上看,本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實施到位,布局合理,植被恢復系數、保存率可以達到防治要求。工程采取的部分植物措施見圖5.3.4和5.3.5。
圖5.3.4 采用淺根系植被進行恢復和護坡
圖5.3.5 采用淺根系植被進行恢復
5.3.2.2 臨時運輸道路及影響區
施工期間,根據具體地形情況,分別在適當地段設置排水溝、過水涵洞、擋土墻或塊石護坡,管道工程施工完成后,對臨時占用道路進行土地整治及功能恢復。
5.4 景觀影響分析
管道工程建設對景觀生態的影響主要取決于管道施工作業帶(本工程一般地段施工帶寬控制在3~6m區域內)地表植被、地形以及管道穿越區域的主要生態系統、景觀類型、河流水系、沿線重要地物等。
在施工期,管道開挖要形成一條作業帶,由于作業帶的廊道效應,景觀要素基質與斑塊破碎化,并被廊道分割,造成了景觀破碎度的增加和景觀多樣性指數的增加。管道穿越河流、灌渠或水塘沒有改變區域內的水系分布,因此也不會改變區域內原有的景觀生態格局與生態功能。
施工完成后,根據管道安全性的要求,在管道軸心線兩側5m范圍內不能種植深根性植物,從而對林果業的種植、綠色廊道的連通性和連接度等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管道在爬坡段為了管道安全修建了擋墻,對經過地段的整體景觀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工程投入運營后的最初幾年,除土壤條件較好的地段以及穿越的農田地段植被基本恢復以外,一些地質條件較差的地段由于施工作業帶被破壞的植被尚未完全恢復,產生了水土流失現象,對景觀也有一定的影響;隨著植被的恢復,施工期破壞的景觀得到恢復,景觀的整體功能也將得到恢復??傮w而言,管道工程對景觀的影響不大。
通過對工程全線調查發現,管道全線農耕地復耕效果好,山體植被恢復良好,生態已接近恢復到工程建設前水平,對景觀的影響較小。
圖5.4.1對景觀影響情況
5.5 自然生態影響分析
5.5.1 對土壤的影響
經調查,管道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嚴格執行分層開挖、分層堆放和分層覆土回填,施工結束后及時恢復了施工過程中受到破壞的土壤,但管道工程對土壤養分及耕作層土壤仍具有明顯的影響,需要一定時間進行恢復。
5.5.2 對動物的影響
本工程施工期較短,施工期施工噪聲對沿線陸生動物有一定驅逐影響,施工期結束進行生態恢復后,影響消失;在穿越河流時采用大開挖的施工方式對穿越河段的水生生物產生一定影響,但施工期比較短暫,施工結束后影響基本消失。
另外管道工程施工結束后即覆土,雖然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加重生境破碎化,但施工寬度較窄,也不會導致種群數量的減少,根據調查,本工程施工期間沿線未發現珍稀保護動物出沒。
5.5.3 對植物的影響
管道施工期的施工作業帶臨時占用了一定面積的土地,對其上的農作物和其他植被進行了清理,因此造成了生物量的減少和植被覆蓋率的下降,對經過區域內生物量不多和植被覆蓋率不高的地段產生的不利影響比較大,施工作業帶以外的植被基本沒有受到不利影響;另外,管道穿越河流、道路以及坡度較大段的邊緣防護設施的永久占地也對植物產生了永久的影響。根據調查,本工程施工期間未占用或破壞珍稀保護植物。
5.6 生態環境影響調查結果
(1)本工程施工過程中施工作業帶、管溝開挖產生的土石方施工完成后基本進行了壓實回填,產生的少量棄土棄渣就近依托繞城高速棄土場處理。
(2)工程建設共占地293.73hm2,大部分為臨時性占地,其中部分為農田、旱地等耕地。臨時占用耕地的管線在施工結束后復耕,目前已基本恢復到了擾動前狀態。
(3)本工程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有工程和植被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水土保持工作成效。
(4)施工期,由于施工作業帶的開挖,工程對景觀的影響較大;而在運營后的第一年內隨著植被的恢復,施工期破壞的景觀得到恢復,景觀的整體功能也將得到恢復??傊?,管道工程對景觀的影響不大。
(5)管道在施工過程中嚴格執行分層開挖、分層堆放和分層覆土回填,施工期對施工作業帶上的農作物和其他植被進行了清理,造成了生物量的減少和植被覆蓋率的下降,對經過區域內生物量不多和植被覆蓋率不高的地段產生的不利影響比較大,施工作業帶以外的植被基本沒有受到不利影響。
6 水環境影響調查
通過現場調查、地質水文條件調查和環境風險防范措施調查分析等方法,評估管道工程施工對沿線河流水質、水文、農田灌溉水利設施等方面的影響。
6.1 水環境現狀調查
本工程穿越水體主要涉及長江、嘉陵江、梁灘河、黑水灘河、后河、茍溪橋水庫(朝陽河)、長塘河(漁溪河)、迎龍湖水庫、花溪河、一品河(箭灘河)、安家溪、綦江河、大溪河、桂花水庫、楊家溝水庫及其它季節性沖溝等。
建設單位驗收期間對沿線水體進行了調查,實地調查期間沿線主要水體水量較大、流速較快、水質相對枯水季節較好。
6.2 施工期水環境影響調查
6.2.1 施工期沿線主要水體穿越施工方式調查
本次驗收工程全線穿越各類水體17處,涉及長江、嘉陵江及梁灘河等。環評提出穿越大型河流采用隧道施工方式,穿越中型河流采用定向鉆穿越施工方式,小型河流采用大開挖施工方式。
通過調查,本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對大型河流(長江2處及嘉陵江1處)施工方式發生變化,由隧道施工改為定向鉆穿越施工;中型河流(綦江河1處,一品河一處)施工方式與環評一致,采用定向鉆穿越施工;其它河流(梁灘河、黑水灘河、后河等)施工方式與原環評描述一致,采用大開挖施工;水庫(桂花水庫等)施工方式與環評未發生變化,采用頂管施工。
本工程穿越各河流位置見附圖3,穿越長江縱斷面圖見附圖5,穿越嘉陵江縱斷面圖見附圖6,穿越綦江縱斷面圖見附圖7。
6.2.2 施工期水環境影響調查與分析
管道施工期對水環境可能產生的影響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施工期水域采用大開挖施工方式地段,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懸浮物對水環境產生影響。此外,大開挖穿越河流增加了河水泥沙量,若管溝回填處置不當,會造成水土流失或阻塞河道。
通過調查及收集的施工資料了解到,大開挖河段時均選擇了枯水期,并做好了圍堰或輸導灌渠,減少了懸浮顆粒物對水體的影響,同時管道鋪設完成后及時對開挖區域進行覆土回填。而且施工期較短,通過調查,目前開挖河堤均已基本恢復原貌,施工圍堰均已拆除完成,懸浮顆粒物對水體的影響已消失。
(2)工程大中型河流采取的定向鉆施工所用泥漿無毒無害,廢棄泥漿在泥漿池內自然干化后就地淹埋,但鉆屑和廢棄泥漿一旦進入水體會使河水中SS顯著升高,對周圍環境和水體水質產生不利影響。
通過調查及收集的施工資料了解到,由于各穿越段施工均避開了飲用水源保護區,污水也引至保護區以外排放,因而不會對飲用水源水質造成影響。定向鉆產生的廢棄泥漿均在泥漿池內干化后覆土掩埋并恢復植被,鉆屑主要用于平整場地,根據現場調查情況可知定向鉆施工隊水體的影響已消失。
(3)施工過程中的機械油污以及施工人員生活排放的廢水、廢物,進入水域可能產生污染。
經調查,工程施工單位對施工隊伍加強了管理,施工單位在工程沿線租用當地民房,不新建施工營地,對產生的生活廢水、生活垃圾就近利用原有處理設施進行處理,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同時施工單位施工中加強了對施工機械及廢油的管理,對機械統一進行維修管理,施工期間無隨意丟棄廢油及油污的事件發生。
(4)管道正式輸氣前的清管過程:
管道敷設完畢后,需采用清水為介質進行清掃及試壓,廢水中除含少量的鐵銹等懸浮物外,沒有其它污染物,這部分廢水經沉淀后直接用于下一管段清管使用,不能用于下一管道清管使用的,均選擇自然溪溝等直接排放,對外環境的影響較小。
施工期穿越水體管段恢復情況見圖6.2.1~6.2.11。
圖6.2.1 工程穿越長江黃謙港段恢復情況
圖6.2.3工程穿越長江魚嘴段恢復情況
圖6.2.3工程穿越嘉陵江段恢復情況
圖6.2.4工程穿越嘉陵江段定向鉆施工設置沉淀池
圖6.2.5工程穿越綦江段恢復情況
圖6.2.6工程穿越花溪河段恢復情況
圖6.2.7工程穿越后河段恢復情況
圖6.2.8工程穿越一品河段恢復情況
圖6.2.9工程穿越楊家溝水庫泄洪溝恢復情況
圖6.2.10工程穿越朝陽河(茍溪橋水庫)段恢復情況
圖6.2.11工程穿越桂花水庫段恢復情況
6.2.3 施工期水環境影響小結
經過現場調查走訪等方式了解到,本工程驗收段在施工期間沒有機械油污、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或生活垃圾以及其他污染物排放到沿線的溪流中;開挖穿越河流時,施工期間增加的懸浮顆粒物會對河流產生短期的影響,施工結束后基本消失,大開挖施工采取的圍堰也均已拆除完成;定向鉆施工產生的廢棄泥漿均得到有效利用。因此,本工程在施工期對水環境的影響較輕。
6.3 運營期水環境影響調查
本次驗收范圍不涉及站場,運營期無人值守,無管理人員,因此工程運營期不產生廢水。
6.4 水環境影響調查結論與建議
經過現場調查走訪等方式了解到,本工程驗收段在施工期間沒有機械油污、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或生活垃圾以及其他污染物排放到沿線的溪流中,開挖穿越河流時,施工期間增加的懸浮顆粒物會對河流產生短期的影響,施工結束后基本消失,大開挖施工采取的圍堰也均已拆除完成,定向鉆施工產生的廢棄泥漿、鉆屑均得到有效利用,施工期對水環境的影響較輕;本次驗收范圍不涉及站場,運營期無人值守,無管理人員,因此工程運營期不產生廢水。
7 環境空氣影響調查
7.1 施工期環境空氣影響調查
施工期,管線工程對大氣環境的影響主要場地清理和管溝開挖,大量地表裸露,在風力作用下產生揚塵;施工機械在作業帶內進行作業和運輸機械進行土石方運輸時,產生的揚塵。
根據走訪調查等方式了解到,工程施工期選用油耗低、效率高、廢氣排放少的施工機械,對燃油設備合理配置,加強管理,確保工程運輸車輛要求尾氣達標排放;定向鉆施工采取了圍擋封閉施工,施工場地進行硬化處理,設置車輛清洗池;易灑漏物質密閉運輸,保證無撒漏、揚散,有效抑制粉塵和二次揚塵污染,同時施工期定期進行灑水抑塵;施工采用混凝土均為外購成品混凝土,不現場攪拌混凝土;施工期生活就近依托當地社會配套,無焚燒垃圾和有害物質現象發生;通過對沿線的走訪調查了解到施工期的揚塵對環境空氣的不利影響較小。
7.2 運營期環境空氣影響調查
本次驗收工程管段運營期間,無廢氣產生,對環境空氣無不利影響。
7.3 環境空氣環境影響調查結論與建議
根據走訪調查等方式了解到,工程施工期按照環評及批復要求采取相應的廢氣防治措施,且施工期結束后影響結束,運營期間,無廢氣產生,對環境空氣無不利影響。
8 聲環境影響調查與分析
通過調查及收集施工資料了解施工期各種施工車輛和機械產生的噪聲對沿線居民、施工人員的影響以及采取的防護措施,而運營期本工程無噪聲產生。
8.1 施工期聲環境影響調查
施工期,管道工程對聲環境的影響主要是施工過程中的定向鉆穿越河流及山體、開挖管溝、穿越公路鉆孔和材料的運輸等施工活動產生的噪聲以及施工機械設備運轉時產生的噪聲等。根據調查,施工期間,施工單位選取噪聲低、振動小、能耗小的先進設備;注意機械保養,使機械保持最低聲級水平;場外運輸作業均安排在白天進行,車輛實行限速、禁鳴;施工單位注重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環境宣傳和教育,認真落實各項降噪措施,做到文明施工;采取措施后,施工機械噪聲對40m外的區域影響較小,隨著施工期結束而隨之暫停。
通過對沿線公眾的走訪調查也了解到,沿線居民基本沒有反映施工噪聲的影響,所以施工期噪聲的影響較小。
8.2 運營期聲環境影響調查
本次驗收工程,運營期無噪聲產生。
8.3 聲環境影響調查結論
根據調查可知,施工活動產生的噪聲以及施工機械設備運轉時產生的噪聲,施工機械噪聲對40m外的區域影響較小,施工期間,通過對沿線公眾的走訪調查也了解到,沿線居民基本沒有反映施工噪聲的影響,所以施工期噪聲的影響較小。
9 固體廢物環境影響調查
9.1 施工期固體廢物影響調查
施工期的固體廢棄物包括施工棄渣、管道及設備防腐產生的廢桶、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施工棄渣主要包括頂開挖管道回填剩余土石方,基本上都采取了就近回填方式處置;定向鉆產生的廢棄泥漿采取泥漿池內自然干化后就地淹埋措施,鉆渣均用作場地平整;施工人員均利用當地原有住房,其生活垃圾均利用現有垃圾處理設施,收集后運往當地生活垃圾處理點進行集中處理,對沿線環境的影響較小。
9.2 運營期固體廢物影響調查
本次驗收范圍內無站場,不涉及清管作業(清管作業僅在江津、魚嘴兩個站場內進行),因此運營期無固體廢物產生。
9.3 固體廢物環境影響調查結論
施工期的生活垃圾利用現有環衛設施收集并運往當地垃圾處理點處理;施工廢棄原材料已經回收處理,開挖的土石方基本都進行了回填利用,剩余少量棄土就近依托繞城高速棄土場進行處理,并做了水土保持工程及植被措施,定向鉆的廢棄泥漿采取泥漿池內自然干化后就地淹埋措施,鉆渣均用作場地平整;工程運營期無固廢產生,未對周邊環境造成影響。
10 風險事故防范與應急措施落實情況調查
10.1 工程主要風險物質與風險源調查
10.1.1 風險物質調查
本管線工程輸送的物質為天然氣,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本工程各上游配氣站2017年2月最新氣質檢測數據,本工程氣源組分各成分含量及理化性質見前表2.2-4。
根據本工程原環評及批復內容,本工程主要風險物質為天然氣(甲烷)和硫化氫。天然氣和硫化氫具體物理、化學性質、危險性參數和毒性參數見表10.1-1和10.1-2。
表10.1 1天然氣物質特性表
工程 內容
理化特性 中文名 甲烷 英文名 methane;Marsh gas
分子式 CH4 危險貨物:UN編號 21007: 1971
沸點 -161.5℃ 臨界溫度 -82.6℃
相對密度(水=1) 0.42(-164℃) 相對密度(空氣=1) 0.55
外觀性狀 無色無臭氣體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醚
危險性參數 閃點 -188℃ 爆炸上限 15%(V/V)
引燃溫度 538℃ 爆炸下限 5.3%(V/V)
危險特性 易燃,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熱源和明火有燃燒爆炸的危險。與五氧化溴、氯氣、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強氧化劑接觸劇烈反應。
燃燒產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滅火 滅火劑 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滅火方法 切斷氣源。若不能立即切斷,則不允許熄滅正在燃燒的氣體。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
毒性及健康危害 毒性 屬微毒類。小鼠吸入42%濃度×60分鐘,麻醉作用;兔吸入42%濃度×60分鐘,麻醉作用。
健康危害 允許氣體安全地擴散到大氣中或當作燃料使用。有單純性窒息作用,在高濃度時因缺氧窒息而引起中毒??諝庵羞_到25~30%出現頭昏、呼吸加速、運動失調。若不及時脫離,可致窒息死亡。
短期
影響 皮膚
接觸 皮膚接觸液化本品,可致凍傷。
吸入 大量吸入蒸氣可引起麻痹癥狀、興奮、酒醉樣,步態不穩并有惡心、嘔吐等。吸入高濃度蒸氣后,很快出現昏迷。少量吸入,則引起吸入性肺炎,出現劇烈咳嗽與胸痛。
應急處理處置方法 泄漏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消防防護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噴霧狀水稀釋、溶解。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大量廢水。如有可能,將漏出氣用排風機送至空曠地方或裝設適當噴頭燒掉。也可以將漏氣的容器移至空曠處,注意通風。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后再用。
皮膚接觸凍傷 就醫治療
吸入 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表10.1 2硫化氫物質特性表
工程 內容
理化特性 中文名 硫化氫 英文名 Hydrogen Sulfide
分子式 H2S 危險貨物:UN編號 21006: 1053
沸點 -60.4℃ 臨界溫度 100.4℃
相對密度(水=1) / 相對密度(空氣=1) 1.19
外觀性狀 無色、有惡臭的氣體
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
危險性
參數 閃點 / 爆炸上限 46%(V/V)
引燃溫度 260℃ 爆炸下限 4%(V/V)
危險特性 易燃,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與濃硝酸、發煙硝酸或其它強氧化劑劇烈反應,發生爆炸。氣體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
燃燒產物 二氧化硫
滅火 滅火劑 霧狀水、抗溶性泡沫、干粉。
滅火方法 消防人員必須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風向滅火。切斷氣源。若不能切斷氣源,則不允許熄滅泄漏處的火焰。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
毒性及健康危害 毒性 LC50:618 mg/m3(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 本品是強烈的神經毒物,對粘膜有強烈刺激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內吸入高濃度硫化氫后出現流淚、眼痛、眼內異物感、畏光、視物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熱感、咳嗽、胸悶、頭痛、頭暈、乏力、意識模糊等。部分患者可有心肌損害。重者可出現腦水腫、肺水腫。極高濃度(1000mg/m3以上)時可在數秒鐘內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驟停,發生閃電型死亡。高濃度接觸眼結膜發生水腫和角膜潰瘍。長期低濃度接觸,引起神經衰弱綜合征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應急處理處置方法 泄漏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立即進行隔離,小泄漏時隔離150m,大泄漏時隔離300m,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靜電工作服。從上風處進入現場。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噴霧狀水稀釋、溶解。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大量廢水。如有可能,將殘余氣或漏出氣用排風機送至水洗塔或與塔相連的通風櫥內?;蚴蛊渫ㄟ^三氯化鐵水溶液,管路裝止回裝置以防溶液吸回。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后再用。
眼睛接觸 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吸入 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從以上分析可看出,本工程的主要危險物質為天然氣,最大可信事故為天然氣管道破損導致天然氣泄漏(泄漏并引發火災爆炸)。
10.1.2 風險源調查
本工程主要工程內容為高壓天然氣管道211.99km和截斷閥室10座。同時根據原環評中工程內容的實際情況,在配套的10個站場中將各設置1個截斷閥。因此,本工程主要風險源主要要為各截斷閥之間管段的天然氣在線量,見下表10.1-3。
表10.1 3本工程各管道天然氣在線量
序號 生產場所名稱 距離(km) 天然氣在線
體積(m3) 天然氣在
線量(t) 是否為重大危險源
1 歇馬門站-新槽房閥室管段 8.37 3321.5 77.5 是
2 新槽房閥室-蔡家閥室管段 6.06 2373.1 55.3 是
3 蔡家閥室-墮井分輸站管段 8.29 3289.8 76.7 是
4 墮井分輸站-木耳閥室管段 8.99 3567.5 83.2 是
5 木耳閥室-空港分輸站管段 9.49 3766.0 87.8 是
6 空港分輸站-龍興閥室管段 13.26 5262.0 122.7 是
7 龍興閥室-魚嘴門站管段 9.4 3730.2 87.0 是
8 魚嘴門站-東港調壓站管段 8.33 3305.6 77.1 是
9 東港調壓站-迎龍調壓站管段 8.66 3436.6 80.1 是
10 迎龍調壓站-惠民閥室管段 12.76 5063.6 118.1 是
11 惠民閥室-南彭調壓站管段 10.77 4273.9 99.7 是
12 南彭調壓站-一品調壓計量站管段 8.37 3321.5 77.5 是
13 一品調壓計量站-珞璜閥室管段 14.98 5944.6 138.6 是
14 珞璜閥室-江津門站管段 17.5 6944.6 161.9 是
15 江津門站-西彭閥室管段 8.09 3210.4 74.9 是
16 西彭閥室-雙福閥室管段 12.39 4916.8 114.7 是
17 雙福閥室-金鳳閥室管段 10.31 4091.4 95.4 是
18 金鳳閥室-虎溪配氣站管段 12.68 5031.9 117.3 是
19 虎溪配氣站-鳳凰閥室管段 9.35 3710.4 86.5 是
20 鳳凰閥室-歇馬門站管段 14.02 5563.6 129.7 是
由上表可知,本次工程各閥室(或站場)之間管段天然氣在線量均超過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9)中天然氣(甲烷)臨界量(50t),均屬于重大危險源。
根據《重慶市都市區天然氣外環管網及區域中心城市輸氣干線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風險評價預測結論,主要確定其泄漏后的環境影響情況,從表中可以看出,由于本工程管道輸送的是凈化天然氣,其中的H2S含量不超過20mg/m3,因此,各站在各種大氣穩定度條件下,事故排放時,均不會出現大于1000mg/m3的高濃度致死區域,但在500m內會出現大于10mg/m3的區域,100 mg/m3的高濃度區域主要出現在事故點下風向100m范圍內,這些區域均將影響周圍居民的健康,但這種影響是暫時的;站場或管道通過放空管放空時,其環境影響更小,其影響主要為臨時的噪聲影響??傮w上看,不會出現致人死亡事故,總體來看,管道在事故泄漏時排放的大氣污染物對環境的影響很小。
建設單位在工程設計、施工期間按照原環評及批復中環境風險控制措施和安全預評價推薦的安全管理措施進行落實,使環境風險降低到可接收水平;若管道穿孔或破裂,天然氣發生泄漏,建設單位應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將環境風險事故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
同時重慶燃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12月,編制了《重慶燃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安全事故綜合應急預案》,并向重慶市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進行了備案,備案編號為500105-2014-005。
10.2 環境風險事故發生情況調查
本工程施工期未進行通氣運行,同時在施壓過程中也未發生泄漏事故。
10.3 風險管理措施落實情況調查
10.3.1 天然氣閥室設置落實情況調查
原環評及批復要求提出,“工程管線每3-5km設置1個截斷閥”。而本工程根據全線閥室及站場以及地形等原因綜合考慮,最終全線管段共設置截斷閥室10個。同時在管道之間的站場(共10處站場)中各設置1個截斷閥。因此整個工程完成后,本工程一共設置20處截斷閥。工程截斷閥設置情況見表2.2-3。
根據由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安全環保與技術監督研究院和中國石油川慶鉆探佳誠檢測有限公司共同編制的《天然氣長輸管道閥室間距設置方法》(2014年全國天然氣學術年會)中介紹,截斷閥室的設置并非越多越好,閥室是管道的薄弱點,閥室過多反而造成泄漏風險的可能越大,綜合我國實際情況,同時考慮長輸管線的經濟性和實用性,通常閥室之間的間距在8~32km范圍內最佳,人口較多地區可縮短閥室間的距離。因此本次調查認為,工程閥室的實際設置情況,符合相關天然氣管道設計規范要求,同時能夠滿足環保要求。
10.3.2 環評提出的風險防范措施落實情況調查
本工程對環評中提出的防范措施的落實情況見表10.3-1。
表10.3 1施工期環保措施及落實情況
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中的環保措施 工程實際采取的環保措施 是否與環評要求一致 是否滿足環保要求
管道設計己采取的環境風險控制措施:
①管道強度結構按設計規范,根據管道所經地區的居民戶數和建筑物分別采取不同的強度設計系數,提供不同的強度儲備來保證管道不發生強度爆炸和減小爆炸的危害性;
②選用符合GB/T9711.2—1999標準的鋼管,保證管道用管質量;
③工程管道所輸送天然氣為凈化干氣,嚴禁不合格天然氣進入管道,保證管道不因天然氣含水、C02和H2S超標而發生腐蝕爆炸;
④干線設有緊急截斷閥室,以減少管道發生事故時天然氣的泄漏和引發的次生災害。
⑤合理設置截斷閥,在隧道兩端增設截斷閥,以減少管道發生事故時天然氣的泄漏和引發的次生災害。 工程實際施工過程中,按照管道設計要求選用滿足設計規范的管道,管道輸送天然氣過程中,對輸送天然氣品質嚴格把控,以避免因天然氣品質原因發生腐蝕爆炸,同時在干線設有緊急截斷閥室,工程環評階段要求每3-5km設置一個閥室,但實際建設過程中共設置截斷閥室20個,工程實際施工過程中,無隧道。 除閥室設計與環評發生變化外,其余基本與環評一致 滿足
管道施工需補充的環境風險控制措施:
①山區地段線路管道走向應盡量沿靠現有公路,或選擇較寬的溝谷減少施工難度。上、下山段管道應盡量選擇相對平緩的地形,對局部陡坡段,應盡量利用小平臺減小管道上、下坡度,以減小施工難度。
②對于林地內的管道施工,管溝開挖嚴禁采用爆破方式;管溝成型組焊前,應清除管溝附近的樹枝、樹葉,采用溝下組焊方式;焊接過程中對焊接區一定范圍設置臨時的隔阻材料(如鋼板),防止電弧和火花進入林區;嚴禁在樹林邊或樹林內吸煙、引??;對于材料中的易燃物質,應設置于空曠的場地且遠離焊接區;施工中配備一定數量移動滅火器。
③施工使用的各種特種設備應按照要求進行定期檢測,合格合方能使用,并且特種設備的操作員需持證上崗。
④在對管道防腐層進行現場修補時,應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操作和驗收。 工程施工過程中,山區段線路均盡量沿靠現有公路,或選擇較寬的溝谷鋪設,管道施工均采取大開挖或者定向鉆等施工方式,不采取爆破施工,管道焊接過程中,配備一定數量滅火器,并在焊接區一定范圍內設置阻隔材料,并對施工機械進行定期檢測。 基本與環評一致 滿足
管道試運行需補充的環境風險控制措施:
①工程投產前的吹掃、試壓應編制方案,制定安全技術措施。
②工程管道翻越高差較大的山體時應采用非可燃性氣體進行強度試壓和嚴密性試壓。
③吹掃口應選擇在空曠開闊的地區,其前方l00m、左右50m以內不得有人、畜和火源。
④吹掃口50m范圍內應有專人警戒,有具體的防火、防爆措施。為確保吹掃口放空區域防火、防爆安全,在置換空氣完畢時暫關閉放空閥,等管口區域天然氣擴散以后再進行點火放噴。 管道工程投產前,編制了相應的吹掃、試壓方案,并制定了相關安全技術措施,同時,按照環評要求及相關規范要求進行強度試壓和嚴密性試壓。 基本與環評一致 滿足
10.3.3 環評批復中“管線兩側100m不得新建居民區等環境敏感點”要求落實情況調查
(1)環評報告中關于環境風險內容摘錄
根據《重慶市都市區天然氣外環管網及區域中心城市輸氣干線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章節“9.3.6.6事故影響分析結論”顯示:“由于本工程管道輸送的是凈化天然氣,其中的H2S含量不超過20mg/m3,因此,各站在各種大氣穩定度條件下,事故排放時,均不會出現大于1000 mg/m3的高濃度致死區域,但在500m范圍內會出現大于10mg/m3的區域,100mg/m3的高濃度區域主要出現在事故點下風向100m范圍內,這些區域將影響周圍居民健康,但這種影響是暫時的。站場或管道通過放空管放空時,其環境影響更小,其影響主要為臨時的噪聲影響??傮w上看,不會出現致人死亡事故”。
“總體上看,管道在事故泄露時排放的大氣污染物對環境的影響很小”。對此,報告書提出了需補充的環境風險控制措施包括:“對管道兩側500m范圍和站場廠界1000m內的受管道風險事故影響的集中居民區和社會關注區的居民、醫生、病人、教師、學生等做好事故應急宣傳,保證一旦發生天然氣泄露事故時,能做出正確反應。巡線工應加強集中居民區段和社會關注區段的巡線工作”。
(2)環評批復中環境風險措施摘錄
根據《重慶市都市區天然氣外環管網及區域中心城市輸氣干線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
環評批復第七條提出:“加強環境風險事故預防,落實風險事故防范措施和事故應急預案。管線兩側100m范圍內不得新建居民區等環境敏感點,并與當地政府部門做好協調工作”。
(3)本工程實際情況
根據調查,本工程環評批復后,管道沿線100m范圍內新建了部分小區,包括:龍湖紫云臺小區、狀元小學與管線最近距離為約50m,新建復盛公租房最近距離為80m,新建金科廊橋水鄉、歐鵬泊雅灣、寶嘉花與山等小區最近距離為60m。
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2010年10月1日施行)第三十條中提出相應的保護距離,即:“管道線路中心線兩側各5m地域范圍內,禁止種植喬木、灌木、藤類、蘆葦、竹子或者其他根系深達管道埋設部位可能損壞管道防腐層的深根植物;禁止取土、采石、用火、堆放重物、排放腐蝕性物質、使用機械工具進行挖掘施工;禁止挖塘、修渠、修曬場、修建水產養殖場、建溫室、建家畜棚圈、建房以及修建其他建筑物、構筑物的行為”。
因此,本工程沿線100m范圍內新建小區均在本工程環評批復后新建小區,與管道的距離滿足《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
(4)本工程補充的環境風險控制措施落實情況
建設單位承諾,本工程在管線建成后,通氣運行之前,將按照環評要求,對管道兩側500m范圍和站場廠界1000m內的受管道風險事故影響的集中居民區和社會關注區的居民、醫生、病人、教師、學生等做好事故應急宣傳,并加強集中居民區段和社會關注區段的巡線工作。
同時,本工程在建設過程中,補充了以下環境風險防范措施:
①優化路由,盡量避開集中居民區,如巴南南彭段通過線路變更,避讓忠興社區、南彭街道、南彭工業園區;江津支坪至黃謙港段通過線路變更,避讓花鋪村;九龍坡西彭段通過線路變更,避讓迎新村、千秋村集中居民區;沙坪壩青木關至鳳凰段通過線路變更,避讓青木關鎮和鳳凰鎮集中居民區。詳見第2.3.2小節。
②重點地段通過加厚管壁和增加保護套管、提高焊接技術等手段,減小穿越工程管道泄露概率,降低環境風險。其中穿越工程各穿越管段均對管壁進行加厚,由一般路段11mm厚管壁增加至12.5mm厚管壁。詳見表2.2-4。
穿越公路段加厚管壁,并采用頂管穿越
穿越河流段加厚管壁,并采用頂管穿越
③本工程在運營期將對管道安全風險較大的區段和場所進行重點監測、巡護、維修,盡量減小管道泄露風險事故的發生。
(5)措施變更后對環境的影響
根據本工程環評報告,工程運營期若發生管道泄露事故,會對管道沿線100m范圍內居民健康造成影響,但是影響是暫時的,管道泄露不會對沿線100m范圍內居民造成致死或窒息情況產生。而工程取得環評批復后,新建部分居民區位于100m范圍內,但滿足《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的要求。因此,本工程運行不會對新建居民區造成顯著不利影響,環境可以接受。
綜上可知,工程實施過程中,防護距離未完全按照環評批復落實,但工程實際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要求落實。同時,在建設過程中,建設單位通過優化路由、重點地段加厚管壁和增加保護套管、提高焊接技術等手段,并對管道安全風險較大的區段和場所進行重點監測、巡護、維修,盡量減小管道泄露風險事故的發生。因此,實際措施的變化不會導致不利環境影響的顯著變化。
10.4 小結
綜上,本次調查認為工程實施過程中基本按照環評及批復要求進行施工建設,部分調整內容也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實施,符合相關環保及安全要求。
同時,本次調查要求運營管理單位在運營期對本工程經過的北碚區小三峽森林自然保護區、水土水廠飲用水源保護區、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縉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慶迎龍湖國家濕地公園、“四山”管制區等生態敏感區附近區段和場所進行重點監測、巡護、維修,盡量減小管道泄露風險事故的發生。
11 環境管理落實情況調查
工程建設期和運營期均會對周圍環境產生一定影響,應采取相應的環境管理保護措施,以減輕或者消除不利的影響。設置相應的環境管理機構,履行相應的環境管理和環境監測工作,制定并落實工程環境監測計劃,真實的反映工程區環境質量狀況和發展趨勢,驗證環境保護措施的效果,為環境管理提供依據,使工程建設對環境的不利影響減小到最小程度,使工程建設的社會、環境、經濟和生態效益實現有機統一。
11.1 施工期環境管理與監測
原環評針對工程的施工期,提出了環境保護管理計劃、環境監測計劃以及工程環境監理工作。
根據調查,工程在施工期未設置專門的環境監理和未進行環境監測計劃,但工程監理單位建立了HSE管理體系,設置了HSE管理組織機構,制定了HSE管理制度,設置了專(兼)職的HSE管理工程師,負責工程安全環保的監控,包括落實環評要求的施工、管理等措施。建設單位設置了專門的管理機構,負責對工程質量和HSE的監督管理,確保了施工期間未發生環境污染及擾民事件。工程竣工后監理單位進行了環境監理總結。
本工程有關環境保護管理如下:
(1)施工期環境管理
①貫徹執行國家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法律和法規。
②組織制定公司環境保護的規章制度和標準,并檢查和督促執行。
③評選環保業績優秀的施工承包方。施工期對環境的破壞程度與施工方的素質和管理水平有很大關系。為此,環保措施和環境管理應參與招標投工作,在承包方選擇上,除實力、人員素質和裝備技術等方面外,還要綜合考慮施工承包方和HSE表現,應優先那些HSE管理水平高、業績好的單位。
④對施工承包方提出明確的環保要求。在承包合同中明確規定有關環境保護條款,如承包施工段的主要環境保護目標應采取的水、氣、聲、渣、生態保護及水土保持等,將環保工作的執行情況作為工程驗收的重要內容之一,要求承包方按照HSE體系要求,建立相應的管理機構,明確人員、職責等,要求施工承包方在施工前,按照其施工段的環保要求,編制詳細的“環境管理方案”,并連同施工計劃一起呈報,認可后方可開工。
⑤根據管線不同地段的環境保護目標,負責制定或審核各段施工作業的環境保護監理、監督計劃,根據施工中各工種的作業特點和各施工區段的敏感點,分別提出不同的環境保護要求,制定發生環境事故的應急措施和預案。
⑥監督施工期各項環保措施的落實情況,負責環保工程的檢查和預驗收,負責協調與沿線各區縣環保、水利、國土等部門的關系,以及群眾團體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調查處理管道施工中的環境破壞和污染事故。
⑦審定、落實并督促實施生態恢復和污染治理方案,監督恢復治理資金和物質的使用;負責有關環保文件、技術資料和施工期現場環境監測資料的收集建檔。
⑧監督檢查保護生態環境和防止污染設施與管道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的執行情況。
⑨組織開展管道環境保護的科研、宣傳教育、培訓工作。
經過調查了解,工程業主重慶燃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施工單位重慶燃氣安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建設工程部十分重視管道建設環境保護工作,制定了嚴格的施工計劃和施工程序,加強建設期間的環境保護管理和對施工人員的教育,提高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不隨意破壞植被,保護好管道沿線的生態環境。另外還設有環保安全員,對建設過程的環境保護進行不定期的檢查,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改正。施工期間未接到環保投訴。
(2)施工期環境監理
環評中提出的環境監理任務落實情況見表11.1-1。
表11.1 1環境監理任務落實情況表
施工活動 環保要求 環境監理內容 落實情況
管溝開挖
站場建設
道路建設 減少土壤擾動和植被破壞;防止土壤侵蝕和水土流失 嚴格執行分層開挖、分層堆放、分層回填措施,回填前應清理留在土壤中的固體廢物;施工結束后,應清理臨時占用的土地,及時恢復使用功能;分段集中棄土,多余土石方及時運出施工場所或堆放于規定場所;防止施工機械漏油導致土壤及植被污染;施工路段、灰土拌合場、運輸便道等定時灑水;粉狀材料運輸袋裝或罐裝,禁止散裝,蓬蓋堆放 管溝開挖執行了分層開挖、分層堆放、分層回填措施,回填前對土壤中的固廢進行了清理;施工結束后對臨時占地進行了清理及恢復,其它要求也均已按照環評落實。
山體翻越和穿越段 減少土壤擾動和植被破壞;防止土壤侵蝕和水土流失以及林木破壞 減少施工作業帶寬度減少樹木砍伐,對樹木進行移栽施工結束后,清理臨時占地,恢復土地使用功能 施工作業帶寬度控制在3-20m之內,對移栽樹木進行了補償,對臨時占地進行了清理恢復
施工噪聲 防止干擾居民正常生活 居民區附近,應控制施工時間,嚴禁夜間施工;妥善處理因占地引起的糾紛及賠償問題 工程夜間未施工,對占地經濟問題進行了積極協商解決,沒遺留經濟問題。
河流穿越 防止水體污染、河道堵塞,減緩生態破壞 選擇冬季或旱季施工,盡量縮短工期;縮小施工范圍集中棄土,土石方堆放遠離水體,采取攔擋措施,定向穿越時,廢泥漿在污泥池內干化后就地掩埋,恢復地表功能施工時應將減少植被破壞作為首要因素之一,施工人員生活和設施加工依托社會配套減少機械漏油,嚴禁在河道內清洗機械設備,管道試壓水盡量作為下段管道試壓循環利用,不能利用時則選擇合理地點(如利用施工時的沉淀池、自然溪溝、租賃農作物收割后的閑置田地)或IV、V類水域排放。
工程穿越水體施工選擇在枯水期進行,定向穿越產生污泥均干化后就地掩埋,施工期間未發生河道清洗機械設備現象,管道試壓水按照環評要求盡量進行了循環利用。
(3)環境監測計劃落實情況
環評階段提出的施工期監督與監測計劃實施情況見表11.1-2。
表11.1-2 施工期環境監督、監測計劃
監測工程 監督、監測內容 實施情況
施工現場清理 施工結束后現場的棄土、石、渣等垃圾和生態環境恢復情況;監督頻率為施工結束后1次;監督點為各施工區段 施工結束或現場垃圾均按要求處理或處置,臨時占地均進行了生態恢復。
施工噪聲 居民密集區場界噪聲,監測頻率根據施工情況確定,監測點為最臨近得居民 由于施工期較短,且施工期均在白天,未實施監測。
事故監測 根據事故性質、事故影響大小,視具體情況監測大氣、土壤、水等 施工期間無天然氣泄漏事故發生
水土保持 影響水土流失的因子;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災害;水土保持設施效益 施工期均按照環評提出的水土保持措施要求實施。
根據現場調查可知,工程施工期未設置專門的環境監理和未進行環境監測計劃,但工程監理單位建立了HSE管理體系,設置了HSE管理組織機構,制定了HSE管理制度,設置了專(兼)職的HSE管理工程師,負責工程安全環保的監控,建設單位設置了專門的管理機構,負責對工程質量和HSE的監督管理,確保了施工期間未發生環境污染及擾民事件,工程竣工后監理單位進行了環境監理總結,根據調查結果,施工期雖未設置專門的環境監理,但施工期均按照環評提出的環境監理要求進行施工,施工期未按照環評要求進行環境監測計劃,未引起對環境較大影響,也未發生環保投訴。
11.2 運營期環境管理與監測
通過調查分析可知,本工程主體工程已完工,但目前未進入運營期,因此暫未執行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的運營期環境監測計劃,主要是本次驗收工程不涉及站場,不涉及污染物排放,沒發生天然氣泄漏事故?,F場調查認為,工程環境監測計劃未完全落實并沒有對環境造成大的影響。
同時,本次調查要求建設單位在工程正常運行后,按照原環評中環境監督與監測計劃進行落實。
11.3 “三同時”落實情況調查
經調查,本工程在工程設計、施工、運營階段始終重視環保問題,把環保工作作為工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了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建設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運用運營。在設計階段,按照國家有關環保要求,在進行工程設計的同時進行環保設計。在施工階段,與施工單位簽訂的合同中明確提出環保條款,環保設施與其它工程設施一樣,由施工單位按照合同要求進行施工,由工程監理單位按照招標文件和技術規范的要求進行全過程監理,能夠保證環保設施的工程質量。本工程較好的落實了環保措施“三同時”制度。
11.4 存在問題及反饋
11.4.1 目前存在主要環境問題
根據現場調查情況,新槽房閥室周邊臨時占地暫未進行生態恢復,一旦下雨,將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目前情況如下圖11.4-1所示。
圖11.4-1 新槽房閥室周邊臨時占地現狀
11.4.2 環境補救措施
本次驗收調查報告建議,建設單位及施工單位應盡快組織對新槽房閥室進行生態恢復,生態恢復要求應按照環評及批復要求進行。
12 結論與建議
12.1 工程概況
本工程環評及批復中工程主要內容包括都市區天然氣外環管網、區域中心城市輸氣干線,以及配套輔助工程。其中都市區天然氣外環管網包括都市區高壓外環輸氣管道、長壽晏家至都市區外環高壓輸氣管道、外環高壓與中環次高壓連接線、門站—高壓外環管線四部分,以及1座調壓計量站、5座城市門站和3座聯絡線調壓站。
本次驗收內容為都市區天然氣外環管網中的都市區高壓外環輸氣管道,以及本工程管道施工期涉及的施工便道等臨時工程,原環評中其他工程內容不在本次驗收范圍內。
12.2 環境影響調查結果
12.2.1 生態環境調查結果
(1)本工程施工過程中施工作業帶、管溝開挖產生的土石方基本都進行了回填利用,剩余少量棄土就近依托繞城高速棄土場進行處理。
(2)工程建設共占地293.73hm2,大部分為臨時性占地,其中部分為農田、旱地等耕地。臨時占用耕地的管線在施工結束后復耕,目前已基本恢復到了擾動前狀態。
(3)本工程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有工程和植被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水土保持工作成效。
(4)施工期,由于施工作業帶的開挖,工程對景觀的影響較大;而在運營后的第一年內隨著植被的恢復,施工期破壞的景觀得到恢復,景觀的整體功能也將得到恢復??傊?,管道工程對景觀的影響不大。
(5)管道在施工過程中嚴格執行分層開挖、分層堆放和分層覆土回填,施工期對施工作業帶上的農作物和其他植被進行了清理,造成了生物量的減少和植被覆蓋率的下降,對經過區域內生物量不多和植被覆蓋率不高的地段產生的不利影響比較大,施工作業帶以外的植被基本沒有受到不利影響。
12.2.2 水環境影響調查結果
本工程驗收段在施工期間沒有機械油污、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或生活垃圾以及其他污染物排放到沿線的溪流中,開挖穿越河流時,施工期間增加的懸浮顆粒物會對河流產生短期的影響,施工結束后基本消失,大開挖施工采取的圍堰也均已拆除完成,定向鉆施工產生的廢棄泥漿均得到有效利用,施工期對水環境的影響較輕;本次驗收范圍不涉及站場,運營期無人值守,無管理人員,因此工程運營期不產生廢水。
12.2.3 環境空氣影響調查結果
工程施工期按照環評及批復要求采取相應的廢氣防治措施,且施工期結束后影響結束,運營期間,無廢氣產生,對環境空氣無不利影響。
12.2.4 聲環境影響調查結果
根據調查可知,施工活動產生的噪聲以及施工機械設備運轉時產生的噪聲,施工機械噪聲對40m外的區域影響較小,施工期間,通過對沿線公眾的走訪調查也了解到,沿線居民基本沒有反映施工噪聲的影響,所以施工期噪聲的影響較小。
12.2.5 固體廢物處置調查結果
施工期的生活垃圾利用現有環衛設施收集并運往當地垃圾處理點處理;施工廢棄原材料已經回收處理,開挖的土石方基本回填利用,剩余棄方依托繞城高速棄土場處理,并做了水土保持工程及植被措施,定向鉆的廢棄泥漿采取泥漿池內自然干化后就地淹埋措施,鉆渣均用作場地平整;工程運營期無固廢產生,未對周邊環境造成影響。
12.2.6 風險事故防范與應急措施落實情況調查
本次調查認為工程實施過程中基本按照環評及批復要求進行施工建設,部分調整內容也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實施,符合相關環保及安全要求。
12.2.7 環境管理落實情況調查結果
通過調查分析可知,工程未完全執行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的運營期環境監測計劃,主要是本次驗收工程不涉及站場,不涉及污染物排放,沒發生天然氣泄漏事故?,F場調查認為,工程環境監測計劃未完全落實并沒有對環境造成大的影響。
本工程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建設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運用運營。在設計階段,按照國家有關環保要求,在進行工程設計的同時進行環保設計。本工程較好的落實了環保措施“三同時”制度。
12.2.8 公眾參與
通過對工程沿線居民走訪調查,本工程在施工期間未對周邊居民生活產生顯著的不利影響,受訪對象均表示對工程施工期的影響可以接受,對工程的建設和運行表示支持。
12.3 竣工驗收結論
重慶市都市區天然氣外環管網及區域中心城市輸氣干線工程(重慶市都市區天然氣外環管網工程)建設執行了環境影響評價及環保設施“三同時”制度,環境管理資料齊全;工程建設過程較好地落實了環境影響報告及批復所提出的各項生態環境保護及恢復措施、污染防治措施;工程的建設和運營不會對沿線的環境產生明顯的不利影響,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可接受并得到較好的恢復。因此,本次調查認為工程符合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條件,建議通過工程竣工環境保護驗收。
12.4 建議
加強本工程沿線日常巡查、維護和管理,嚴防管道破損,定期開展環境風險應急技能與知識培訓及應急演練。